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017-10-21 06:41赵贤彪
科学导报·学术 2017年12期
关键词:架线灌注桩杆塔

赵贤彪

摘要:电力系统中,高压输电线是比较常见的部分。近些年,高压输电对施工质量提出了比较苛刻的要求,并倾向于规范化。电厂或是不同站点中,高压输电线路均担任重要的枢纽作用。唯有注重对质量加以提升,方能彰显最大的功效。通过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规范施工,可以为用户提供安定的电压环境。所以,笔者将对高压输电线路相关的施工技术作出分析。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2-0218-02

前言

对电力系统来说,高压输配电线路是相当关键的部分。施工活动中,高压电线路通常设置于野外。不得已的情况下,需穿透地形繁琐的山地丘陵地带。所以,外界环境对其有较多的干扰,同时也扩大了高压输配电的施工难度。该类线路工程相对较为庞大,牵涉的施工要点也比较多。为维护施工的整体质量,我们在施工中需做好监管,避免外在环境对工程产生过多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工程地段,施工前需展开技术性分析。结合施工当地的环境,对自然环境进行分析,抓好其中的技术要点。

1高压输配电线路工程施工的主要特点分析

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比較典型的特征:施工现场相对较为繁琐。类似于其他野外項目,高压输配电线路工程同样也会遭到自然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施工活动中,我们需对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同时也需做好选址以及线路维护等多项工作,了解自然条件究竟会带来何种影响。对施工进行选址时,需基于整体的视角分析地形的波动,同时需对现场展开地质勘探。那些地质活动相对较为频繁的地段,不建议施工,避免滑坡或是泥石流等灾害对线路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对施工地质进行选取时,需绕开山坡丘陵地带。该类地段有很大的坡度,施工成本、难度均比较大,同时也可能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降雨,同样也会对高压输配电工程带来深刻的影响。针对降水量比较多的地段,施工前需采取地下绝缘以及防护措施,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2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技术

2.1勘测施工:

线路勘测是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的关键内容。线路勘测工作中,设计人员在遵循线路设计方案安全可靠、运行方便的前提之下,还要根据实际建设状况对线路方案进行合理优化,以实现最短的线路建设施工长度,最大化的节约工程投资。总之,合理的线路方案是实现线路工程经济性、技术指标完善性、施工效率性以及运行安全性的前提条件之一。

①相比于对线状测量精度要求高的公路工程、管道工程来说,高压输配电线路工程的勘测目标在于:对杆塔桩彼此相隔的距离、高度差或者是转角角度进行测量。

②必须严格按照工程测量的规范操作程序和记录程序开展勘测施工,特别是对杆塔桩间的转角、平距、高差等关键数据要确保测绘准确。

③工程测绘人员必须要具有丰富的测绘知识储备,并且对输电线路设计以及地质学等方面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④测绘人员必须清楚线路设计意图,以便能及时与设计人员保持有效沟通,以提升线路测绘精度和施工效益。规范的测量施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能否有合格的质量。

2.2高压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

高压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状况与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紧密相关。从我国高压电网工程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因地基沉降、基础层积水、混凝土结构断裂、山体滑波、底拉卡盘安装不合理等原因引发的倒杆塔事故普遍存在。因此对于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基础施工中,就必须要运用有效施工技术来强化基础施工质量。我国大部分高压输电线路工程都是混凝土浇筑基础结构,该种结构具有稳定性好、重量大、结构体积大、抗上拔力大等优点,特别是转角杆塔宜选用该种结构。高压输电线路基础结构形式可分为:阶梯、板式、掏挖、斜插、岩石以及灌注桩等形式。

(1)阶梯基础施工:

阶梯形结构的施工难度小、施工工艺流程比较简单,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开挖施工中破坏或降低原有地基土的承载力,不能扰动原有基底的状态。面对胶塑状态的粉质粘土路径土质施工时,为避免地基结构塌方和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就必须在肝塔位置周边进行合理的放坡处理。同时,需对基坑进行规范地开挖;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浇制时,需做好排水处理,开挖出来的基坑土,需输送至和基坑相隔有一定距离的地点。

(2)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

钻孔灌注桩基础结构利用的是灌注桩、土体双方产生的摩擦力,以及桩端承载力共同来承载基础上拔力及其下压力。钻孔灌注桩,其内部结构也有不错的抗冲刷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抗沉降,且其受力性较为均匀;施工开挖的土方体量小,机械化利用率高;节省钢材及混凝土材料成本,施工周期相对偏短;施工工艺技术要求较高等特点。钻孔灌注桩基础已成为当前工程应用中最为广泛的高压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结构形式,特别是对于软土地基、河道区域、自重湿陷性土质,就应当首选灌注桩混凝土结构基础。

(3)掏挖基础施工:

