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情怀与艺术贵州
—— 对话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谌宏微

2017-10-20 01:37廖江华
藏天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江华画家贵州

文/廖江华

理想情怀与艺术贵州
—— 对话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谌宏微

文/廖江华

◎图中左为本文作者,右为贵州省美协主席谌宏微

编者按:本文作者廖江华系贵州师范学院美术系副主任,贵州油画青年十佳。作为本次“双百”工程的作品入选者之一,他对双百工程有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会。本刊编发廖江华对话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承办单位负责人、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谌宏微先生的文章,让更多读者了解“双百”工程和它背后的故事。

能为优秀艺术家做奉献是快乐的

廖江华:贵州“双百”工程可谓是盛况空前,从展览的效果和展览作品的质量来看,可以说创贵州历史之最。本人是双百工程作者之一,整个双百工程开展的艰辛大家都有目共睹,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您作为直接参与组织者应该更清楚。能请您谈谈此次贵州艺术盛事“双百”工程背后的故事吗?

谌宏微:“双百”工程对贵州是史无前例的,对我们组织工作的挑战也是史无前例的。它是大型书画艺术创作工程,更是政治使命任务和社会文化事件。从四年多前我们积极提出方案、极力鼓动党委和政府参与,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到两年前报送的方案被批复时,还预料不到真的做起来时将会遇到的困难和复杂程度。在组织规模、内容、程序、评审、推介,特别是涉及部门协调和资金投入等方方面面,面临了大型工程的所有困难,是以往我们专业协会普通艺术活动所不可比的。

好在最大的赢家是贵州全社会,因为“双百”工程而实现的贵州精神文化热度,留下的无价精神财富和随着时间推移而越来体现其价值的一笔丰厚的国家典藏。这其中的故事还是留给后人说吧。

廖江华:您是一位优秀画家,有极强的创作能力,参与此次“双百”工程创作如果作品入选,既可以名载史册又有优厚的政府收藏费用,而您却没有参与,您是出于怎么样的考虑呢?

谌宏微:我是一个很想好好画画的画家,也是一个对自己作品很苛责的画家,“双百”工程全力争来了,我当然想全力投入创作努力参与一下,但我的确是全力以赴投入到了组织工作各时段的几乎各个细节中,因此没有能力再全力以赴投入个人创作,相比为“名载史册”仓促应对而备受自我苛责,还是保留我对这个宏大工程的美好憧憬吧。另一方面,我作为主要承办单位的负责人之一和这个活动的最积极鼓动者,不亲自参与也便于更客观地发现问题、更好地提供决策建议、更严格地把握艺术标准等等,尤其是不至于手忙脚乱哪样都干不好,这其实也是我能力不足的表现。据我了解,“双百”工程还要组织第二期,那个时候事情不会这么多,竞争也不会这么大,时间也应会宽松得多,我一定争取努力参与,苛责自己一把,全力投入创作。

廖江华:您谦虚了,我们很期待在双百工程二期中见到您的杰作。

“双百”工程的成功是贵州精神在艺术上的创立。您是一位有理想情怀的艺术组织工作者,您及您的团队是通过何种方式完成此次“双百”工程组织的呢?精神与理想是行动的载体与指引,能谈谈您领导团队的理想吗?

谌宏微:长期以来艺术家个体劳动如何融入国家社会发展主流、艺术创作如何体现思想深度和理想情怀、艺术作品如何体现对时代发展应有的价值,这一直困扰着我们做协会组织工作的人。

我们美术家协会只是这个庞大艺术工程组织系统的一小部分,但我们这个团队的确承担了专业策划和运营这一块的大部分工作,承担了当好领导专业业务参谋的角色。从原始方案起草、工作进程把握、草图创作组织、采风接待组织、专家评审组织、作者联系沟通、画集编辑、宣传资料汇集准备、贵州展览布置方案拟定、中国美术馆展览实施等具体工作上,为组委会细化分担,排忧解难。

如果要谈精神与理想,我们做事的时候真没想这么高,但我们的确把这个过程看作是自己的事情,看作是对贵州美术发展的一次必须把握住的机遇,所以,要全力参与,要拼一回。其实我们这个团队中大都是画家,还要摆好画家为画家做好服务的心态,我们要求这个团队成员都必须在确保组织服务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个人创作,要求有作品的工作人员评选时必须全程回避,确保程序公正公平。做组织服务工作就是做好事、做奉献,能在这样一个有精神理想和有文化传承意义的历史性工程中,为这么多这么优秀的艺术家做好事、做奉献,我们都很荣幸,累并快乐着。

填补了以美术形式讲述贵州故事的空白

廖江华:“双百”工程让贵州主题书画大放异彩,您能谈谈工程的意义与启示吗?

