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天然气大发展
——专访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主任孙焕泉

2017-10-21 05:46何世念宋玉春
中国石化 2017年9期
关键词:海相气藏气田

□ 本刊记者 何世念 宋玉春

加快推进天然气大发展
——专访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主任孙焕泉

□ 本刊记者 何世念 宋玉春

“十三五”,中国石化油田板块将瞄准2020年天然气产量达到400亿立方米的奋斗目标,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立足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海域三大主阵地,狠抓高效勘探工程、新区上产工程和老区稳产三大工程,实现量效齐升,为战寒冬做大贡献。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和能源消费结构深层调整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中国石化审时度势,制定实施天然气大发展战略,将天然气业务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近些年,中国石化紧紧依托科技创新和高效管理双轮驱动,在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从国内丰度最高的海相整装大气田普光气田,到国内埋藏最深的海相大气田元坝气田,再到全球除北美最大的页岩气田涪陵气田。这给处于低油价困境中的油田板块带来了希望。

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国石化近年来在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不断突破的原因何在?目前还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未来推动天然气大发展的思路和着力点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主任孙焕泉。

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潜力很大

记者:中国石化长期以来重视天然气业务,为什么在“十三五”作出了“推进天然气大发展”的决策部署?

孙焕泉:天然气是优质高效、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在目前全球推进能源清洁化革命、限制化石能源使用的历史大背景下,其优势越来越凸显。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水平很低,2016年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仅为6.4%,而世界的平均水平是24%。所以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潜力很大。

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主任孙焕泉

近年来,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我国把加快天然气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举措,国家《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确立了力争2020年、203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0%和15%的发展目标。同时,持续的低油价给中国石化上游石油勘探开发业务带来了严重冲击,迫切需要加快油气结构调整,加大天然气发展力度,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为此,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审时度势,在2016年初的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上明确提出,要全力推进天然气大发展,力争2020年国内天然气产量达到400亿立方米。我们油田板块瞄准这个目标,继“十二五”提出“天然气再翻番、非常规大发展”的发展战略后,再次提出了“天然气快增长”的发展战略,并把各项指标进行了细化分解落实,全力推进。2016年产气216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加9亿立方米;油气产量结构中天然气占比达38%,提高5个百分点。

今年,受国家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大力推进“煤改气”、鼓励天然气利用等政策和措施的影响,特别是全面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推动了天然气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彻底扭转了前两年的消费低迷态势,为我们油田板块推进天然气大发展战略部署带来了有利条件。今年前8个月,油田板块天然气保持产销两旺,生产天然气同比增长20.3%;销售天然气同比增长21.2%。

锐意创新开创我国页岩气商业开发之路

记者:“十二五”以来,中国石化在天然气勘探开发上主要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有哪些亮点?

孙焕泉:中国石化“十二五”以来在天然气勘探开发上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5月14日,由多家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深入普光气田,了解普光气田的发展亮点。白国强 摄

在勘探上,继“十一五”发现普光和元坝气田后,我们保持天然气勘探投入不减,紧盯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及海域,深化基础研究,精细目标评价,科学论证部署,大打勘探进攻仗,在涪陵焦石坝发现并探明除北美最大的页岩气田,在川西海相、塔中北坡取得了重大发现,在元坝、川西中浅层和鄂尔多斯杭锦旗取得了重要商业发现,在威远、永川、丁山、武隆、东胜、井研-犍为等地取得了页岩气新发现。累计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7800亿立方米、控制储量2.04万亿立方米,为“十三五”天然气持续上产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在开发上,高效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涪陵、普光大湾、元坝、大牛地、川西中浅层和海域形成六大天然气上产阵地,强化普光主体、雅克拉、松南等已开发气田管理,累计建成产能238亿立方米,2016年比2010年上产91亿立方米,增幅达73%。这些优质资源的投入开发,为油田板块战寒冬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科技创新上,发展完善了海相超深层生物礁气藏成藏等理论,形成了海相页岩气藏、致密油气藏和川西海相气藏等富集规律新认识,有力指导了勘探开发实践。致密气藏、页岩气藏开发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针对不同储层条件的描述和设计优化技术、优快钻井技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关键工具和设备基本国产化,工程成本明显降低,实现了规模有效应用,有力支撑了天然气上产。海相深层碳酸盐岩酸性气藏开发技术取得新进展,发展完善了超深复杂礁滩相储层预测技术、超深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攻克了关键设备国产化难关,有力促进了元坝气田顺利建成。“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元坝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高效勘探及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记者:中国石化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上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这对我国页岩气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孙焕泉:中国石化率先打开了国内页岩气领域的商业开发之门,使我国成为继北美之后首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化开发的国家,对加快我国页岩气开发进程意义重大。取得这个历史性突破并非偶然,而是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认识、不断总结的艰难曲折的过程。首先我们开展选区评价,通过与北美典型页岩气形成条件对比,优选出南方海相和四川盆地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然后开展钻探评价,通过老井复查和在南方海相的钻探实践,我们认识到南方海相页岩热演化程度高、保存条件差,将页岩气勘探聚焦到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区,优选焦石坝钻探焦页1HF井获得了大突破。最后开展产能评价和先导试验,优化开发技术参数,编制产建方案,加快实施,实现了规模商业开发。这既得益于坚持不懈的基础研究工作,也得益于注重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更得益于实施过程中推广钻井施工“学习曲线”“井工厂”施工模式和“四化”建设,不断提高施工效率。

