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全国技能大赛引导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

2017-10-20 04:42许彦佳
数码设计 2017年13期
关键词:技能大赛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许彦佳

摘要:自2007年全国开展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促进了中职学校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同时对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本文结合当前实践,针对全国技能大赛引导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的作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网络搭建与应用;课程建设;资源转化

据目前IT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硬件加入到计算机网络中来,加上无线局域网的普及,5G网络即将到来,就业需求从有线网络转向无线网络继续扩需。随着云计算服务的推广,原来的网络架构渐渐不能满足網络增长的需求,并不断衍生出各类新名词和新岗位,例如云存储,云安全、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面对当前形势,计算机网络专业应当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应对信息社会的瞬息万变,是多数中职学校密切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尝试探讨分析如何通过全国技能比赛来引导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改革。

1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现状

通过调研得知大多数原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校招生规模正在缩减,并且一部分学校正在进行专业转型,有的转为专业相近的信息安全和云计算方向,而有的直接跨专业跳跃到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其他领域,大家都片面地认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开始走向衰落,就业岗位缩减,迫切需要进行转型,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但通过对周边各兄弟院校观察分析以及多年来对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究,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发现招生规模缩减的现象并不是上述的各项猜想,并不赞成大家盲目转型的做法,觉得还是应该从教学实训方面来分析存在的问题。

1.1中职网络专业教材参差不齐。一本好的教材往往对学生学习专业、自学可以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不过就目前各中职学校来看,不但教材没有统一标准,而且每年每学期都会更换,更有甚者,某些教师为了应付教学任务,放着销量高,口碑佳,权威性高的教材不用,不经过认真推敲就向学生随意推荐教材,没有考虑是否适合学情,甚至个别教材存在原则性的导向错误。另一方面,大部分中职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思维上,教师认为知识点必须通过反复讲解和考试来巩固,没有真正落实理实一体化,重理论轻实操,因此选择的教材以及编著的教材都是以理论讲解为导向,教师一堂课下来讲课时间基本把课堂时间消耗完,即使有留时间给学生做实验也是很少的一部分时间,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抱怨教师讲多做少,不能熟练掌握。基础弱的基本学不到内容,只能在课堂硬撑着听老师讲课,因为想学习却无从下手。总的来说,目前的教材的弊病要不就是以理论为导向,要不就是无法真正落实实操实践。

1.2中职网络专业实训条件单一滞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上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课程,必须要有齐全的计算机网络实训条件,但是当前大部分学校网络专业使用的都是公共机房,竞没有自己的专属机房。因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大部分课程需要通过虚拟机程序来辅助教学,计算机配置要求较高,所以有条件的学校还会采用工作站的建设方案,但事实是目前各校计算机的配置仍停留在以前4G内存,机械硬盘的水平,或者采用一些劣质的云桌面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操作缓慢、电脑卡顿现象,从而削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阻碍了教师教学技能的施展。另一方面,涉及硬件设备安装配置的课程,多数学校没有购置与之配套的硬件设备,大多数还是通过教师讲解概念、操作演示来代替学生实操,比较好的方案即是使用模拟器仿真,虽说能取得相对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模拟是无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应用的本质意义,更谈不上能够学以致用并达到就业岗位要求的能力素质。

1.3中职网络专业教师技能和业务水平有待提升。目前中职学校教师队伍虽说有一大批兢兢业业工作的老教师,但是由于没有及时培训和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和企业和社会的新技术脱节太久,导致他们没有接触到新技术并将其带到课堂中去。在课堂上教师只能滔滔不绝地和学生大讲理论知识,甚至还讲授《微机原理》这类高深枯燥的课程,试想我们的中职学生如何能忍受老师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课堂出现大片睡觉、玩手机的现象。新人职的青年教师固然激情澎湃,学习能力强,不过受限于他们自身的知识面限制,加上教材参差不齐,缺乏专业上的引导,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影响,他们亦未能很好地落实实操实践要求,在课堂上也只能照本宣科,无法诠释出技术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并开始遭遇自身的职业瓶颈。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如果教师自己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都已处于弱势,那么也不可能让学生学习处于优势,更谈不上建设和发展好本专业。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存在的问题,虽然很多同行老师以及上级领导都绞尽脑汁寻求突破,但是大家似乎都没有把握住问题的关键,通过近几年的调研和专业学习交流,我们发现可以从《网络搭建与应用》这项全国技能大赛找到突破口。自2008年以来,网络搭建技能大赛就一直是全国技能竞赛的“常客”,虽然中间历经了几次赛项名称的变更,但是不变的是赛项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大赛紧紧地围绕着“技能、就业和升学”这三个目标来指导比赛,是为数不多能够真正达到这三项目标的技能比赛。大赛促进了企业和学校紧密联系,企业以主流实用的技术来服务学校的专业教学,同时带动专业师资建设,提升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同时通过资源转化不断促进教学和实训的融合。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学校在技能比赛的引导下,网络专业越办越好,师资越来越强,学生就业升学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成功经验得到其他兄弟院校积极学习和推广。下面以网络搭建与应用赛项为例,探究如何通过技能大赛来引导计算机专业建设思路。

