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7-10-24 08:00唐小华荣胜军
汽车实用技术 2017年20期
关键词:标准化标准体系

唐小华,荣胜军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企业标准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唐小华,荣胜军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文章从企业实施标准化的必要性,以及对企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其他企业标准化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标准化;问题;对策

CLC NO.: U461.99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7)20-179-04

前言

标准化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手段,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标准化是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企业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标准化工作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可以使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事项达到规范,并可以促成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和外部法规要求相互协调、相互统一。

文章通过论述某公司相关标准化工作,借此希望与其他公司或行业的标准化工作能够交流与探讨,共同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

1 企业实施标准化的必要性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最佳秩序为目的。对现实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企业标准化工作是运用标准化原理与手段。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使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活动科学化、程序化与规范化。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降低消耗,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标准已演化为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必不可少的战略。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既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企业标准化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应对市场竞争,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形势下,我国标准化工作水平仍然不高,经过本人与一些行业的交流,目前企业标准化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少组织保障及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仍有很多公司没有专门的标准化部门,标准化相关工作由技术人员兼职来完成,标准化工作没有形成制度化,企业标准的编写随意性较大,标准的执行也缺少监督,企业标准化工作既无计划,又无考核,这使得企业标准化工作难以在其内部正常开展。也就是说目前很多公司组织上缺少机制保障。

1.2 标准总体水平不高

有些企业标准化工作缺乏目标,对未来标准化发展没有长远的目标,因此在标准化工作开展不知道如何下手,对未来标准化水平所要达到的目标也不明确。

1.3 标准体系不健全

有些企业内部组织虽设有标准化部门,专门管理标准化事务,但没有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的要求来进行,没有采用标准的形式来建立一个围绕标准体系运行的管理模式。

收集的企业标准均以单独文档的形式存放,没有形成体系,不能够反映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也不能反映出整体结构的优化,因而导致标准体系整体效益差。

1.4 标准化工作局限性

据了解,很多公司标准化工作仅仅局限于相关标准的收集及传递,不能够从标准化角度为研发、生产提供更深入的标准化服务。

1.5 信息化建设落后

标准化与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标准化工作有效的开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在与其他公司交流时发现,一些企业在标准化工作过程中遇到严重障碍就是在信息获取方面困难,以及获取信息的速度较慢。因此企业往往不能够快速、及时地获取有关政府政策、国家标准化方面的信息以及与企业产品相关的其他国家、区域、国际标准信息的最新情况。同时标准化部门收集的标准化信息不能快速有效的传递给应用部门。

1.6 缺乏标准化人才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标准化工作越来越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标准化人才建设问题日益突出。一些中小型企业,只能利用其他部门的技术人员兼职完成急需的大量标准化方面的工作。这就导致了标准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较差,企业标准化水平低,以致标准化工作难以继续向前发展,并最终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

2 我公司企业标准化工作对策

2.1 建立标准化组织机构

在技术中心设立了专门的技术标准化组织机构,目前有专职的标准法规工程师13人,同时在技术中心各部门及其他事业部技术部门设置兼职的标准化人员,总人数35人,通过专职的标准化人员与其他各部门的兼职标准化员有效配合,为标准化的工作开展在组织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2 建立标准化管理制度与激励措施

在管理制度上,通过建立一系列标准化管理办法,确保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如在公司层面发布《产品设计标准化管理办法》、《企业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管理制度,明确了产品设计中标准化要求与企业技术标准管理,对标准化工作的职责职能做了规范与定义。

在激励上面,为提高企业标准建设的积极性,我们根据标准内容的关注度分为公司级建标、中心级建标和院部级建标,列入专项年度计划,评审验收通过后,给予专项奖励,大大鼓励了技术人员进行企业标准的建设。

2.3 制定标准化目标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为了保持标准化工作的连续性和前瞻性,我们结合公司与技术中心的“十三五”技术进步发展规划,根据标准化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十三五”企业标准建设的总体规划及需达到的标准化水平。同时每年会结合公司方针方策要求编制年度的标准化工作计划,并通过将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评价的方式,来保证计划完成率。例如:每年四季度,采集建标需求,并组织评审,制定建标工作计划,推动年度建标工作。通过标准化的目标来推动标准化工作开展。

2.4 建设技术标准化体系

为体现企业标准的规范性和严肃性,促进标准的实施。我们参照国家标准的制修订程序,编制了《技术标准体系实施要求》、《企业技术标准编写与格式要求》、《企业技术标准命名及内容要求》、《企业技术标准分类与编号规则》等企业标准,明确了标准制修订流程和基本的格式要求。标准的制修订要经相关方会议评审或会签进行确认,有严格的校对、审核、会签及批准程序,一旦批准,应严格执行。

企业标准体系表既能方便产品设计、工艺等人员快速的了解有关标准信息,又能反映企业技术标准的现状,为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是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结合实际业务,重新梳理了企业标准体系表分类,并最终评审、发布。同时还自主进行体系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着手标准体系表的信息化管理,目前已实现标准信息的在线查阅。此外,还设定专人负责定期维护更新。

图1 技术标准体系表

体系表将企业产品实现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标准分为4个方面、20个大类、197个中类,体系表中纳入了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根据标准约束属性,又分为强制执行标准(F)和参考标准(R)两类。截止至2017年07月1日,共纳入标准8672项。技术标准体系表见图1。