涪陵页岩气田三年建成50亿立方米产能,创造了闻名业界的“涪陵速度”和“涪陵奇迹”,打造了中国石化页岩气品牌工程、效益工程,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典范,对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了页岩气产业发展的信心,为推动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既是中国石化的骄傲,也是中国油气能源界的荣誉。中国石化也因此被第五届世界页岩油气峰会授予“页岩油气国际先锋奖”。

四条经验与四大挑战

记者:中国石化在天然气勘探开发上取得的一系列创新突破令人振奋,来之不易,我们在实践中主要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孙焕泉:通过多年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建设实践,我们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刻认识到推进天然气快增长,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必须紧抓资源这个发展根基。始终坚持勘探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大力推进高效勘探,加快实现天然气大突破新发现,千方百计增加优质规模储量;紧密围绕开发生产经营全过程,加大效益建产力度,夯实老区稳产基础,严格成本管控,千方百计增加经济可采储量,打牢天然气快增长的资源基础。

二是必须狠抓科技创新这个发展主引擎。面对日益复杂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对象,只有持续深化基础研究,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认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取得新发现、开拓新领域、开辟新阵地,为天然气快增长注入新动能。

三是必须狠抓安全环保这个发展保障。普光、元坝等超深高温高压酸性气藏井控风险大、净化处理装置安全环保要求高,只有采取严密防范措施,及时整改消除隐患,强化设备配套、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四是必须狠抓高效运行这个发展支撑。只有建立高效运行机制,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强化激励约束,强化市场化运行,才能高水平、高速度、高质量推进各项工程项目建设,确保产能及时释放。

记者:中国石化油田板块加快推进天然气勘探开发主要面临着哪些挑战?

孙焕泉:从目前来看,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一是后备资源接替阵地不足,急需加大勘探力度,开辟增储建产新阵地。

二是天然气勘探开发、工程项目建设普遍实施进度缓慢,特别是地面工程建设项目的滞后制约了新井产能的释放,急需加快运行节奏。

三是工程工艺技术尚不能满足超深气藏、常压和深层页岩气藏、复杂致密气藏高效勘探开发的需要,急需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在提高勘探开发成效、降低成本上取得新进步。

四是井控安全风险高。深层页岩气压裂施工压力高、井控风险大、要求高。一些超深气藏可能存在异常高温高压和酸性气体,需要进一步加强深层地层压力和流体预测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

立足三大主阵地实现量效齐升

记者: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石化加快推进天然气大发展的主要思路和着力点是什么?

