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中国最有故事的人

2017-10-20 18:39文汇
学生天地·初中 2017年8期
关键词:胯下之辱统帅赵军

文汇

韩信是汉初名将,为西汉的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出身寒微,靠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将王、侯、将、相全部担任了一遍。他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因此与他有关的成语和典故也非常多。这些成语展现了他历尽磨难、屈辱、冷落、辉煌、失意和悲惨的一生。

胯下之辱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又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你敢用你的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众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之为“胯下之辱”。

“胯下之辱”是韩信不与小人计较,一心谋大事的写照。韩信当年之所以甘受“胯下之辱”,并不是因为胆怯,而是他看清局面后作出的最明智选择。

一饭千金

韩信未成名之前,生活困苦,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一个经常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太太(史书中称为“漂母”)经常给韩信分饭吃。韩信非常感激,说:“将来我一定要重重报答你。”

老太太说:“一个男人都不能自食其力,我还能指望上你报答吗?”

韩信听了非常惭愧。后来韩信衣锦还乡,果真找到了这位恩人,赏赐了千金。

一饭千金是说韩信知恩图报,有颗感恩的心。也告诉我们受人恩惠,切莫忘记,即使所受的恩惠很微小,到有能力时,也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

推陈出新

韩信初投刘邦,刘邦不太喜欢这个胯下之徒,于是安排他去管理粮仓。韩信对于粮仓管理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即给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从而使蜀中粮仓不再有变质浪费的现象,这无疑是仓储管理史上的创举。

直到现在,“前进后出,推陈出新”的仓储管理办法仍然十分重要。如今,“推陈出新”也会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诸侯分封领地。其中,把巴蜀、汉中等三郡分封给了刘邦,并立他为汉王。刘邦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欲与项羽一争。此时,韩信给刘邦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将樊哙带领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限其一月内修好。正是“明修栈道”这一点,迷惑麻痹了陈仓的守将。雍王章邯万万没想到,刘邦的精锐部队会摸着无人知晓的小道,翻山越岭偷袭陈仓。刘邦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挺进关中,站稳了脚跟,从此拉开了他开创汉王朝事业的大幕。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

背水一战

汉高祖三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之心,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命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两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并在军营内插满汉旗。

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惊见营地插满汉军旗帜(成语“拔旗易帜”就出在此,比喻取而代之),误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君和将领们,认为大势已去,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荒潜逃。

背水一战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后来又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定决心,取得成功。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这个成语典故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十面埋伏既是显示韩信高超指挥能力的最后一战,也是霸王项羽悲壮的最后谢幕。

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率本部人马,追击向彭城(今江苏徐州)撤退的项羽。途中,刘邦下令暂停追击,派出使者与韩信、彭越等人联络,许诺日后与他们共分天下,并把临淄、大梁、淮南大片土地封给他们。

不久,各路诸侯纷纷出兵,项羽军队不断收缩,退至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最终,项羽兵败。

功高盖主

功高盖主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指的是韩信功劳太大,使刘邦的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生猜忌。

楚汉僵持的时候,有人劝韩信:“你功劳太大了,将来皇帝难免猜忌你,不如就此自立为王,三分天下。”韩信却想着平日里刘邦对自己不错,不忍心背叛刘邦。没想到,后来一语成谶。

多多益善

刘邦曾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刘邦问道:“像我这样的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刘邦说:“那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的士兵肯定是越多越好。”刘邦笑道:“你统帅士兵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还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于帶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后就能达到的。”

韩信说话直率,不作假,竟敢当面说皇帝带兵不如自己。幸好后面的话打消了刘邦的猜忌。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在后期其实很谨慎,怕被陷害,经常托病不出门。

吕后诱杀韩信时,是萧何邀他入宫的。韩信想有萧何在,想必自己会很安全,就和萧何一起入宫。刚入宫,萧何就不见了,接着,韩信就被吕后抓起来,在未央宫处死,年仅33岁。

萧何曾经月下追韩信,对韩信有知遇之恩、保荐之功,但最后他也利用了韩信对他的信任将韩信置于死地。所以,韩信一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本栏目编辑 赵 婷)endprint

猜你喜欢
胯下之辱统帅赵军
放不下的“胯下之辱”:高档婚房里求锤得锤
锯木场
隔离的松风
七分审题三分做
教授“求辱”不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胯下之辱
Investigation of human motion effects on 60GHz indoor office propagation①
后金的军事统帅努尔哈赤
古罗马最负盛名的统帅——凯撒
古希腊的杰出军事统帅:亚历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