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机制研究

2017-10-19 20:19杨红英童露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合作

杨红英 童露

[摘要]国际化人才是推进与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校企合作培养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基本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不仅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还能促进我国地方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在“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国际化人才普遍缺乏的情况下,探索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机制,需要企业、高校、政府等多方的广泛參与。高校应与企业联合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企业应建立海外培训中心,推进海外本地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政府应制定校企合作激励政策,促进企业参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关键词]一带一路;校企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6-0104-06

“一带一路”战略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和实现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构想,不仅能够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也为促进我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与落实,人才是关键,现在急需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商务知识、精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语言、熟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文化的国际化人才,以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1]。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共同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與行动》中指出,“鼓励本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促进企业按属地化原则经营管理,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这为我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高校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如何抓住这一机遇突出重点和特色,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是当前摆在我国高校和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意义面对新的机遇和任务,我国高校和企业应充分发挥优势,整合多方资源,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及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不断巩固和加深的情况下,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对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贸往来、社会文化交流等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密切的联系。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迫切需要一批既懂得国际事务又懂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国际化人才深入到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中。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不仅能加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轻人对中国的感情,还能强化双方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年轻人有机会彼此交流和学习,从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使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实现共同发展。

(二)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经济社会开放前沿省份和边疆省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频繁和紧密。“一带一路”建设使得企事业单位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各地方省份的高校应抓住机遇,强化校企合作机制,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地方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保障,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人才的国际化也能够促进地方企业的国际化,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有利于满足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有着许多共通的地方,但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需要外界的支持和帮助[2]。“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得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逐步增加,这对既精通汉语又了解中国文化的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和企业应借助机遇和优势,为沿线国家培养优秀的国际化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沿线国家与我国的全面互联互通。

(四)有利于满足高校自身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国际化是目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是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与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的合作,不仅能够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国际化人才,还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在沿线国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高校应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突出特色和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整合校企优势资源,提升高校乃至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3]。

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扩大教育开放的要求,国际化人才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要求,“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建设的近期目标是实现道路交通的互联互通,当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经济贸易往来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工作。因此,校企合作培养的国际化人才既应该具有国际化人才的一般特征,又应该具有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具体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

“一带一路”战略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其中语言沟通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企业对外合作的国家逐渐增多,校企合作培养的国际化人才,除了应具备一定的英语综合能力以外,还需要精通“一带一路”沿线小语种国家的语言。国际化人才应通过对小语种国家语言的学习,熟知和理解沿线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价值标准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的交流、合作和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

“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相应的配套人才支持,尤其在铁路、公路、水路、机场、管道和边防海关等交通设施建设方面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与我国接壤的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中国企业的帮助,建筑类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大,这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校企合作培养出的国际化人才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现场处理能力。

(三)基本的经营管理能力

“一带一路”建设将大力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及合作,需要一大批懂得国际贸易的经营管理人才。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复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仅熟悉普通国际贸易和企业管理知识难以应对,还需要具备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综合管理能力。此外,经营管理人才还应十分了解和认同我国的传统文化,将其与东道国文化相结合,有效协调国内外的经营管理活动,在国外为企业、为国家树立良好的形象。

(四)广阔的国际视野

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培训国际化的时代,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是优秀人才培养的时代特征,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要求。当今,国际化人才应具有从不同文化角度去认识、理解和看待世界的能力,在拥有中国情怀的同时,应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国际视野是一种思维习惯,重在把握世界发展趋势,理解时代潮流,重视国际竞争与合作,缺乏国际视野将成为井底之蛙,也就算不上真正的国际化人才。

总之,校企合作要着力培养一支既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又热爱外经事业,既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又具备国际经营管理能力,既熟悉国际经济运作规则又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不断改善国际化人才队伍结构,充实国际化人才队伍数量,提高国际化人才队伍素质,更好地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企业对国际化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