思路一:以点带面、营造氛围

为了完善课程体系,可以依照《网络搭建与应用》赛项知识来拓展课程,其中网络设备配置以及网络操作系统是大赛考核的核心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网罗这些知识点来建设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通过解读竞赛规程,确立好正确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更有兴趣地去学习技能知识。再者通过营造四级竞赛(即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氛围,推动学生不断地开展竞技活动,查漏补缺,提高竞争意识,明确自身不足。我们可以利用课外兴趣小组、社团的组织方式营造学习氛围,选拔出尖子学生备赛省市级比赛,同时形成三级梯队(每个年级一个梯队),让种子选手在班上带动同学一起学习,成为老师上课的小助手。最后经过对赛项技能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知企业对技能的要求,从而激发他们自身的学习潜力,提高学习效率。为了能够更好地接轨企业以及考核评价学生技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考取相应的技能认证证书,例如Linux系统有RHCSA和RHCE认证,网络设备配置有DCNA和DCNP认证等。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先通过上述的初级认证,有基础的同学继续冲刺中级和高级认证,通过层层引导带给学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思路二:制订科学的人才需求方案

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为了就业来培养社会和行业需求的人才,因此要通过人才需求来反思课程体系和技能水平的定位。《网络搭建与应用》是全国技能竞赛的核心项目,至今已经累积十余载,和行业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可以说赛项考核标准就是现成的计算机网络人才需求方案。按照大赛的指导要求,要培养出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能够进行中小型局域网搭建与管理、系统运维和管理等综合能力,同时能够完成各种中小型企业局域网的方案设计、网络设备选择与配置、网络服务器的架设、管理与维护工作,成为各类中小企业与IT公司的售前工程师、网络工程师以及售后工程师等。按照上述需求,网络专业学生必须达到下表1-1所示的能力素质,从而引导我们明确课程定位,制订对应的人才需求方案。

思路三:利用技能竞赛进行资源转化

通过到兄弟院校调研了解到,广东省内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佛山华材职校、顺德胡锦超职校、江门一职以及惠州商贸学校等这些学校都是网络搭建技能大赛省赛和国赛的常客,通过全国技能比赛这个平台他们都找到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模式,他们充分利用竞赛平台进行资源转化,提升专业师资,开发校本教材,制订专业课程标准,职业能力标准等工作,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模式。资源转化的一大体现就是教材,由组委会专家委员会、裁判团队牵头,各学校参加带竞赛的老师一起合作编写的教材能很好地把知识点串联起来,服务于专业教学。比如肖学华老师编写的《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基于Cisco Package Tracert模拟器》这本教材发行至今已经很多年,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轻松地理解网络设备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上课分担了教学压力,因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本可以自学,并且对设备感觉陌生抵触转换成熟悉产生兴趣。杨海艳老师更是通过整合竞赛规程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撰写出《Linux服务器运维管理》和《虚拟化与云计算系统运维管理》两本教材,并配套相应的微课视频。这两本书打破了传统的阐述式的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全书行云流水,让学习活动从知识验证型转换到任务驱动型,在学生中口碑甚好,不单是作为课程教学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也为竞赛备赛

猜你喜欢
技能大赛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理论知识点、国家技能鉴定、技能大赛与教学产品相结合的研究
从世界技能大赛看职业院校竞赛培训制度的建设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