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青年网民信任感的缺失及修复

2017-10-23 10:54吴丹妮
老区建设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海量全媒体

[提 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接收和传播信息成为当前公众的主要生活内容之一。公众特别是青年网民对媒体信息的不信任感在媒体的传播环境、过程和互动方式等各方面的演变中悄悄形成。之前,媒体和公众之间走过了控制与被控制的敬畏年代,走过了引导和被引导的依赖阶段,如今,双方进入到影响和渗透的关系状态。通过对主流媒体、非主流媒体信息对青年网民的影响,来思考媒体和青年网民如何在逐渐失衡的信息时代更好地互相配合,不断修复。

[关键词]全媒体;海量;主流媒体;非主流媒体

[作者简介]吴丹妮(1980—),女,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信息中心主任助理,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新闻编辑、网络信息安全。(江西南昌 330038)

德國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认为,信任是对产生风险的外部条件所影响的一种纯粹的内心估价,是针对风险问题的一种解决办法,并且信任总是和风险联系在一起的。在全媒体时代,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人们的风险意识随之上升,公众信任感普遍缺失。修复公众信任感成为当下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当人在面对一个新的事物时,第一反应是判断风险,在信任逐步产生的时候,风险就逐步降低。

一、对网络信息真实性的怀疑及信任感修复

如今的社会大众是处于全媒体时代的大众,信息通过电信网络、广电网络还有互联网海量传播,编辑运用文字、动画、图片视频等手段,让公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很方便的接收内容和资讯,可以说,无论是主动被动,不可否认,公众对媒体的认识都在不断加深,从最初公众对媒体因为陌生造成的疏离感到如今的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公众已经习惯通过媒体获取信息,利用手机、互联网、朋友圈等平台发表观点、评论时政、抒发情绪、拓宽人际关系等,对公众来说,对信息的真实性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真实性、准确性是信息的生命之所在,但是年轻的网民往往并不买账,他们对任何信息都抱着怀疑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分为对信息源、信息编码、信息媒介的不信任。按照信息内容类别来区分,对于社会信息,大家更倾向于相信政府部门或主流媒体发布的官方新闻报道;对于商业商品广告,公众则会更倾向去相信具有权威机构、资深专家、名人所认证、信任厂家的产品。

为此,必须加强对网站特别是网站编辑的教育、培训和监管,把“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的理念贯穿于网络编辑工作始终,让公众特别是青年网民向相信党报一样相信网络。

二、对网络信息编码的怀疑及信任感修复

除了对网络信息真实性的不信任,公众特别是青年网民还对不同信息的编码形式产生不信任,今天,我们热衷的手机、微博、微信、自媒体等媒介,都代表了不同的编码形式,信息通过编辑的精心加工,改头换面,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公众的怀疑度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广告类信息的信任度普遍低于新闻类信息,由于大家习惯性认为广告总是具有夸大、渲染、美化的效果,特别是可以通过动画、音效、视频等夸张的效果将产品的态度悄无声息地强加于人,曾经公众对“专家说”非常迷信,而如今的微信、微博常常出现“专家说”、“或将”等词,也许适得其反,直接导致公众对信息真实性的怀疑。

为此,要加强网络信息编码的监管,对一些信息可以增加图片和视频内容来对事实进行辅助说明,这无疑能够进一步增加公众的信息度。

三、对非主流媒体的怀疑及信任感修复

信息的传播都是通过信息源传出来,在分发到不同的媒介最后进入公众的视野。大部分现代人,已经对大众传媒的各种形式了然于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信息获取方式,但对信息传播的不同媒体的信任感不尽相同,这也使媒体对主流与非主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大众与小众的区分和讨论。随着新媒体包括博客、微博、社交网站、移动通讯终端等媒介的应用,呈现去中心化的趋势。在这样一个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发布信息,造成不同的社会影响,每个人都随时可能成为信息中心、意见中心。由于制造、发布舆论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导致舆论形成的速度更快,舆论变化的方向更难预测。同时,很多数据都在表明,由于近来海量信息的随意性增加,公众对于非主流媒体所发布信息的信任感不断下降。特别是那些所谓“小众”的媒介,因其受众范围小,自身规模有限,社会影响力自然不能与主流媒体媲美,在互联网传播时代,一些突发性事件往往最早是被非主流媒体首先报道出来的,但它们的报道真实性常常被怀疑,人们往往会等待主流媒体发声,来确认事件的真实性。

