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本现状及地区差异分析

2017-10-23 06:2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7期
关键词:食品类价格指数居民消费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河北 三河 065201)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本现状及地区差异分析

姜楠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河北三河065201)

本文分别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基本现状和地区差异这两个方面出发,对2005-2015年共11年的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以探求在以往近十年时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基本走势以及地区差异情况,分析我国31个地区的消费价格指数的波动差异。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本现状;地区差异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指城乡居民购买支付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

一、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其波动趋势反映我国经济走势[2]。

(一)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本现状

2005—2016全国居民价格指数变化如表1所示,可以相当直观的看出,2005、2006较为平稳,2006-2008开始大幅度上涨,2008年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值105.9%,但在2009年迅速下降到99.3%,成为近十几年来的最低点,然后在2010年又开始反弹上升,2010年增加到105.4%后缓慢下降,在2011-2016年逐渐趋于平稳。整体来说,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致呈一个M型的走势。从图1的2005-2016这十二年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趋势来看,从2006年开始到2008年,呈直线增长,主要由于国内石油、粮食等能源类和必须类商品带来的价格上涨,2008年的南方大面积雪灾爆发,部分地区农产品供给不足,也导致了全国居民价格指数涨幅严重。在2008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近十几年来最高值之后,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逐步加深,我国的粮食和能源价格也随之走低,全国居民价格指数呈直线下降,2009年7月降低最低后,全国居民价格指数才开始逐步回升,这可能是与国家的政策调控与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投资和消费,缓解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到2010年全国居民价格指数开始逐渐升高,到当年7月,达到了当年最高值,全国居民价格指数在两年后终于摆脱2009年的最低值,出现了V型走势。之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开始缓慢回落,从2012年7月开始,我国CPI开始趋于平稳。

表1 2005-2016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图1 2005-2016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走势

(二)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地区差异分析

以2005年为基数,观察2005-2015年全国及31个省(市、直辖市)历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情况(如图2),整体来看,近十一年来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波动趋势大体相同,全国涨幅32.6%,平均涨幅34.6%,各地区的累计涨幅有所不同,超过平均涨幅的主要为黑龙江、河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藏这14个地区,在所有地区中北京、福建、浙江、广东和山东的涨幅较低,均低于30%,而涨幅最快的则是青海,高达54.7%,这可能与国家近年来对西部开发的倾斜有关,河北、江西地区涨幅和全国的涨幅情况持平,北京的涨幅增长最低,全国位于中间偏下。

图2 2005-2016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

二、全国八大类居民价格指数

2001年,国家统计局建立了新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体系,把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全部商品和服务项目共分为八个大类——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及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3]。

(一)全国八大类居民价格指数基本现状

2005-2015年全国居民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食品类和居住类居民价格指数的整体走势变化与全国CPI的基本一致,呈“M”型走势,最高在2008年,然后急速下降,最低在2009年7月,之后开始上升,到2010年中旬达到最高值后缓慢回落,逐渐趋于平稳,其中食品类CPI波动相对较大,居住类CPI则波动相对较小。其他六类变化相对平缓,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两类最低值都在2005年,之后没有明显大的波动,相对平缓;衣着、烟酒及用品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这三类,同样变化相对平缓;交通和通信这一大类在2009年降到最低后反弹,直到2010年出现最大值后,开始缓慢回落。根据2011年最新调整后CPI构成和结构比重来看,食品类占到31.79%,居住类占到17.22%,这两大类已经占到CPI比重的49.01%,食品类和居住类CPI可能是全国CPI走势的主要影响因素。

表3 2005-2015年全国居民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

2005-2015年这11年间,全国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累计涨幅如图3所示,食品类的累计涨幅最高,达到92.17%,其次是居住34.2%,依次是医疗保健27.08%、烟酒21.42%、家庭设备15.62%、衣着8.64%以及娱教的5.44%,其中交通通信的最低,下降了7.62%,从累计涨幅可以看出,食品、居住增长快速,交通通信反而降低7.62%。

图3 2005-2016全国居民八大类消费价格累计涨幅

(二)全国八大类居民价格指数地区差异分析

以2005年为基数,观察2005-2015年各地区八大类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幅度,整体来看,八大类中交通和通信这一类整体降低,其他七大类虽然在部分地区有所降低,但是整体趋势还是明显上涨,以占比最重的食品类为例,全国涨幅83.8%,31个省(市、直辖市)平均涨幅为87.9%,各地区累计涨幅有所不同,较高的主要是云南、青海、宁夏和新疆这四个地区,均突破100%,青海最高,达到113.9%;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和广东涨幅较低,均在80%以下,其中广东最低,仅为73.6%;其他地区的涨幅变动均在全国变化幅度上下浮动。交通和通信类与其他七大类具有明显不同,全国及31个省(市、直辖市)除5个地区以外,其他地区均为负数,全国整体降低6.4%,平均降低6.2%,其中江苏下降最多,为39.2%,其他均在17%以内浮动,有所增长的5个地区分别是海南、四川、贵州、青海和新疆,多为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整体来看,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历年涨幅情况除交通和通讯一类以外,其他大类的涨幅都与全国的历年涨幅趋势大体相同,除个别地区外,浮动并不剧烈。

三、结语

通过上文中两个方面,对我国2005-2016年这十二年的全国居民价格指数基本情况以及地区差异的分析,得出:一、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10年以前受外部和国际环境影响严重,波动显著,但近五年来趋于平缓;二、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地区间的差异明显,05-15年各地区涨幅情况区别很大,沿海发达地区涨幅缓慢,相反东、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涨幅明显,地区差距仍存在但在逐渐缩小;三、食品类和居住类在CPI中占比重较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国CPI的大致走势;四、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宏观调控有助于市场的稳定。

[1]韩丽鹏,谢秀娥,郭晓杰.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6):97-98.

[2]李红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缺陷及编制方法的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

[3]潘姝敏.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基本现状及波动趋势分析[J].科技广场,2016(11):158-161.

姜楠(1988.07-),女,汉,吉林榆树,研究实习员,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国土资源与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食品类价格指数居民消费
2020年12月中国稀土价格指数及四大功能材料价格指数
食品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培养策略
一季度全国粮油食品类零售额达3628亿元同比增长10.2%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8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6个月上涨
7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5个月上涨
各种价格指数
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