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

2017-10-19 20:19曹瑾唐志强王丁宏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二级学院体系构建

曹瑾 唐志强 王丁宏

[摘要]本文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PDCA循环模式为指导,从教学质量决策、教学质量目标与标准、教学活动监控、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与反馈、教学奖惩激励、教学质量组织与保障等七个方面构建了一个相对封闭而内部不断循环的二级学院内部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从而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全程、动态的质量监控。

[关键词]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6-0069-05

20世纪末,中国政府做出了高校扩招的重大决策,这项政策对高等教育普及、人口素质提高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截至2015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共有2560所(含独立学院275所),比1998年增加了1538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0%,比1998年5%提高了8倍,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达到73785万人,比1998年10836万人提高了近7倍,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62530万人,比1998年34088萬人提高了近78倍。与此同时,由于扩招而带来的“高校教学质量下降”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就业压力加剧,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将成为高等教育新常态。

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背景下,二级学院是高校的办学主体[1],承担着组织和执行教学活动任务,既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又是教学活动过程的直接监督者[2]。因此,建立和完善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教学质量持续稳定提高,是当前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实践为基础,探讨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问题。

一、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依据自我管理方法论,可以把二级学院看作是一个“自我管理的系统”,将学校从外界控制的教学管理模式转变为二级学院自我管理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的自我创新与自我发展。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指二级学院根据预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为保证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而构建的,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反馈-改进”不断循环的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一)有利于凸显地方高校办学特色

特色鲜明的二级学院是地方高校特色的重要保障,只有二级学院特色与学校办学特色方向一致,才能形成合力,以二级学院特色推动学校特色的发展。二级学院只有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等各方面进行特色化质量监控,才能进一步促进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深度转型,才能真正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强基础、突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进而实现地方院校特色学科、优势专业“双一流”的建设目标。

(二)有利于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从传统“一级监控”到“二级监控”的转变

高校传统“一级监控”主要是由高校教务处或教学督导处对全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按照相同的教学质量标准对所有的专业进行“一刀切”监控,不仅不可能准确监控各专业实际教学情况,而且可能扼杀某个专业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各专业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很难实现教学质量效益的最大化。为此,可将具体教学管理权力交给二级学院,一方面有利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部门从一些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多地承担起服务和宏观调控职能;另一方面使二级学院拥有与其职责相匹配的管理权限,有利于发挥二级学院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转换角色,变被动监控为主动参与[3],更好地实现校内校外“二级,三方(学校、二级学院、用人单位)”全质量监控体系的结合。

(三)有利于实施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一级监控”体系下,虽然很多二级学院按照学校要求设置了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制定了各项教学管理细则,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却寥寥无几,大多流于形式,停留在字面上,“无章可循”导致许多教学管理工作不规范。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指导下,运用PDCA循环原理构建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可以使二级学院针对自身专业特点,对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内容、方法等进行调整,优化教学质量管理体制,改进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拓宽学生、教师、教学管理部门三者之间的沟通渠道,使质量监督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一线,激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主动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更有效、可行。

二、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机制

PDCA循环是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及“处理”(Action)顺序循环运转的程序进行质量管理和改进的,具有不断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优势。在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中,整个学院的质量监控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各子系统的质量监控工作就是小的PDCA循环,层层递推,落实到每一个人,环环相扣,周而复始地运转。按照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每一次循环中发现的问题是下一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区域,通过总结整改,每循环一次教学质量就提高一个层次,随着后续多个PDCA循环的依次展开,教学质量将呈螺旋式上升并得到持续改进(见图1)。

三、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框架

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下,依据目标性、以人为本、责权对等、科学性等原则,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5][6],本文嘗试构建一个相对封闭而内部不断循环的二级学院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长效机制,从而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各个子系统进行全程和动态的质量监控。该系统由“教学质量决策系统”、“教学质量目标与标准系统”、“教学活动监控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教学质量奖惩激励”、“教学质量组织与保障系统”等七个子系统构成并形成完整的内部闭合循环系统(见图2)。

在整个系统中,“教学质量决策系统”是中枢,负责确定“教学质量目标与标准”,指挥整个系统运行。“教学活动监控系统”根据已确定的目标和标准进行教学基本建设过程监控和教学运行情况监控,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由“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所发现的问题及不足会通过“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进行汇总和反馈,反馈结果则会用于修正目标监控中的监控点。“教学质量决策系统”与“教学质量评价系统”通过“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实现联通,进而对“教学活动监控系统”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并由“教学质量组织与保障系统”负责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要素

1教学质量决策系统

教学质量决策子系统是由“学院领导、院(系)督导”组成,负责确定“教学质量目标与标准”,规划二级学院发展蓝图、进行建设性战略决策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确定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并对来自“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与反馈子系统”的信息做出决策,发出相应指令,及时纠正偏颇。院(系)教学督导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力,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教学名师等组成,负责教学工作的检查、调研、监控、指导、评价与反馈,参与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的重大决策。

