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工程,视觉艺术里的当下贵州

2017-10-20 01:37何光渝
藏天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题材贵州

文/何光渝

图/乔啟明

“双百”工程,视觉艺术里的当下贵州

文/何光渝

图/乔啟明

◎何光渝近照 吴东俊 摄

新落成的贵州美术馆,正在展出《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作品展》。

这“工程”,当然不是贵州的“首创”。前几年,已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军博重大题材美术书法创作工程”“浙江美术重大工程”等,贵州要想望其项背乃至超越,实非易事。虽然在组织方式、制度设计等方面与它们有相近之处,但在立项、题材、创意与艺术表现等方面,却生出一些贵州的独特之处。在我看来有四:一是这工程的时空跨度更大:从萌生于未知远古的苗族古歌、彝族“撮泰吉”算起,到今天的“高铁”“天眼”等,历史与现实同台耀眼夺目。二是题材更广泛:只要徜徉展厅一周,这种感受不言自明。三是对重大题材认识深且广:没有将重大题材局限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而是兼及人文、生态、民俗、民生、民情,乡土事,大感情。四是艺术表现多样:油、国、版、雕……写实、写意、表现、拼贴、影像构成、波普……没有框框束缚,尊重艺术家和艺术创作规律。

于是,呈现于眼前的,既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又颇具传统的、现代的、后现代的艺术特点。整体上看,或可将这“工程”视为一部浓缩版的贵州历史、地理、人文、民生等全方位的视觉艺术史。这使得贵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多彩”,第一次有了整体性的、可视且直观的艺术载体,再一次验证了黑格尔所说: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历史,只有通过一个民族的艺术才有可能。

而我更为看重的“工程”意义在于:它唤醒了艺术家,从更多地强调主观世界、个人情感和感受的表达中回过头来,放眼前瞻,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的题材,从题材和表现内容上对当下的贵州美术创作起到了引领作用,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繁荣、但在市场机制中有些失序、失度的艺术创作,引领到关注民生民情、关注现代生活、关注历史文化的方向上来。

这次创作工程的成果,当然不应完全以入藏多少件书画作品来衡量。它的意义远超于此。这“工程”,是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贵州人民奋力同步小康的时间节点上,执著地回望自己的历史,对当代贵州民族精神重塑再造的关键时刻——抓住了这个契机,有出息的艺术家,就有可能如习总书记所言,成为改变当代贵州艺术创作面貌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作者系著名文化学者)

责任编辑 肖凌霄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题材贵州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