孙焕泉:按照集团公司的部署,“十三五”,我们将瞄准2020年天然气产量达到400亿立方米的奋斗目标,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立足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海域三大主阵地,狠抓高效勘探工程、新区上产工程和老区稳产三大工程,实现量效齐升,“十三五”末天然气产量占比达到53%,比“十二五”末提高20个百分点,为战寒冬做大贡献。

一是狠抓高效勘探工程。页岩气方面,将持续推进丁山、武隆、东胜、林滩场、川东南高陡构造等地区,以及寒武系、震旦系、二叠系等新层系勘探评价,力争取得新的商业发现,加快领域拓展和阵地接替。常规天然气方面,四川盆地将紧盯川西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二叠系礁滩、震旦-寒武系的不整合岩溶与大面积高能浅滩这三个“万亿立方米”潜在增储领域,以及火山碎屑岩、奥陶系、热液白云岩、泥盆系等新领域,优选有利目标钻探,力争取得大突破新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将展开鄂北上古生界,突破鄂南上古生界,攻关评价奥陶系,力争取得新突破。

二是狠抓新区上产工程。页岩气开发方面,持续扩大涪陵产建规模,今年建成涪陵百亿立方米气田;加快威远、永川等地评价,开辟产能建设新阵地,实现规模建产上产;持续抓好深层和常压页岩气低成本有效开发技术攻关试验,力争取得突破,开辟建产新领域;紧跟新层系勘探发现,扎实做好评价建产。力争2020年页岩气产量达到100亿立方米,实现新的跨越。在常规天然气开发方面,重点推进鄂北、川西海相、海域三个产建工程,实现规模建产上产。其中,鄂北地区加强杭锦旗、定北、富县等地评价和建产,川西海加强彭州和新场雷口坡组气藏评价。

三是狠抓老区稳产工程。对普光、元坝、雅克拉、松南等边底水气田,加强动态监测,充分利用边底水能量,减缓老井递减;完善井网,加强层间调整,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确保气田稳产。对大牛地、川西中浅层等低渗致密气田,通过综合调整、实施增压,确保稳产。

记者:中国石化下一步在天然气勘探开发科技创新方面的攻关方向有哪些?

孙焕泉:我们将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加强天然气勘探开发前瞻性和关键理论技术攻关,加强成熟技术和低成本技术集成推广应用,为实现天然气快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在理论创新方面,重点深化海相碳酸盐岩超深特深层气藏、致密气藏的成藏机制与富集规律,以及页岩气赋存机理与富集规律等研究,为高效勘探、效益开发部署提供理论指导。

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焦页42号平台首创全国页岩气田一个平台4口井井工厂同步压裂试验性施工获得圆满成功,不仅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大大降了低施工成本,确保了示范区建设快速高效推进。宋国梁 摄

在物探技术创新方面,持续开展四川盆地复杂高陡带成像技术攻关,不断提高速度场精度,用更加准确的构造和储层信息为评价井部署提供支撑。进一步提高杭锦旗工区三维地震分辨率,建立完善致密气河道预测和描述技术。

在钻完井技术创新方面,持续攻关井身结构优化技术、超深井高效破岩钻井技术、高温高密度钻井液、新型堵漏钻井液、超深气井防气窜固井技术与水泥环长期密封技术等,努力形成较完善的深井超深井钻完井配套技术。持续抓好川西雷口坡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完井方式、增产技术、低成本环保脱硫工艺技术等攻关,发展完善低渗致密气藏提高单井产量配套技术、复杂储层精细测井解释和评价技术,持续攻关页岩气快速高效安全钻塞技术,加大井下全通径无级滑套和喷封压一体化工具、水平段一趟钻技术、“井工厂”等高效技术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提质提速提效。

全力开创天然气大发展新局面

记者:您对中国石化天然气大发展有何期待?

孙焕泉:从目前来看,中国石化油田板块推进天然气大发展的资源条件、技术条件、市场条件、政策条件、人才条件已初步具备,更有集团公司党组的强有力领导和支持,我们将咬紧奋斗目标不放松,大力弘扬石油精神,时刻保持“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高昂斗志,充分发挥上游一体化优势,团结一致,迎难而上,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加快节奏,努力在勘探上打出大场面,在开发上开辟规模建产新阵地,在工程技术进步上取得新突破,在经营上创造更大效益,全力开创天然气大发展新局面,为集团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出新贡献,为社会公众提供绿色清洁能源,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海相气藏气田
考虑非达西渗流的致密气藏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海相软土地区铁路深长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效果分析
非均布导流下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模拟
延安气田集气站的无人值守改造
塔里木盆地西缘乌恰地区海相砂岩型铜矿的发现及对找矿的指示意义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3500米以浅探明万亿方页岩气田
YS1井络合铁脱硫液参数优化研究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对水驱气藏生产指示曲线的重新认识*
——以崖城13-1气田北块气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