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邦《op.25no.2》《e小调圆舞曲》创作风格及演奏技巧

2017-10-21 18:06王雪柯
神州·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创作背景圆舞曲练习曲

王雪柯

摘要:对肖邦《op.25no.2》《e小调圆舞曲》两首作品的创作风格以及演奏技巧进行简要的分析中间穿插一些简要的作品曲式分析说明。从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作品风格,简要的曲式结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和论述。作者生平通过查阅文献,对肖邦的生平进行介绍和阐述,对肖邦的生平进行了解。创作背景。对肖邦的创作背景,起源进行论述,能充分体现出作者当时创作时的情景作品风格了解不同时期作曲家演奏的风格技巧,区别肖邦作品的不同于其他作曲家之处。阅读曲谱对两首曲子中间穿插简要曲式和声分析。阅读曲谱对两首曲子简要和声分析中间进行穿插说明演奏技巧:了解并分析肖邦作品在演奏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处理的具体要求,通过对肖邦两首作品进行详细分析,了解肖邦的创作风格以及背景来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在作品分析时发现自己演奏的不足以及对于肖邦作品表达需要注意的演奏技巧。

关键词:“练习曲”;“创作背景”;“浪漫主义”;“技巧”;“圆舞曲”

一、练习曲《op.25no.2》的作品创作风格(以及简要的曲式分析)

这首作品创作于1836-1837年间,也被称为感情和节奏的练习曲。但整首曲子较快连接较为紧密因此也有李斯特的学生认为在这首曲子的快速演奏以及音符的排列规律中所体现的是肖邦某种较为急躁的情绪和李斯特有些相似。在这一时期是肖邦在异国他乡且练习曲的创作风格开始转变的一个时期,虽然旋律的右手速度较快且整体上行看似明亮向上,但右手的三连音却低沉呈抛物线状跨越又落下仿佛在极力隐藏阴郁的心情。肖邦用惯用的三段体第一部分f小调到第二部分的降A大调最后一部分又回到f小调上结尾部分旋律在上行的结尾出乎意料的用ABAB的尾声回到f小调的主和弦上用a音渐弱结束。之所以被称为是节奏的练习曲是因为这首曲子的左右手分别都是三连音的形态但肖邦用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来区分左右手的旋律是这首作品的创作巧妙而且让人佩服的创作形式之一,也是肖邦的练习曲所独有的创作风格和表达形式。在肖邦创作这首练习曲的同一时期是华沙落败的历史时期所以在这首作品中右手旋律的快速弹奏是作曲者内心焦躁不安的写照,而左手的三连音配合像是一声声叹息似乎无奈又悲伤的心情无法述说只剩叹息。

二、《op.25no.2》演奏技巧与音色处理,风格把握,踏板运用

1.演奏技巧

肖邦的这首作品是用三连音构成贯穿整首的f小调练习曲三段体2/2拍,在快速演奏的同时三连音需要注意每个音符的平均。这就要求演奏者对于一指以及手臂的灵活延展的运用上面多加练习。肖邦的作品向来以华丽著称但在这两首作品的分析过程中在练习曲中肖邦灵活运用要演奏时需要注意的演奏技巧针对性很强,在练习曲的练习过程中正确的技巧掌握不仅是对于演奏一首作品,包括其他作品的技巧处理也会有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之所以分析肖邦的圆舞曲是因为在创作上面肖邦虽然发挥了艺术家自由浪漫和大胆改变的同时他始终保持对于自己国家的热爱并在作品中的节奏以及一些民族特色保持自己的民族爱国主义情怀他是当之无愧的爱国钢琴诗人。对于练习曲通常在练习曲过程中只是当做手指的练习来进行演奏,但分析全曲会发现肖邦的练习曲中所包含运用到的演奏技巧都是内心真实情感的写照,在《op.25no.2》中右手快速的旋律是肖邦在创作时不安的焦躁的情绪泄露,而对于左手的旋律则是悲伤抑郁的情感表达,再练习过程中只有了解作品才能正确的练习并运用于演奏当中。

2.音色处理,风格把握,踏板运用

对于这首作品初期练习要放慢速度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每個手指的力量均衡,三连音的特殊性要求每个音在流动性的基础上需要每个音平均时值,而同一音型结构的反复在演奏中需要不停运动手腕来带动速度之外大臂带动指尖控制强弱也是整首曲子的要点之一。