因此,要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和兼并发展,提升非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一说起主流媒体,传统媒体和大众媒体,也就是通常说的“大报大台”等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也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就是对公众而言,这些媒体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他们的特点是:发布重要的国内外信息;报道独家新闻、深入报道、科学分析;其报道和评论对不同决策者有一定影响;地区性或全国性媒体,公众获取信息从这些主流媒体启蒙,因此一直以来对这些媒体信息的怀疑并不明显。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主流媒体的时效性却让人诟病,如果把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非主流媒体、自媒体的时效性能够结合起来,对于修复公众特别是青年网民的信任感大有帮助。在这方面,一些媒体做出了探索。因为有了这种结合,那些独家报道、深入跟踪这些曾经只有“大报大台”做得到的事情,如今有了竞争者,这些竞争者,或是发布速度更快、或是分析更加独到、或是内容更“接地气”、或是对信息有更为强烈的探索精神使报道入木三分,大大提升了公众特别是青年网民的信任感。

四、对转型缓慢的主流媒体的怀疑及信任感修复

前面也讲到,随着媒体融合发展加快,一些自媒体、非主流媒体发展很快,有的让传统媒体自叹不如,导致在多媒体时代,获得独家新闻的门槛变高了,但市场回报率却低了。当这些曾经的媒体光环退色后,一些来不及转型的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质疑。主流媒体权威性面临质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信息泛滥的多媒体时代,公众接收信息也非常随意,他们往往分不清事实的真相,按照自己的使用习惯和获得信息的渠道来接收讯息,同一件事同时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带着不同的立场和观点,而公众刚想明白上一条信息,立刻又要去分析下一条,甚至下数十条信息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难以鉴别,也很难发挥出来。特别是由手机、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体带来全新领域的传媒市场具有前所未有的爆发性和潜力,在一定范围内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主流媒体。在主流媒体影响力的反映上,曾经标榜的电视高收视率、出版物发行量等,也都遭到了公众的质疑,如现在的“春晚”,常常被诟病为一年不如一年,许多公众对它发布的高收视率都表示怀疑,这都表明了主流媒体目前正遭遇的信任危机。endprint

修复这一类信任感缺失,仍然要靠媒体融合。

五、对炮制假新闻的信任感缺失及修复

当前,网络信息的交流已经是社会各年龄段人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社会的接收者和中转站,拿起手机轻轻一点便可以完成信息的海量推送,传播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一些信息鱼龙混杂,其中有可读性和趣味性都很强的信息内容,也有虚假、失实、甚至是编造的内容,面对利益,有一些受过新闻编辑专业训练的媒体人也加入到撰写虚假信息的行业中去,直接导致了公众的不信任,这也成为全媒体时代信任感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6年春节,新浪微博里有一条帖子“上海女因一顿饭逃离江西农村”,网上还晒出了晚饭的照片,说是一名1988年出生的上海姑娘陪江西籍男友回老家过年,因见到男方家第一顿饭就决定要分手了。多家媒体进行了转发,很多关于“凤凰男”“城乡差异”的内容成为春节前后网上的热议话题,后来据有关部门的信息梳理,这其实就是个假新闻,整篇贴文都存在着虚假和欺骗性,由于多家媒体的转发造成了社会的关注,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有的还会带来恐慌情绪,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危害极大。如:一些微信公众号对一些小事进行不明真相的推送,2015年3月,网传“北京医生暴打病人”,并配图称二十多名医护人员殴打一名病人”也造成了网友热议,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事后查实也是虚假信息,“护患关系”恶劣的今天,许多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互联网快速的传播假新闻,人为地去激化矛盾,从中获益。

因此,要严厉打击炮制假新闻的行为,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问题。新媒体也从来不是法外之地,我国“刑法”中就有对互联网信息的相关规定,2017年6月起实施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也是为了进一步的规范我国互联网信息的服务许可管理,打击互联网信息领域出现的虚假信息、非法网络公关等行为,最大程度地去保护社会公众接收到真实可靠的互联网信息。

在当前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各种矛盾交锋激荡、思想交汇盘结,网络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很容易被负面情绪和利益集团所利用,给现实生活和社会舆论带来负面影响。但我们要看到,“每一个硬币都有两面”,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不断地相互作用,影响着受众群体良性互动和传播,激发社会正能量,在内外因共同作用,我们的信息社会,重建信任,实现全媒体的自身修复也是完全可能的。

[参考文献]

[1]杨静,周雪妍,林泽鸿,张健沛,印桂生.基于溯源的虚假信息传播控制方法[J].哈爾滨工程大学学报,2016,(12).

[2]刘可文.微博客虚假信息的传播特征及治理策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3]王永刚,蔡飞志,Eng Keong Lua,胡建斌,陈钟.一种社交网络虚假信息传播控制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S2).

[4]钟琪,戚巍,张乐.Lotka-Volterra系统下的社会型危机信息扩散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1).

[5]谢天佑.微博及其传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路径[J].无线互联科技,2012,(1).

[6]丛红日.网络环境下的虚假信息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S1).

[责任编辑:黄贝如]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海量全媒体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个图形所蕴含的“海量”巧题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主流媒体如何在“反转新闻”中当好定音鼓
从教材中突围,走课内海量阅读之路
Hadoop构建的银行海量数据存储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