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天然气勘探新图景

2017-10-21 05:46王孝祥
中国石化 2017年9期
关键词:海相涪陵气田

□ 本刊记者 王孝祥

中国石化天然气勘探新图景

□ 本刊记者 王孝祥

以四川盆地海相油气成藏机理研究为突破口,创新天然气勘探理论和技术,相继发现了国内丰度最高的海相整装大气田普光气田、国内埋藏最深的海相大气田元坝气田、全球除北美最大的页岩气田涪陵气田。

7月4日,通过国土资源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审查,涪陵页岩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2202.16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超过6000亿立方米。这是国内最大的页岩气田,也是全球除北美最大的页岩气田。

从2012年11月焦页1HF井试获高产页岩气取得战略性勘探突破,到建成涪陵大气田,中国石化仅用了不到5年时间,创造了“涪陵速度”。页岩气勘探大突破是近年来中国石化推进天然气大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近些年,中国石化紧紧依靠科技创新驱动高效勘探,接连发现了普光、元坝、涪陵、大牛地等大气田,为天然气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高效勘探龙头劲舞

元坝气田勘探现场。王孝祥 供图

面对国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对天然气资源的迫切需求、低油价下油田板块生存发展的严峻考验,集团公司党组审时度势,作出了“全力推进天然气大发展”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将发展天然气产业作为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作为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始终将勘探发现优质增效资源放在首位,始终保持勘探工作力度不减。

集团公司党组领导高度重视油气勘探工作,一再强调要强化勘探的龙头作用,不断巩固和扩大资源基础。勘探是上游的龙头,储量是上游的源头。是龙头就要始终挺起来,是源头就要始终活水不断。因此,无论油价怎么变化,我们都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勘探力度不减,狠抓高效勘探不放松。

在推动天然气产业大发展的勘探实践中,从总部机关到科研和生产一线,广大干部员工始终把发现规模优质储量作为主攻方向,把发现大气田提供优质增效资源作为工作目标,坚持立足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等大盆地,加大勘探力度,从基础研究到论证、部署、实施,再到最终提交储量,全过程优化,努力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在四川盆地,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创新提出了台缘礁滩油气成藏富集和海相页岩气形成富集理论认识,创新发展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相继发现了国内丰度最高的海相整装大气田普光气田、国内埋藏最深的海相大气田元坝气田、全球除北美最大的页岩气田涪陵气田,以及彭州气田等多个大型海相气田;在川西坳陷陆相碎屑岩领域相继发现了新场、洛带、中江、成都等多个气田。在鄂尔多斯盆地,围绕致密碎屑岩、奥陶系风化壳两大领域持续推进增储上产,发现了大牛地气田和杭锦旗气田。

这些重大勘探成果,形成了一批规模增储新阵地,拓宽了资源接替空间,夯实了中国石化天然气产业发展基础。

创新引擎强劲发力

据统计,中国石化本世纪以来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过80%来自海相地层。而在2000年前,由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时代老、埋藏深、热演化程度高,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改造,油气成藏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国内大型海相油气田寥寥无几。新世纪以来,以马永生院士为代表的新一代勘探家群体,以四川盆地海相油气成藏机理研究为突破口,创新天然气勘探理论和技术,带来了天然气快速增储上产 。

中国石化天然气勘探大突破,首先得益于深层海相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的创新。中国石化的科研团队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攻关,建立“三元控储”“孔缝耦合”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机理和“多元供烃、叠合复合控藏”等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模式,形成了以“相控三步法”为核心的深层、超深层复杂储层识别、描述与综合预测技术,指导了普光大气田、元坝大气田的发现。

2010年前后,勘探分公司的科研团队牵头开展扎实的基础研究,建立适应中国海相页岩气勘探的“二元富集”理论认识和“甜点”预测技术,在常规油气勘探不被看好的涪陵焦石坝地区率先取得页岩气勘探战略性突破。涪陵页岩气田的发现及理论技术的创新,带动了国内页岩气勘探发展。近期,中国石化相继在川东南丁山、武隆、东胜和川南永川、威远及井研—犍为等地区取得了一系列勘探新突破和新发现。

针对川西致密砂岩气藏形成的“源、相、位”三元控藏富集规律和针对鄂尔多斯致密砂岩油气建立的“近源箱型”成藏模式,以及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精细预测技术,发展完善了大面积致密碎屑岩油气成藏理论和预测技术,指导了川西陆相气田和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的发现。