慢速练习过程中只有排除手上其它所有多余的动作才能正确的只运用掌关节来锻炼每个手指的独立性,在曲子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结尾分别有跨度较大的音阶连接者就需要除开对键盘的位置的认知一指和五指需要张开尽量避免大幅度的移动来断开音的连贯性。运用掌关节来达到手指的独立性是需要手指放松并不是要求在练习时必须高抬指才能达到手指的独立而是需要反复运用大臂带动指尖来达到力量的传送。因此需要放松手腕进行上下左右的快速移动,避免在演奏过程中出现手腕僵硬的状态造成曲子的时快时慢强弱无规律等问题。除了对于整首曲子的速度要求之外肖邦的作品富有极强的个人感情色彩,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正确的技巧处理来作为表达方式体现,因此对于音色的表现需要手指在触键时指尖站稳,灵活运用肢体带动手臂和手腕的运动方向,每个音都需要弹实避免手腕来回晃动照成个别音直接略过或者弹奏不清晰,肖邦作品华丽的特点之一是充分的将技巧与艺术家的情感发挥相结合,在演奏的过程中指尖的稳定是技巧的体现而灵活运用肢体以及手腕,手臂来控制音色以及富有弹性的旋律特征是肖邦作品的艺术性的体现。

三、浅析《e小调圆舞曲》创作风格以及(简要的曲式分析)

圆舞曲是肖邦创作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把它概括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运用华丽的技巧的乐汇另一种是短小的抒情诗。肖邦一生大概创作了将近二十多首圆舞曲,《e小调圆舞曲》是创作于1829年但却是在肖邦死后19年这首作品才正式出版,所以大部分人也被这首作品称为“遗作”。

节奏自由是肖邦的特点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弹奏,而要注意乐句见得相互语气变化。肖邦的圆舞曲向来节奏的丰富变化和旋律优美华丽为标志但这首作品是肖邦运用了类似玛祖卡舞曲般的节奏估计是由于肖邦作为爱国音乐家的代表人物,他始终保持着斯拉夫民族情调在作品中得以体现,曲子的内容也比较通俗易懂因此被演奏的次数极高并受到大部分人的喜爱。在这首圆舞曲的结尾部分尤为华丽并进行了转调处理,也有很多说法表示曲子的结尾是肖邦的弟子将肖邦为完成的曲子续写了结束部分,但是整首曲子还是肖邦惯用的三段体式在开头肖邦用来华丽的旋律上行逐渐加重到乐句结束。似乎是带着狂想的动机出现,圆舞曲原本来自于农民的舞曲但由于肖邦的节奏变化其实他的圆舞曲并不适用于实际的舞蹈,肖邦的大部分圆舞曲是受到很多前辈的影响在圆舞曲的发展以及体裁注入了新内容的浪漫主义后期创作而成。endprint

四、《e小调圆舞曲》演奏技巧(感情处理)

很多音乐的理论家把这首作品看做是肖邦华丽圆舞曲的先驱,在华丽的引子部分之后的旋律却并不同于肖邦成熟时期的华丽的圆舞曲形式,由两个主题组成的单三曲式整首曲子曲子的复调性也是特色之一,肖邦用‘rubato的节奏来根据音乐旋律以及呼吸将演奏能够自由呼吸伸缩自如。,对于左手的拍子肖邦始终执行严格的按部就班的进行,在相同的拍子时值里肖邦用右手来使旋律的节奏发生变化,在曲子的右手部分的节奏通常是根据延长上一个缩短下一个来保持总量的平衡。在主题的第一部分后肖邦用来大胆的转调是同一时期并不多见的创作风格,他总是在和声中加入自己的突发奇想在第二部分的转调中间和声的突然转变以及力度变强让人觉得惊讶的同时却又毫无违和感,这是肖邦的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风格之一。曲子在开头华丽的引子与主题简单的织体形成鲜明的对比性,肖邦的创作总是出其不意才令人惊叹,在这首圆舞曲每个主题都用第一部分的旋律作为线索引出后面的故事,最后一部分在一部分主题重复后大胆的转调使全曲在焦躁不安当中结束,是肖邦生前的真实写照。