谌宏微:贵州“双百”工程的意义这段时间都被谈得太多了,尤其是关于多彩贵州精神、文化内涵、文化自信等方面。我还是想说下它对贵州美术事业发展的意义与启示。

“双百”工程填补了以美术形式完整讲述贵州故事的空白,是贵州美术史上大型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重大突破,是贵州建设多民族文化强省进程中可以浓墨重彩大书的一笔。其实这也是我们最开始提出这个构想的出发点。正像习主席所说,我们的文艺创作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现象,存在着快餐文化和向市场化市俗性偏离的问题,很多艺术家满足于小自我、小情调、小笔墨,少见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精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协会组织工作者也一直苦于找不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抓手。“双百”工程来了,它对贵州美术事业发展的意义就来啦,因为无论在主题的规定性上还是在艺术表现的高标准要求上,以及类似政府采购这种组织方式和国家资源倾斜力上,都是一种抓主流文艺和精品创作乃至于打造艺术高峰的最好方式,是一个契机。

本质上说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的个体劳动,你不去激发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意识,他很容易就会个人化随波逐流。像“双百”工程这样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也就是所说的大型命题画,比起普通创作不知要多花多少心血,需要大块的时间和重体力投入,需要大量的文献图片资料和田野素材采集劳作,需要极大的创作热情和对主题深刻理解,还需要综合性艺术修养,具备这种种条件并能完美呈现主题的作品,实现其艺术性、史诗性的终极追求,是难之又难的。我们很多画家甚至已经不懂、不会这种大型主题性作品的创作了,“双百”工程让很多艺术家意识到了自己的艺术问题,而在对主题的提炼表现过程中,也找到了自我与国家历史印痕与民族精神记忆关联的使命感。

贵州最重要的美术家几乎都参与了“双百”工程创作,我们收获了一大批贵州画家的大作、力作。在第一期工程的入选和获奖作品中,贵州画家的作品令人瞩目,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这样评价,“从类似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活动看,贵州比全国不差,在各省领先”,这就是“双百”工程对贵州美术的意义与启示。

廖江华:近两年来,贵州“双百”工程牵动了全国和省内众多书画家的神经,全国类似的艺术创作工程这些年很多,但贵州“双百”工程的影响和效果大都说好。参与组织工作最让您感动的是什么?

谌宏微:贵州“双百”工程与其他省区类似的艺术创作工程的组织方式有所不同,就是面向全国公开征集和定向邀约创作,这种从一开始就放眼全国的开放理念,吸引了一大批代表着中国书画艺术最高水准的名师大家和精英加入到“双百”工程中来,中国美协的8位主席、副主席都在繁忙工作空隙,挤出休息时间,为“双百”工程加班创作了大型作品。

以全国的资源聚焦贵州,为工程注入了更加丰富的艺术形态和更加高端的艺术资源,必然会呈现更加绚丽的结果。因为要鼓励更多省外作者参与,组委会为贵州作者设置了更高的门坎,因为自家人好商量机会还多,我们协会也要做好自家人的解释疏导工作,好在“双百”工程还有第二期,已有专家建议第二期只在贵州作者范围内征集。其实参与组织工作最让我感动的也是这一块,总体来说贵州作者对“双百”工程的感情和投入及其期望值肯定是最高的,在协会动员大家全力投入创作时我们肯定希望所有作者都能入选,贵州主场应该以贵州为主,将心比心我们感同身受,但我也理解组委会从更高的视野来看和做这件事的良苦用心。好在我们听到的更多是理解的声音。

让我感动的还有就是我们邀请的这些名家,一点也不因为是特邀身份而马虎完成创作,拿出的都是能代表个人水平的精品大作。他们中都是身兼数职的大忙人,常常是在赶飞机的空档里加班动笔赶制。听杨晓阳院长的司机说,他都陪着院长熬过一个通宵;杜军秘书长为多一天作画的时间,请学生赶在截稿的最后一天赶最后一个航班把画送来;刘健先生为了装裱不破坏艺术效果,专门写了三页纸的托裱裁切注意事项;吴长江副主席寄画时就说一定要亲自到展厅现场修改润色装框后的作品,展览开幕前他真背着画具赶了来……凡此种种,让人不胜感怀!

廖江华:整个“双百”工程就如同一首诗,各个创作选题方向如同诗的各个章节,组织实施过程又如同作诗一般,有铁杵磨成针的毅力与艰辛。贵州美术迎来了一次历史性机遇,请您谈谈贵州美术应当如何复兴?

谌宏微:铁杵磨成针的毅力与艰辛,为的就是贵州美术要迎来的这个历史性机遇,但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开始。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一个开放的、走出去请进来的、和谐与竞争的贵州美术学术氛围,我们一直在把青年画家向全国推,让他们去外面接受培训、感受实战、向外打拼,也一直在把全国名画家向贵州引,让外面的画家都画贵州帮我们宣传、让外面的画家在贵州传帮带我们贵州画家。这些年我们几乎每年都要借力中国美协和社会资源支持在贵州举办一至两次全国性高端美术活动,借力提升贵州美术知晓度美誉度。“双百”工程帮助贵州美术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是完全由我们自己主导的全国性高端美术活动,是多年来我们所做工作和努力的集大成。它所形成的后续效应将在今后若干年内发酵,让贵州美术整体受益。

我还不敢说贵州美术“复兴”这个词,如何复兴是一个更具体更宏大的命题。我只是想我们过去和现在其实一直在做铁杵磨针的工作,我们不能只磨针还要用针绣出能绽放于神州大地之上的多彩之花。30年前曾在中国文化界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贵州美术现象”是我们文化自信的范本,贵州特殊的自然生态和丰富的人文生态,是我们用之不竭的独家资源,我们要和全体美术家一道,不负桑梓,在新的起点上抓住新的机遇,开创新的局面,做好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这篇大文章,用美术形式提炼、弘扬、展示、宣传贵州,为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谌宏微近照

责任编辑 陈朝晖

猜你喜欢
江华画家贵州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ediatric Tuina plus oral Chinese medication for pediatric anorexia due to spleen failing in transportation
贵州,有多美
酷炫小画家
“鸟”与“乌”
陈江华 藏石欣赏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段江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