2教学质量目标与标准系统

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培养目标和各级各类质量标准等是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标尺,同时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前提和依据。(1)质量目标。培养目标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要根据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这就要求二级学院必须紧跟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思考“为谁培养人才、培養什么样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找准学院办学特色目标,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优化专业设置,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应注重“实践导向”、突出“学习方法”,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2)质量标准。教学质量标准要求在各类教学基本文件和制度中明确质量要求,将所确定的人才定位和培养目标融入到教學的每一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的质量标准和教师教学工作质量标准,并以此作为教学检查和监控的主要依据。通常由日常教学文件、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等三个部分组成。

3教学活动监控系统

教学活动监控系统是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最重要环节,该系统以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为监控对象,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具体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三个部分。(1)教学准备。教学准备监控主要是指对影响教学活动正常开展所必需的各种软件、硬件等教学资源所进行的检查评估。主要包括:专业设置与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否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相符,学院当前的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图书资料、实验(实训)条件等教学条件是否与该专业的培养需求相符,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与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课程的设置是否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特别是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重点审查,以判断其科学性和可行性。(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监控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动态监控的过程,前者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授课计划、备课教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质量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后者主要包括学生课前预习、上课听课、课后复习及出勤率等。其主要内容包括日常教学监控(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习效果),教学建设监控(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学生活动监控(德育教育、学风建设、第二课堂),毕业实习监控等,要求对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及学习风气等方面进行重点监控。(3)教学结果。教学结果监控是对某一个教学过程运行的最终结果进行监控,是教学奖惩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学质量高低的最终反映。教学结果监控可以是对一门课程结束后对试卷命题、阅卷评分及学生日常作业、实习、考试(考核)成绩监控,可以是一个学期(学年)结束后对学生综合素质监控,也可以是整个大学阶段结束后对就业率、就业结构及毕业生能力水平社会满意度的监控,以充分了解人才培养现状及其与社会需求的差距,纠正质量目标偏差。监控内容主要包括对课程试卷分析、课程毕业论文质量、考级考证率、考研率、学生各类竞赛成绩、教师教学改革成果等进行的评估。

4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由“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三个部分构成。教师、学生及管理者都应该成为教学质量评价的对象,因为它们都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评价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教师自评、督导评价”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4个方面进行评价;二是由“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学督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上课出勤、学业成绩等方面;三是由“全体教师、教学督导、学生”对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进行绩效评估。第四是由“实习单位、就业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管理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科学分析、批判性思维、积极学习、新产品构思)进行评价[7]。评价方法有日常评价、定期评价、全面评价、重点评价等。

5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

反馈与调节是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与意义。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与反馈子系统负责通过高质量的教学信息采集网络,多方位、全面、准确地搜集各种教学信息,对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偏差进行重点分析,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院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教学管理部门,提醒相关人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纠偏,并检查相关责任人是否改进及改进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发现还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时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受到经费、人员等多方条件的限制,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不用专门设立部门,可由“教学与科研办公室+教研室+实验室+学生办公室+班主任+班级教学信息员”组成,以形成“行政监督、教师监督、学生监督、用人单位(实习单位)监督”四方双向快速高效的信息收集与反馈体系。

6教学奖惩激励系统

教学奖惩激励子系统通过采用鼓励、奖罚、引导等手段,比如将监控和评价结果与教师职称晋升、年终考核、评奖评优、校内分配挂钩,与学生奖学金、三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评选等挂钩,激励并约束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者根据教学质量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教学行为、学习行为和管理行为,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高,达到监控的真正目的。

7教学质量组织保障系统

教学质量组织保障子系统是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运行的支持系统。该系统按照分工进行职责划分,负责组织实施教学监控,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充分调动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反馈信息及时送达。可通过二级学院领导层、教学督导组、教学与科研办公室、教研室、实验室与学生办公室的优化组合形成“行政监控系统”与“教学监督系统”的双向多层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和行政监控系统与教学监督系统两条线并行、互相配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运行机制(见图3)。其中,教学与科研办公室是教学质量组织保障系统的核心部门,主要负责协调处理各类教学常规性工作,组织教学检查,全程监控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程、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及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质量状态信息的反馈等情况,并对教研室活动进行指导。

健全完善的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升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保障。当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协调的一个完整、有序、动态、有机的整体,其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二级学院领导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构建的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克服了传统“一级监控”的不足,实现校内校外“二级、三方(学校、二级学院、用人单位)”全质量监控体系的结合,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

參考文献:

[1]商筱辉,朱宁洁高校二级学院决策运行机制建设[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5):112

[2]纪霞,高成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8):182

[3]吴虹建立健全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2):110-112

[4]刘萍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管理,2009,11(4):143-148

[5]韩叶秀信息技术环境下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D].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2013

[6]张秋硕普通高校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的体系建构与运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7]麦可思研究院2016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R].社會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监控二级学院体系构建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有效途径探索
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绩效考核初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