2.5 标准化工作与产品研发相结合

2.5.1 标准的获取、设计输入与评价

国家、行业标准尤其是强制性标准,对企业的影响重大,提前预知标准制修订内容,对企业提前应对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选送相关专家参加整车分标委、电气分标委、节能汽车分委、碰撞安全分委等分标委或工作组,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

设定专人跟踪“国家、行业标准发布公告”并收集标准“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和报批稿”三稿的文件信息。对正在制定的重大标准组织专题会议进行研讨,如《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汽车气囊系统误作用要求》等标准,进行了多轮次的讨论,形成企业意见反馈给起草部门,很多都被采纳。对新发布的强标/规定等,编制专项的A3分析报告并向设计部门通报确认。坚持每月一期信息月报,在内部网上通报当月标准法规动态。为新产品基本型开发提供支持及服务。

由于乘用车产品开发周期长,从立项到上市要两年以上,这样不仅仅需要对当下标准法规识别清楚,还需要对标准法规变化做好预测与输入。我们已经从对现行国标、行标的识别应用延伸到未来2-3年标准的动态研究,在新产品开发策划前期编制该产品适用的《法规要求及趋势分析报告》进行输入,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产品的合规性进行评价。

2.5.2 设计检查表运用

通过编制设计检查表,逐步实现设计评审的标准化,设计评审是设计质量管控的重要环节,过去常常靠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当,由于项目多,人力资源紧张,如何保证设计评审是一个难题。为使以往的设计经验教训被有效应用,避免犯低级的错误,并实现知识的积累,我们找到了一个较好的标准化工具——设计检查表。通过标准化的设计检查表工具,可以系统解决这些问题。

图2 设计检查表样例

设计检查表,是将常见问题、经验教训以及重要标准要素等提炼为检查项,既可供设计者自查使用,也可供研发环节评审使用,如图 2,通过检查表可有效促进设计经验教训的吸取与标准的落实,避免犯低级错误。目前,我们已完成乘用车产品有关设计检查项共计7218项,涵盖总布置、底盘、车身、电子模块、电气系统、非金属、闭合件和变速器8个领域,并在新开发产品中逐步进行应用。

2.5.3 专题数据库建设

建设专题数据库,促进产品“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与通用化”设计。

过去标准件完全由设计人员任意选用,致使标准件规格种类越来越多,且存在较多与标准件相差不大的非标件,在各种产品上作为专用件使用,给企业的生产、采购和库管带来了很高的成本。通过企业标准件库的建设与管理制度《标准件管理规范》的制定,减少了规格数量,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建立了标准件的三维模型,通过与三维设计软件集成,供设计人员调用与查询,提升了设计效率。

过去产品开发过程中,是面向单一产品的设计模式,使得企业存在大量的不可共用零部件,造成企业资源浪费。我们将数量大、结构简单的零部件提升为企业标准件,建立企标件标准,不必再查阅借用件信息、不必再出专用件图纸、不必担心装错件号和发错备件,降低整个研发、生产、售后的成本。

同时我们明确了零部件的建库思路,在信息系统中建立了零部件族的管理,一方面使设计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所需设计资源,减少重复设计;另一方面,通过选用或修改设计,提高零部件的共用率和设计效率。

2.6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建立便携化的标准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网络可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信息进行查询、浏览,大大提高的标准获取的效率。同时设置专人进行维护,确保所收录的标准为最新的状态,以保证标准的有效性。

完善 PLM 系统文档管理功能,将属企业机密的企业标准通过 PLM 存储,设置查阅权限,提高信息安全性,同时通过 PLM 系统将企业标准的内容进行发布,接收单位通过系统进行接收,提供标准的传递效率。

企业内部局域网建立标准信息网,开辟不同版面对相关的法规、标准及行业信息进行发布,对企业标准化最新动态、企业标准发布信息进行通报,同时针对基础类、重要类标准进行宣贯与培训。

2.7 标准化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

由于企业标准化涉及范围广,且标准的内容多样性,如汽车相关标准涉及到节能、环保、安全等各个方面,这方面标准多为强制性标准,这就要求标准化人员必须熟悉了解标准的内容,因此,按照标准体系的分类,对专职标准化人员的标准研究方面进行专项分工,通过专项发展促使个人成为某领域的专家,然后再通过组织学习,促成标准化人员共同成长。同时着重人才结构的层次性、多维性、梯级性,要全方位、多层次、多梯级开发和培养人才。形成具有多维向量的人才开发体系和人才队伍结构。

3 结论

总之,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企业的管理、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等各项工作中,无时无刻地贯彻和实施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我们应该要认识到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不断的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研究。

通过本论文的撰写,一方面,对公司技术标准化管理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个人标准化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与相关标准化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促进共同进步,使标准化工作更实、更好的开展。

[1] 李春田.标准化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7.

[2] 高清火.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9.

[3] 沈同,姚晓静,王长林.企业标准化基础知识.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terprise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Tang Xiaohua, Rong Shengjun
( An 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Anhui Hefei 230601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enterprise standardization and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enterprise standardization work,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It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other enterprises standardization workers.

Standardiz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U46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 (2017)20-179-04

10.16638/j.cnki.1671-7988.2017.20.062

唐小华,男,(1983-),大学本科工程师,就职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标准化工作。

猜你喜欢
标准化标准体系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政治标准是发展党员的首要标准
标准化简述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