目前,我国各高校都在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开展对国际化人才的联合办学与联合培养,但尚未形成全面的区域性校企合作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对国际化人才需求量较大,主要集中在企业管理类人才(占比37%)、小语种类人才(占比22%)、专业技术类人才(占比15%)和项目管理类人才(占比11%)这四类上。由于缺少合适的国际化人才,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不懂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和商业合同规则,难以准确地识别合同条款中存在的风险,项目盈利水平较低甚至亏损严重的情况屡见不鲜;二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的认识不足,导致东道国对中国“走出去”的企业产生误解和不信任,某些社会舆论也可能导致中国企业国外工程的停工或延期;三是缺乏对东道国社会治安管理規章制度的了解,难以有效地管理外籍员工甚至是本国员工;四是缺乏专业的谈判人才。

同时,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企业所需的国际化人才以企业自我培养为主,主要培养方式有内部实践锻炼(占比32%)、内部组织语言培训(占比22%)、员工自学(16%),这说明大部分“走出去”企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是依靠企业自主完成。鉴于现阶段我国企业所掌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国际商业规则和法律法规、东道国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知识的现状,加之企业缺乏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这种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来完成企业所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成效一定会大打折扣。以上调查数据说明,我国企业难以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也间接地说明了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没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支持。

因此,高校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和海外本地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培养仅凭企业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才能培养出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政府、企业和高校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应在统一的指导和协调下整合校企优势资源,探索建立校企协同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机制。

四、“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机制选择

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包括我国外向型企业与高校的校企合作,以及我国高校“走出去”办学过程中的校企合作。各企业和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不同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培养机制。

(一)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

本科院校在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优势,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应注重与本科高等院校开展专项研究和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在本科院校内建立企业“研究站”,并将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派往高校进行现场授课与指导,这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资源共享、成果共用、人才互用”的校企合作机制,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与创新型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校企合作机制要求校企双方在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的供需方面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企业应积极向高校提供人才需求标准,高校也应主动了解企业人才的需求动态,特别是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加强信息互通,共同研究,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既包括传统的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管道等的联通,也包括电力、电信、邮政、边防、海关和质检等新领域的联通。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铁路设施的需求不断增长,现有的人才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中国企业海外业务快速拓展的需要,国际化人才,特别是高端经营管理人才十分紧缺,已成为制约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业务的“瓶颈”。为此,首先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联合培養,设置有针对性的国际业务课程,充实国际业务经营管理后备人员;其次应强化已经具备专业知识但缺乏语言和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端经营管理人才的语言和国际经营管理能力。此外,还可由国家教育部每年定期举办“国际化人才培养产学合作论坛”,邀请国内外企业、高校和相应的教育研究机构共同参与,深入探讨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使国际化人才培养更切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并争取企业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资金支持。例如,由产业界和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金”,对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高校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二)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需要大量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人才,也需要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制造、施工等应用技术工作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我国企业应加强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关系,不断优化订单式培养和定向委托培养,进一步搭建好学生学习、实训、实习和就业的平台,与高校形成“人才共育、教学共管、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一条适合企业自身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特色道路。可由教育主管部门搭建合作平台,借鉴德国“双元制”培養模式,使我国企业与高职院校、第三方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定课程计划,共同派遣教师执教,使学员在学校、企业和第三方培训中心交替学习,教学内容融合理论知识考核与国内外技能认证。如,可引进德国知名企业、“德国青年社会及教育工作国际联盟”(简称“IB”)与国内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举办“中德合作班”,采用德国先进的“双元制”教学方式和模块化教育模式,学生进校后即与合作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企业的一员,企业以奖学金形式资助学生完成学业。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培养内容,由中外教师共同授课,在第三学年将学生派往德国企业进修,亲身体验德国学校和企业的教学实践和管理模式。第三方培训机构和“德国青年社会及教育工作国际联盟”参与制定前两年的教学计划,以确保与第三年在德国的培训衔接;同时,保证学员在德国期间按德国“双元制”教学规范实施教学,使学员达到相应的专业技能水平[4]。

(三)境外校企合作培养海外本地国际化人才

我国高校应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契机,依托中国沿边自由贸易区,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境外办学,推动当地教育、文化、贸易交流与合作。我国正积极推进一部分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同时 “走出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海外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为校企合作海外办学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了可能。因此,应鼓励高校联合相关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海外分校或分院,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和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在境外校企合作办学培养海外本地国际化人才方面,可探索建立“东道国企业+国内高校+东道国高校”和“中资企业+国内高校+东道国高校”的“校校企”三方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克服我国企业“走出去”人才不足的困難,这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益探索。