钻头不到,油气不冒。中国石化勘探工程技术科研团队开展深层、超深层、复杂地层和页岩气水平井钻完井关键技术攻关,为天然气高效勘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针对元坝、川西、顺托果勒等地区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钻探中遇到的“喷、漏、卡、塌、斜、硬、毒”等罕见工程难题,发展气体钻井技术,研发特种PDC、混合、孕镶钻头及多种高效破岩工具,形成了重点地区高效钻井配套技术体系,钻速大幅提高。研发出深井抗温、抗盐关键处理助剂和超深复杂地层钻井液体系,降低了超深井复杂地层安全钻进风险。建立钻前漏失风险预测技术,研制出高强、低密度化学固结堵漏剂和强断隔、高强度、温敏性冻胶,有效应对恶性漏失难题,堵漏成功率显著提高,堵漏时间大幅降低。创新水平井设计及轨迹控制技术,实现了元坝地区超深水平井中靶率100%。针对页岩气井长水平段压裂开展攻关,形成了电缆泵送压裂工艺技术,解决了3500米以浅页岩气井长水平段压裂测试难题。

一体化建设优势凸显

“坚持一体化,拧成一股绳”“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坚持‘一盘棋’思想,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集团公司党组对上游板块的明确要求。上游板块各单位按照一体化要求加强勘探项目的论证和实施,促进了天然气勘探高效健康发展。

“集团化决策、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是集团公司按照一体化要求设计的新区勘探管理体制。这一体制的运行既保证了重大勘探部署集中决策、统一协调、统一指挥,又实现了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优选最优秀的施工队伍和科研力量实施油气勘探。普光气田从发现到探明再到建成投产,仅用了6年时间,元坝气田从发现到探明再到建成投产也是6年时间,而涪陵页岩气田只用了不到5年时间,大大少于国内大型油气田10年左右的建产周期,充分体现了中国石化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快速和高效。

元坝气田2007年发现后,勘探分公司积极落实集团公司确定的勘探开发一体化方案,通过优化部署减少探井10口,勘探后期实施的8口探井全部转化为开发井,节约大量投资,大大降低了气田发现成本。

涪陵页岩气田发现井焦页1HF井2012年获得突破后,勘探分公司紧锣密鼓部署了600平方千米三维地震和3口探井,落实焦石坝地区页岩气资源。与此同时,江汉油田在焦页1井区部署开发试验井组,开展不同水平井长度、不同水平井方位等开发先导试验。涪陵页岩气田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后,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落实了页岩气资源,明确了开发实施参数,圆满完成了产能方案的编制,实现了国内首个大型商业页岩气田高效勘探开发。

西南分公司川西采气厂确保外输天然气达标。王平 摄

中国石化强化勘探开发一体化运行实施,始终坚持抓好四个结合。一是坚持勘探与开发结合,加强项目效益评价,实现“评价研究、井位部署、资料录取、储量落实、产能建设”五个一体化结合,最大限度提高整体效益。如在大牛地气田等成熟开发区,通过勘探开发一体化进行精细挖潜,增加可动用储量,确保储量替代率,实现了稳产保效益。二是坚持地质与工程结合,突出以地质为导向的“地层压力预测、井身结构、故障提示、工艺技术、测试求产”五个方面一体化优化设计,降低发现成本,加快勘探突破。三是坚持部署与运行结合,超前部署、超前准备,地下地面统筹兼顾进行部署优化;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运行;井位、地面、安评、环评、钻前、钻井一体化运行运行,加快实施节奏,提高运行效率。四是坚持科研与生产结合,科技攻关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战略性突破发现、聚焦规模可动储量,研究油气富集与分布规律,构建勘探精细地质模型,提高圈闭描述精度,为高效勘探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高效勘探的支持下,中国石化天然气产业发展已渐入佳境,天然气大发展战略行动正在加速推进。

猜你喜欢
海相涪陵气田
涪陵榨菜
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
海相软土地区铁路深长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效果分析
延安气田集气站的无人值守改造
塔里木盆地西缘乌恰地区海相砂岩型铜矿的发现及对找矿的指示意义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3500米以浅探明万亿方页岩气田
YS1井络合铁脱硫液参数优化研究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涪陵:水做的城市 水润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