掏挖基础结构运用的是原状土的机剪强度来发承载作用的,其是在掏挖成型的土体中直接直浇筑混凝土。该种结构施工中,必须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进行开挖,保证开挖尺寸的精准,并需避免对基坑周围原状土形成扰动。施工中需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于出现孔壁坍塌迹象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在处理妥当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4)地下水的处理:

高压线路基础施工中,当开挖基底面低于地下水位时,就会造成地下水渗入基坑内。若此时基坑面有少量地下水渗入而基坑内部无水,就会造成基坑与基础面连接混凝土中渗入泥水,从而大大降低其抗压强度,这样就会对整个基础的抗压强度带来严重影响。实际施工中,可以通过在基坑底面均匀布置颗粒均匀的片石,使其下表面与泥土面充分接触,上避免与新浇混凝土紧密咬合,以此隔绝基底泥水混合物与新浇混凝土的接触,从而确保基底混凝土能够达到合理的抗压强度和工程要求。

3高压输电线路的杆塔及架线施工

(1)杆塔施工:

在国内,高压输电线路杆塔有两种比较常用的施工形式。一种为整体组立,另外一种则为分解组立施工。若选择前者,混凝土本身的抗压强度应当符合全部设计标准;而选择后者,要求其混凝土抗压强度为设计标准强度的70%。具体的施工操作母婴注意以下内容:

1)对钢管杆进行起吊时,不允许脱节。起吊之前,严格检查钢管每个节段间的插接标准性,确保其插接长度能够满足设计标准,同时需对插接部位提供必要的起吊保护。

2)结合起吊技术及其相关指标,对起吊设备及其绳索各自的规格进行设置,制定合理的起吊方案,同时对吊现场进行科学布局。

3)保证杆塔起吊施工中的缓慢转杆,以防止桿塔倾倒危险事故发生。

(2)架線施工:

高压输电线路中,架线施工难度最高的就是交叉跨越施工。因此在输电线路工程架线施工前,必须对沿线的电力线路、河流、房屋建筑、铁路、公路等跨越情况进行充分勘察,特别是对于大跨越障碍物架线,要做好跨越架线方案设计,根据行业的技术规范或是相关标准,对跨越架进行搭设。跨越架同样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为单面跨越架,还有一种则为双面跨越架。双面跨越架,多需横跨公路、大型桥梁或是铁路等常见的建筑。被跨越物的双侧,均需对跨越架进行铺设,同时要做好封顶;单面跨越架,常出现于乡村道路、低压配电线路、广播线路等简单工程物的跨越施工中,架线施工中必须确保各档观测弧垂达到设计标准值。

4附件安装

工程选择的输电线材,均需给到明确的出厂合格证,也可以是材质证明以及各种试验报告。对输电线材进行选料或是安装前,应当做好现场检验,确保工程线材以及附件均为合格产品。架线工程可以利用绝缘子,将输电导线直接地固定于杆塔上。架空线路,很多情况下都含导线或是架空地线,同时还包含杆塔或是接地装置等基本要件。导线能够对电流进行传导,均处于高电位,应当有广阔的截面,可以促进电流的顺畅。为降低电晕放电引起的电能耗损以及电磁干扰,我们需控制好导线本身的曲率半径。结合机械以及电绝缘各自的强度要求,对各串绝缘子的数量进行明确,也可考虑使用棒式绝缘子串。

地线,即避雷线,多是防止输电线路在雷击的情况下造成触电事故。类似于接地装置,地线同样有不错的起防雷效果。对土壤电阻率进行测量时,若实测值和设计图纸要求的型式有明显的出入,则可根据实测值来选择恰当的接地装置。按照当地的地质环境,在丘陵也可以是山地挖出和完成接地槽,地理位置需沿等高线予以布置。对接地装置进行敷设时,其深浅一材料规格均需满足设计要求。埋置深度,需与工程高度之间呈正相关。接地装置所处的形状没有任何的约束,防止放射形接地体过度地发生弯曲。接地线基本上为1m,绕开地下管道或是道路等部位。

5输电线路启动验收

为确保输电线路施工可以符合工程所需的要求,交付前应当做好启动验收。启动验收,能够对工程设计、施工品质作出全面检查,同时也是维护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程序,有助于创造可观的投资效益。通过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规范施工,可以为用户提供安定的电压环境。

6结语

根据前述的相关分析,我们了解了高压输电线路在具体施工中出现的某些技术性问题。针对该类问题,需创新和引入前沿的施工技术,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唯有如此,高压输电线路所遇到的施工问题才能妥善被处理,从而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党连有.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3(07).

[2]赵春立;李永新.高压输电线路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探讨[J].科技资讯.2011(06).

猜你喜欢
架线灌注桩杆塔
道路桥梁桩基础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研究
灌注桩水下扩大桩头施工技术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架线工地写真
广东阳江地区500kV典型同塔双回杆塔防雷影响因素研究
水下浇筑混凝土旋挖灌注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输电线路架线施工不停电跨越技术探讨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基础问题及改进方法探讨
高压输电线路安全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220 kV输电线路杆塔设计及材料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