留学中介机构作为专业的教育咨询机构,掌握着大量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及教育机构的第一手材料。同时,他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院校及教育机构保持着长期友好和密切的合作关系,这对我国高校和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办学、提高海外本地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起着衔接与协助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资源繁杂无序,优质高校资源少,我国高校在缺乏“走出去”办学经验的情况下,难以对优质资源加以利用,而留学中介机构恰好能起到整合资源的作用,将高校资源或留学精品项目逐一进行分析、分类或重新组合,并与国内高校资源优势互补,使“校校企”三方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因此,为实现“校校企”合作机制的常态化和系统化,持续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我国企业应主动与留学中介机构联系,共同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市场、法律法规和教育管理运行模式,选择优质的高校进行合作,汇集多方力量开展境外校企合作办学[5]。

五、“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优化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机制的建议

(一)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强化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意识

“一带一路”战略是在新的国际形式和环境下提出来的伟大战略构想,我国高校和企业应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合作方式,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构建高校与行业、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产学研融合,探索高等教育服务产业转型、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为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国际化人才服务。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对校企合作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国际化人才进行宣传和引导,不断强化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意识。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建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从组织机构、资金和制度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缩短校企合作距离,简化合作手续,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

(二)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

强化校企合作办学关系,培养高素质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首先企业应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和人才发展需要,参与高校的专业建设、课堂教学、教师培训、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整合校企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就业心理咨询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融入到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同时,与高校开展订单式联合培养,对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针对性课程,进行国际业务强化培训,充实国际经营管理后备人才。此外,可与相关高校合作开展语言与国际业务训练项目,强化企业内部具有一定语言基础、具备一定海外项目管理经验的人员,培养一批“重品德、懂业务、通语言、会管理、善经营”的国际化人才。在与高校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过程中,应该为学员制定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推行学校培养、企业实习轮岗、项目流动交流制等方式,丰富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帮助其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成长步伐。

(三)制定校企合作激励政策,培养合格的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

企业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主体,也是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需求主体。校企合作是培养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必由之路,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并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鼓励企业通过参股的方式与高职院校共同创办混合所有制院校,扩大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促进校企紧密合作,进一步激发校企合作办学的活力,使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更加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建立学生实习实践成本分担和补偿机制。企业实习基地具有部分公共属性的性质,其建设成本可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政府承担的部分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对实习企业给予合理补偿,也可通过贴息贷款、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方式给予企业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参与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6]。

(四)建立企业海外培训中心,推进海外本地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我国“走出去”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和民营企业应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业务国建立海外培训中心,通过“高校培养+企业培训”的方式对海外本地员工进行培训,对其提供汉语、中国传统文化、专业技术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项目,帮助海外本地员工提升专业能力,使其符合我国企业海外业务发展的需要。海外培训中心的人员可由国内高校、当地高校的教师和企业相关员工组成,该中心在承担国内高校学生实习、就业、社会服务等培训和建设任务的同时,应将培训海外本地员工作为主要任务。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内高校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可将企业海外培训中心作为国内高校教师的海外工作站,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去企业海外培训中心进修,并对海外本地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使企业海外培训中心成为国内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前沿窗口。此外,国内企业在加大对海外培训中心整体规划和部署的同时,还应该将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公司的重要考核指标,使企业海外培训中心切实为校企合作培养海外本地国际化人才服务。

总之,面对“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挑战,必须用发展的思路推动培养机制的创新。这种创新不是单方面的,需要企业、高校、政府三方协同创新,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识、机制、制度和政策等方面强化校企合作,培养一批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焰新. “一带一路”战略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N]. 光明日报,2015-05-26(13).

[2]王义桅.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文君,蒋先玲. 用系统思维创新高校“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5).

[4]王云海,张莉,张男.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比较分析与对策研究[J]. 北京教育(高教),2016(2).

[5]辛越优,倪好. 国际化人才联通“一带一路”:角色、需求与策略[J]. 高校教育管理,2016(7).

[6]马永辉,施洋. 基于校企合作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合作
我国国际商务人才供求失衡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如何培养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