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对眼球生物测定值的影响

2017-10-21 06:06冯江虹马韶华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10期
关键词:眼轴屈光玻璃体

冯江虹,马韶华

(1.山西省残疾人康复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大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对眼球生物测定值的影响

冯江虹1,马韶华2

(1.山西省残疾人康复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大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后患者眼球生物测定值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手术患者72 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行玻璃球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为观察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为对照组,采用A超方法测定眼球生物测定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眼轴长度等眼球生物测定值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前房加深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眼轴长度明显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前房深度加深,眼轴长度延长。原因是术前视网膜增生膜或者黄斑水肿,导致测量的眼轴长度偏小,使得植入的人工晶体度数偏大,术后出现屈光近视偏移。因此在选择晶体度数时,选择略大于通过眼轴和角膜曲率计算的度数,抵消近视偏移引起的屈光状态,以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玻璃体切割手术;白内障手术;生物测定值;A超

近年来,各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逐渐增多,需要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玻璃体切除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1]。但是年龄偏大的患者,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常常合并有晶体混浊,而玻璃体切割手术也会继发或加重白内障的形成。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性及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可以一次性减除患者的两种疾病,总的治疗时间短,恢复快,为患者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都减轻了负担。但是随着患者对于视觉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医生开始关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术后眼内结构及屈光状态的变化,因其与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恢复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密切相关[2]。术后术眼的前房深度、眼轴长度以及角膜状态等均对术眼的屈光状态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针对术后眼内结构及屈光状态变化进行相应的研究是必要的。本文采用传统接触式 A 超仪(天津迈达公司生产)测定眼内相关参数,探讨玻璃体切除后白内障手术对眼球生物测定值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和山西大医院眼科收治的72 例手术患者。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30 例患者44 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4 例20 眼,女16 例24 眼,年龄48~79 岁;老年性白内障30 眼,代谢性白内障14 眼;将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42 例患者44 眼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8 例20 眼,女24 例24 眼,年龄52~78 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0眼,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16眼,黄斑裂孔合并白内障8眼。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48~80 岁;眼轴长度为21~25 mm;角膜曲率范围42~46 D;依从性较好,能很好配合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眼部外伤史及其他手术史;排除术中注入硅油者;排除合并有其他眼部疾病,如角膜溃疡、闭角性青光眼等不能完成仪器检查者;排除患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或者不能耐受相关检查者。

1.3 手术方法

1.3.1 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术前1 h使用1%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以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手术具体操作步骤为:在11点钟位,作透明角膜隧道切口,2点位做角膜辅助穿刺口;将粘弹剂注入前房,使用撕囊镊环形连续撕前囊,撕囊口直径约5~5.5 mm。在前囊下及皮质内注入平衡盐溶液,进行水分离及水分层,囊袋内超声乳化碎核,自动/灌注抽吸系统清除晶状体皮质,抛光后囊膜,将粘弹剂注入到囊袋内,使用专用推注器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调整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吸除剩余粘弹剂,水密切口。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抹术眼,覆盖纱布包扎术眼。

1.3.2 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采用23G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以0.75%丁哌卡因和 2%利多卡因等量混合后行球后阻滞麻醉及结膜下麻醉,于患眼鼻上方、颞上方及颞下方剪开球结膜,建立三通道切口,充分暴露巩膜,于角膜缘后穿刺巩膜,进入玻璃体腔,颞下方建立灌注通道及器械进入通道,颞上方建立光纤通道。玻璃体切除顺序为中央、后极部、周边、基底部,基底部玻璃体以巩膜压陷法切除。利用剥膜钩剥离和清除新生血管膜和增生膜,利用水下电凝及光凝方法处理活动性出血。然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同上,术中使用的人工晶状体均为同一公司生产的可折叠疏水丙烯酸材料的一体式人工晶状体。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应的术后处理,第1天起给予复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每日6次、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每日2次、普拉洛芬眼液每日4次常规预防感染治疗,持续两周。

