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课内外阅读,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7-10-23 00:40林瑞春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年5期
关键词:书籍课外阅读读书

林瑞春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引领学生开展课内外阅读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通过推荐阅读书籍,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素养;加强阅读指导,提升文本阅读能力这三大策略进行优化教学。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要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积累,强调文学感悟和文化熏陶,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要想打破长期形成的语文教学传统,促进学生视野和思维的拓宽、能力的形成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就需要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积极创新课堂,将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

一、推荐阅读书籍,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简卡尔对读书做了很好的诠释,他认为读好书的过程,就是在和品德高尚的人对话。所以,在阅读之前就应该选择好的书籍,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甄别,指导学生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

1.以学生为本,推荐书籍

学生的阅读体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也会随着学龄的增长而有所不同。此外,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在阅读兴趣的倾向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就需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为他们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如此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阅读兴趣高涨,而且能够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

2.由内而外,推荐书籍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教师应该将课内教学作为切入点向学生推荐书籍,能够使得课内与课外学习实现完美结合,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不断拓展语文知识的学习。

3按照《课程标准》附录篇目,推荐书籍

《课程标准》附录篇目囊括了寓言童话、散文诗歌、文学名著等多样的文学体裁,包括很多主题,不管是斩妖除魔、崇仰正道的《西游记》,还是闲庭信步、张弛有度的《朝花夕拾》,或是充满童真、变化多端的《安徒生童话》,都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特别的天地。教师向学生推荐这些篇目,对学生而言必然是一种提升。

二、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素养

兴趣是促进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的重要因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让学生有更饱满的学习热情去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迎难而上,发现阅读乐趣,促进自主阅读,这样自然就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1.教师示范,感染学生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方面,榜样的作用同样如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与学生分享读书心得,并且在批阅学生作业的时候,对于名言警句、诗词美文能够做到信手拈来,那么学生也会受到这位教师的感染和熏陶,从而不断提升文学素养。

2.课堂启趣,启发学生

一些课本内容对学生的启发往往很大,在学习这类内容的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能够不断被激发。鉴于此,教师就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完课本内容之后,给他们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以强化阅读教学效果。

例如,《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课文描述了一个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守财奴形象,这与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莫里哀笔下的阿巴公以及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别无二致。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了严监生这一形象之后,就要适时引出问题,学生很有可能会说严监生舍不得为他们花一分钱。此时,教师就可以说:“想知道答案吗?那就去读书吧,去书中寻找答案,等你们找到了答案,再来告诉我。”教师顺势把《儒林外史》这篇读物推荐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还能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可谓两全其美。

三、加强阅读指导,提升文本阅读能力

(一)课堂阅读指导

1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时空

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体验,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足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将阅读的主动權交还给学生。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读书、放飞自我地思考。通常,教师在阅读课堂上,需要留大约一半的时间供学生自主思考,在这期间,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也可以适当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2以文本为基础,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阅读

学习有法可循,阅读同样如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男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方法,促使他们掌握阅读技巧。具体而言,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解读文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以及文本写作方法;(2)感悟文章主旨,感悟思想;(3)体会文本语言,尤其是含义深刻、刻画细腻的语言;(4)品味人物形象,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是文章的传神之处,把握好人物形象对了解全篇文章很有帮助;(5)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这是完美诠释作品的切入点。

(二)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1指导学生采用多种读书方法

(1)选读法。读书不在多而在于精。面对浩瀚的书海,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遵循自己的内心,按照个人兴趣选择阅读文本,注重阅读质量,讲究阅读策略。

(2)精读法。对于文中的语言文字要进行细读、研读,把握语言文字的精美之处,让学生在精读、细读的过程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借助多种感官,强化阅读效果,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略读法。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略读法,让学生迅速抓住文章的大概内容,对于文中的语言无需字斟句酌,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学会把握关键信息和主要内容,了解文童主旨。

2完善课外阅读评价机制

课外阅读是一个收获知识的过程,学生在自主阅读后,需要得到老师的点评和同学的评价。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完善机制,尽量以赞赏和表扬为主,鼓励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当然,对于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指正和指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丰富课外阅读活动

多样化的读书活动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促使学生学习他人的阅读方式和文本选择方法。为此,教师可以定期举办朗诵、演讲、故事会、办手抄报等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阅读体验,促使学生更有兴趣进行课外阅读。

实现课内外阅读的完美结合,突破阅读界限,拓展阅读空间,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籍课外阅读读书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