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校辅导员资助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2017-10-19 15:05刘异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高校辅导员现状分析

刘异

摘 要:本文对高校辅导员资助工作的现状分析,总结出高校辅导员资助工作的对策,提出高校辅导员通过建立评价体系,组建学生信息系统,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态等方法,推动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强资助工作的公正性,进而提升了高校资助工作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资助工作 现状分析 对策应用

一、高校辅导员资助工作的现状

(一)缺乏评定标准,贫困生定义模糊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资助过程中,对于贫困生的界定过于模糊。对于贫困生的评定是开展资助工作的重要标准,因此学校和政府对这一过程十分重视,但在现阶段对于贫困生的评定标准并不全面,高校辅导员在评定贫困生时并没有全面的标准可以用来评定,在评定过程中高校辅导员的主观意识极易发挥作用,从而失去公正性。评定标准的缺乏使得评定流程并不完善,以此在评定过程中,学生的申请材料与学校的资料都并不完善,从而影响评定的真实性,评定标准的缺乏,也极有可能发生作假行为,进而影响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同时,高校辅导员对贫困生的定义模糊,贫困生证明的开据在一些地方政府十分容易,这也使得高校辅导员对贫困生的界定十分模糊,并且高校辅导员在执行资助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对资助工作理解不到位或执行不到位的状况,这些都对资助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阻碍作用。

(二)缺乏系统化教育,学生心理素质薄弱

高校辅导员在进行资助工作时,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教育,即在学生接受资助前,贫困生对资助工作开展的原因并不了解,也不想主动去了解资助人,学生对接受资助的认知并不清晰。而学生在接受资助后,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并不在意,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感恩心理的培养,致使一部分学生在接受资助后极易产生虚荣心理,从而失去了开展资助工作的意义,也失去帮助学生的意义。同时,接受资助的贫困学生,都是因为经济环境差或自身家庭条件不好,从而接受学校资助。所以贫困生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学生平时进行人际交往,并且这种自卑心理的产生让学生的性格变得十分敏感,影响学生的发展,但高校辅导员在资助工作完成后,对學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并不关注,从而影响学生发展。

(三)社会参与度低,缺乏监管体系

资助工作的开展过于缺乏社会参与度,即资助人员的局限,学校教师与学校部门只有一小部分参与到资助工作的开展,这使得资助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这也使得学生极易受到这种氛围影响。同时,高校辅导员在开展资助工作时,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对其进行相应的监管,从而影响资助工作的开展。监管体系的缺乏,让资助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极易出现虚假现象,比如发生学生并不符合贫困生的要求,却能获取到学校资助的情况发生,影响资助工作的公正性,进而让学生对学校的自主工作产生不信任,影响到资助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损害了学校信誉,影响其工正性的树立。

二、高校辅导员资助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评定标准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应仔细审核学生的个人信息。通过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对学生信息的实时查阅,了解学生的个人信息。并在这一过程中,清晰的认知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结合学生的申请证明,评判学生是否符合资质条件,而对学生个人情况的了解,可以让高校辅导员了解到学生的实际经济状况,在依据这些信息调整学生资助资金。同时,高校辅导员在进行资助工作时需要建立完善的评定标准,高校辅导员在开展资助工作时需要依据评定标准,选取符合要求的学生,在评定时高校辅导员应认真观看学生的申请资料,按照标准进行严格的核实,进而体现出资助工作的公正性,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系统化的评定体现,利于高校辅导员结合所有资源,更好的开展资助工作。

(二)加强道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资助工作时,除了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还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即在学生接受资助后,高校辅导员应对学生继续开展教育,而不是认为工作结束后,资助工作对学生的帮助就至此结束,而是在这之后高校辅导员还应继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在平时教学中渗透入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感恩心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努力学习,进而回报学校,树立正确的理想。同时,高校辅导员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状态,接受资助的学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影响到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学习情况,而这种自卑心理的产生还会对学生的性格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可能让学生形成极端的性格特点。因此高校辅导员在资助工作结束后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辅导员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时,应注意倾听学生的意境,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保护学生隐私,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三)增强社会参与度,健全监管体系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还应提高社会各界对资助工作的参与度,进而让学校各部门都参与到资助工作之中,从而减少资助工作的局限性,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同学校和相应部门,共同构建出完善的监管体系,在高校辅导员开展资助工作时,监督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评定过程,确保其评定过程具有公正性。在资助工作实施过程中监督对学生资助款项的发放。总之,监管体系的建立,确保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也提升了资助工作的公正性。

三、结语

高校辅导员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高校辅导员在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建立评价体系,形成科学化的评价体系,并且通过学生信息系统,对贫困学生进行更全面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辅导员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通过监督体系,促进资助工作公正性的形成,进而推动高校资助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文.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传播与版权,2016,(03):161-162+165.DOI:10.16852/j.cnki.45-1390/g2.2016.03.062

[2]杨漾,陈祖权.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视域下的资助育人工作对策[J].亚太教育,2015,(12):224+215.DOI:10.16550/ j.cnki.2095-9214.2015.12.178

[3]全伟.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思考——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09): 97-99.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高校辅导员现状分析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法创新的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