农村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新探

2017-10-19 21:01卢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卢艳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与“留守儿童”相关的社会问题的出现,其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被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以农村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为例,试探讨其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 小学高年级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解放,越来越多的农民参选择进城务工,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就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者一方由于长期外出,只能由其他人或者父母中的一方进行抚养、教育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生存和教育现状给他们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也关系到未来的社会发展,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即家庭、学校、社会。

(一)家庭因素

首先,亲子之间亲情缺失是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父母外出务工会本身就会引起留守儿童心理上的巨大变化,留守儿童长期不能与父母见面,无法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和互动。当他们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时,往往缺少倾诉与引导的对象,很容易因此而形成暴躁、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往往在心理上承受着比同龄人更大的压力。其次,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对于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的营造是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重要环节,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受多种原因影响,祖辈对于孩子存在更多的是溺爱心理,在家庭教育中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责,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就处于真空状态。

(二)学校因素

当前形势下,农村学校依然承担着对留守儿童的主要教育责任。但是,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农村学校的教育硬件设施不完善、教育规模不大、师资力量缺乏、教育模式落后,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教师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过多的个别关注,对留守儿童特殊的心理、情感需求无法顾及;另一方面,对于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使得大多数学校重智育轻心育,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很难在学校得到有针对性的补偿。

(三)社会因素

首先,社会环境的复杂性造成了留守儿童心理抵抗能力降低。农村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的年纪尚幼,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他们需要家庭、学校的关爱与引导,但是父母的远离和学校教育有效性的不足造成了这种关爱和引导缺位,孩子们会通过对不良行为的学习模仿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失范和越轨行为。其次,安全感缺失阻碍了留守儿童人格的常规发展。自我保护的需要会致使处于弱势地位留守儿童出现敌对和自闭的心理,当这种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时,当会就形成孤僻、焦虑、自私等心理,进而产生社交障碍和公共意识障碍。再次,同辈群体对留守儿童会产生很大影响。父母外出打工致使留守儿童更多的时间是与同辈群体进行交往。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们处于精力充沛的时期,但如果不能合理调整和支配孩子的过剩的精力,这一时期也就会伴随着很大的危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很缺乏,如果受到不良影响,就容易出现不当行为,甚至违法犯罪。

二、解决农村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家庭方面

家长要妥善安排留守儿童的生活,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代理监护人。务工期间多与孩子进行沟通,解决孩子缺少沟通与倾诉的问题。如果孩子太小,父母最好将孩子带在身边或者尽量留一方在家照顾孩子。在教养观念方面,家长也要就积极进行转变,重视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尽量满足孩子的心理依赖需求,促进他们的心理、性格的正常发展。

(二)学校方面

亲情缺失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学校要积极成为弥补亲情缺失问题的教育主体,最大限度地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家校互动”被认为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手段,比如采用多种手段促进家长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为学生与家长搭建交流平台,也要使家长充分认识到与孩子进行沟通的重要性。此外,也可以通过“代理家长”来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从生活上、思想上、情感上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关心、引导。此外,要积极强化地区留守儿童管理工作,将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内容纳入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中去,促进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具体举措可参照如下建议,一是建立地区留守儿童档案,为每一个留守儿童设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进行准确的登记并及时进行更新;二是全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管理体系。当地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村委会及班主任、教师、家长等都要积极参与管理,保障留守儿童受教育权,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關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避免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具体来说,要保障留守儿童在学校、课堂上平等的受教育权,保障教师能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不是将留守儿童看作一个“特殊群体”或者“问题儿童”,避免人为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具体来说,首先学校要积极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并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次,各个地区可针对具体的经济状况以及现实条件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或者在乡镇设置区域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站,以对留守儿童展开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三)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去共同面对。一是各级妇联、团委、关工委、社区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行动起来,形成政府牵头,社会各方面力量协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二是加强农村儿童文化阵地建设,加大投入,从活动场地、器材设施、辅导管理人员等方面予以保障;三是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予以援助,针对不同状况有侧重点地予以帮扶,从人力、时间、效果上予以保证,力争使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邬志辉,李静美.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5-74.

[2]白勤.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3):76-80.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