1.4 测定方法

采用传统接触式A超仪(天津迈达公司生产)进行眼球生物值测定,具体包括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在术前及术后21 d,由同一位有经验的检查医师进行眼球生物值测定。每位患者测定5次取平均值。术前采用屈光模式,术后采用人工晶状体模式测定。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房深度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前房加深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房深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轴长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眼轴长度比较,术后明显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轴长度比较

3 讨 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可以一次性行玻璃体切除并摘除混浊的晶状体,总的治疗时间短,费用低,视功能恢复快。但是由于联合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术后生理功能恢复和解剖复位后,视觉质量的提高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联合手术会影响屈光状态及视力的因素很多,如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等[3]。因此了解手术患者屈光状态的变化,植入合适的人工晶体度数,使患者术后得到更好的视觉效果非常重要。

眼球生物测量是指利用相应的检测手段检测眼球结构的各种参数,为眼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眼球结构的生物参数包含多种,其中主要的有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深度等。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有超声生物测量及光学生物测量[4]。本文主要采用A超测量方法测量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起点为角膜前顶点,终点是视网膜内界膜,两者之间的距离即为眼轴长度[5]),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后对眼球生物测定值的影响。

前房深度在临床上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反映晶状体轴向的相对位置,另一方面与前房角的大小可以预测眼压情况,一定范围内眼压与前房深度成负相关。本文测定了玻璃体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以及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前房深度值,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均有所加深,但差异不大。两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均加深,考虑主要与两个方面因素相关:第一,人工晶体的厚度明显小于晶状体的厚度,人工晶体虹膜隔势必后移导致前房加深。第二,老年性白内障由于晶状体蛋白变性膨胀,使得晶状体前移,同时厚度有所增加,前房变浅,手术后变性晶状体因素解除,因此前房加深[6]。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中保留了晶状体后囊膜,不会导致人工晶体后移位。因此两组手术后患者前房均加深,但两组术后加深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眼轴长度在维持眼前节结构及屈光状态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人工晶体度数受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眼轴长度1 mm误差能产生2.5 D的屈光误差[7]。本文测定了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以及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眼轴长度值,结果发现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眼轴长度比较,术后眼轴长度明显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原因为术前视网膜增生膜或者黄斑水肿、导致测量的眼轴长度偏小,当有黄斑前膜牵拉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前大量增生膜或玻璃体有大量积血存在时,眼轴测量的干扰更为严重,而当术后后极部视网膜平复后,眼轴又恢复变长。因此按照术前测量的眼轴和角膜曲率进行测算的人工晶体度数植入后,术后患者屈光会出现近视偏移,选择晶体度数时,要略大于计算的度数,抵消近视偏移引起的屈光状态,以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1] 黎晓新,姜燕荣,吕永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力及影响因素[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23(11):216-218.

[2] 宋秋平.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与非联合手术的疗效及屈光状态临床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1-36.

[3] 周广明,严良,吴强.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眼内结构的变化[J].国际眼科杂志,2015,46(8):1335-1359.

[4] 杜淑芳,张辉,仲炜,等.A超与IOL-Master测量老年近视患者眼轴长度准确性的比较[J].中国老年医学,2011,31(24):4799.

[5] 李建吕.人工晶体度数测量的研究现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1):1211-1215.

[6] 姜茂华,磊彤华.白内障摘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50.

[7] 马榕,邵彦.眼轴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屈光度误差的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3):235.

李荣平(1982— ),男,江西省宁都县人,硕士学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类风湿关节炎。

1671-8631(2017)10-0744-03

R779.6

B

2017-04-27

(本文编辑:张荣梅)

作者简介:冯江虹 (1971— ),女,山西省平定县人,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眼科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眼轴屈光玻璃体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眼轴测量监控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效果观察
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凸吗?
白内障患者IOLMaster500及IOLMaster700眼轴测出率比较
单纯性近视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眼轴及屈光度的关系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