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距平移喷灌机结构稳定性与灌水均匀性分析

2017-10-19 04:10王俊野刘玉燕黄树旺
水能经济 2017年12期

王俊野 刘玉燕 黄树旺

【摘要】喷灌机是现代农业浇灌技术的代表,具有节约性、大面积等特征。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全面推进,新农业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优势逐步突显出来,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代表。基于此,本文结合现代农业技术运用实际,着重对大跨距平移喷灌机结构稳定性与灌水均匀性分析。

【关键词】大跨距;平移喷灌机;结构稳定度与均匀度

引言:

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平稳运作具有影响。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逐步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变,农业种植技术升级,农业收获效率提升。其中大跨距平移喷灌机就是新型农业设备的代表,这种喷灌技术实现了喷灌量的有效性控制,能够保障结构动力供应平稳的同时进行农业喷灌,解决了喷灌机运作头重轻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大跨距平移喷灌机在农业种植中的作用,实行技术结构综合探究。

一、大跨距平移喷灌机稳定性分析

(一)结构设计平稳性分析

传统的喷灌机结构设计为一侧动力系统,一侧为喷灌结构,喷灌机进行喷灌过程中,依靠单侧动力系统调整喷灌机的平衡度,动力系统与喷灌结构依靠中心牵引塔相关联,随着喷灌机中的水量不断变化,喷灌机的平衡度掌控能力也逐步减弱,容易产生喷灌机运行失衡的问题。大跨距平移喷灌机在传统喷灌机的基础上,实行喷灌机结构调整,将单一的喷灌系统切割为两个小部分,分布在喷灌机的平移结构两侧,当喷灌机进行水量喷洒时,两侧喷洒结构能够同时进行水量输送,喷灌机两侧提升发生重量变化,能够始终保持喷灌机结构运作平衡,机械运作为平稳性较高。

大跨距平移喷灌机结构上的优势,在于喷灌机重力结构平衡调节时,能够充分利用外部桁架,在架设地面寻找到结构运作平衡支撑点,确保大跨距平移喷灌机的空间位移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例如:传统喷灌机单独受力为110pa,而大跨距平移喷灌机在外力架设分解后仅受力80pa。通过以上数据对比,我们能够看到大跨距平移喷灌机的结构设计具有较高的平稳性调节的能力。

(二)动力系统的平稳性分析

动力系统稳定性,不仅对喷灌机的喷灌范围产生影响,也会对喷灌机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通过上节对传统喷灌机结构分析可知,其内部结构结构设计上,动力系统和喷灌结构分开设计,喷灌机運动的动力来源主要依靠单面动力车,使喷灌机的动力损耗强度较大。大跨距平移喷灌机内部动力机,能够依据内部喷灌系统设计,将动力系统也分为两部分,在传统喷灌机的外侧增加辅助平衡桁架,内部动力系统对应性保持平衡,外部辅助桁架又辅助减少运行中受到的阻力,并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实现了大跨距平移喷灌机动力传输、损耗的比例大大降低,提升了喷灌效率,保障喷灌机的平稳性。

二、大跨距平移喷灌机灌水均匀性

(一)平移喷灌区域分析

平移喷灌区域大小,是验证喷灌机喷水量控制效果的最佳条件。一般而言,管理人员实行喷灌机进行农业浇灌前,都会按照喷灌机的容量,做出喷灌面积的评估预测,实际喷灌时,运用喷灌机电子监控系统,对实际喷灌效果进行数据记录对比。依据相关数据记录可知:传统喷灌机的喷灌面积在每次喷灌平均数为3-5公顷,但由于喷灌机外部动力系统或者喷灌结构无控制的水流结构大小不同,导致喷灌机在实际应用时,经常出现喷灌水量不稳定,喷灌面积缩减的问题。

与传统的喷灌机相比,大跨距平移喷灌机结构中多了一个水量调节控制系统,专业人员依据喷灌面积,在系统数字化程序上设定喷灌控制数据,确定喷灌范围,程序能够自动计算出每公顷的喷灌数量,能够确保喷灌区域。同时,喷灌机原有的电子监控系统,对喷灌系统水流量变化进行如实记录,与大跨距平移喷灌机的应用相吻合。

(二)喷灌区域水量均匀性分析

大跨距平移喷灌机水量均匀性控制,在于新式喷灌机采用平移式进行浇灌,喷灌机平喷射出去的水量实现了抛物线式的喷洒,避免了喷灌机水量喷洒不均匀的问题发生。依据相关人员的模拟实验设计可知,研究人员分别在距离喷灌机30米,60米,120米处设定水平收集槽,在喷灌机喷灌3分,5分,10分钟时,分别进行实验水量收集,发现三次收集的水量之间分贝相差1ml,2ml,2ml。由此,我们可以对大跨距平移喷灌机的喷灌水量的均匀性做出实验判定。大跨距平移喷灌机喷灌水量随着距离的变化,会出现细微性水量变化,但总体更喷灌数量依旧保持稳定,说明大跨距平移喷灌机喷灌水量均匀性稳定。

结论:

综上所述,大跨距平移喷灌机结构稳定性与灌水均匀性分析,是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代表。在此基础上,基于机械技术基础上,创建的新型大跨距平移喷灌机,使得喷灌外部结构支撑平衡、动力系统平衡,整体结构稳定性较强;而喷灌内部喷灌区域面价可控性强,资源喷灌水量均匀,是现代农业种植的主要技术保障。因此,浅析大跨距平移喷灌机结构稳定性与灌水均匀性,具有实际意义,是我国现代农业技术实践中创新的突出代表。

参考文献:

[1]范永申,黄修桥,仵峰等.喷灌和软管灌溉两用机组水量分布特性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9,40(11):74-77

[2]仪修堂,窦以松等.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灌水器配置方法及其数学模型[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2):117-121

[3]刘来振.仿美折射式灌水器在时针式喷灌机上的配置间距与孔径的计算方法[J].排灌机械,1983,(3)32-35

[4]刘玉林,张文涛.时针式喷灌机灌水器间距的确定[J].排灌机械,1991,(3):53-56

[5]张以升,朱德兰,张林等.平移式喷灌机行走速度及喷灌均匀度试验研究[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4,32(7):625-630.

作者简介:王俊野,男,1990.10,汉,河北沧州市人,大专,研究方向:平移喷灌智能化控制和指针式喷灌机智能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