对于圆舞曲的节奏特点是实践与音响的艺术,在第一部分的主题中曲谱当中所没有表示出的跳音与伊音的结合需要在演奏过程中体现出来,第一部分用音符的组合形成小切分的音效让旋律听起来更加的跳跃愉快,在演奏时需要指尖发力快速点击琴键来完成一系列的前奏,紧接着用装饰音来修饰着重强调的音来作为句子的高潮,需要用大指来传递力量到小指突出重音。每个乐句应该呈现出椭圆的形状弱起渐强在回到弱,双手在配合过程中根据右手的强弱来调节力度。肖邦在创作圆舞曲是融入了一些玛祖卡舞曲的节奏,在这种节奏的特殊性要求下需要延迟重拍,所以一般舞曲的第一排重拍被延迟到第二拍上,在这首曲子当中肖邦把它放在了装饰音的地方和出现长节奏的地方。

这首曲子处理方面我把曲子分为引子除外的四个部分,引子部分用右手速度逐渐加快左手波音加重的方式上行至e音后,把踏板换干净用音程结束。可以把曲子当做肖邦的生平来表达每个部分的重復部分是肖邦回忆过去时的心情,第一部分是肖邦的少年时期的真实写照,用三连音开头二拍子结束来区分每个小节描写出肖邦年少时所经历的搬家过程以及在波兰的生活用三连音连续上下交替来描述当时的处境又回到平静。重新陷入回忆进入壮年之后肖邦流落他乡日复一日虽然内心痛苦忧伤但又不得不服从现实苟活在他乡的心情,弹奏时每个拍子的重音都在装饰音的后面,音阶上行。力度逐渐加强踏板每句结束换。第三部分突然变奏描写了当时的战争爆发用右手的和旋来衬托左手的旋律每句的结束后两个音是每个乐句的高潮,用加强力度来表现。最后一部分反复旋律过后踏板在音阶下行至e时踏板放掉,双手继续弹奏到e小调主和弦分解时踏板重新踩下到结束的四个和旋时,每个和弦弹奏至下个和旋落下时在快速换踏板力度到最强结束。

五、总结

作为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通过阅读了关于他的资料对于他的两首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后,对于这位音乐家我并不仅仅是只有以上由于背景的认知来解析作品。对于大部分的音乐家来说在生平的最后都把创作的方向转向了大型乐队结合的作品当中,而肖邦令人敬佩的是他的一生钟爱乐器只有钢琴,始终如一用钢琴不断进行创作新的作品。我个人认为人对于每样东西的热衷都是有一定的期限性的,可见对于肖邦来说钢琴和音乐对于他来说早就已经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对于这一点我表示深深的敬佩并将作为我的榜样学习。对于作品加上本人所处的历史时期进行结合并参照书籍思考之后,对于作品的诠释更深便发现许多自己在演奏时的不足和错误的技巧运用。对肖邦的两首作品进行创作风格以及简要的演奏要点分析之后对于肖邦的作品理解更深,在分析作品是所感受到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他保留自己的独特风格并有自己在创作时独到的见解,但内心始终对国家的不舍之情用民族的节奏等特征来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看似自由不受束缚的他心甘情愿被自己的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绑架在作品中对于技巧的运用简直令人惊叹他的作曲天赋以及大胆的打破原有固定模式的态度,在以后的演奏过程中会更加的得心应手侧重强调点重点联系并熟悉掌握演奏技巧在作品中的发挥和运用,把音乐家创作的心情通过演奏技巧得以正确的传递。这是通过对于肖邦的两首作品进行分析并对他本人的经历了解之后得到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于肖邦在艺术性和情感表达以及演奏技巧的作品运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对肖邦两首作品进行详细分析,了解肖邦的创作风格以及背景来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在作品分析时发现自己演奏的不足以及对于肖邦作品表达需要注意的演奏技巧。

参考文献:

[1]《肖邦传》作者林洪亮2010出版

[2]《肖邦在巴黎:浪漫作曲家的生活与时代》作者(美)肖尔茨著 马永波译 2006 5.1出版

[3]《肖邦钢琴作品演奏指导》威拉德 阿 帕尔默(美)2008出版

[4]《费雷德里克.弗朗西斯科.肖邦》胥必海 2012出版

[5]《肖邦画传》詹姆斯.胡内克 2004出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作背景圆舞曲练习曲
大海边的浪漫圆舞曲
手风琴演奏中练习曲的意义分析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节日圆舞曲
快乐圆舞曲
绘事感言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黑色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