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预防脑卒中患者发生误吸中的应用

2017-10-24 12:01刘玉群唐楚璇杨富英田杏音叶燕芯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吸入性品管圈肺炎

刘玉群 唐楚璇 杨富英 田杏音 叶燕芯

品管圈在预防脑卒中患者发生误吸中的应用

刘玉群 唐楚璇 杨富英 田杏音 叶燕芯

目的:探讨品管圈工作模式在预防脑卒中患者发生误吸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康复科2014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住院治疗脑卒中患者2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140例按照常规模式予以程序化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研究组1220例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护理。将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误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品管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误吸发生率,对于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脑卒中;误吸;品管圈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的交互作用,导致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该类患者行为能力受限,尤其是在吞咽过程中,由于吞咽功能受到影响,极易造成误吸[2]。误吸易导致吸入性肺炎,一旦发生吸入性肺炎,则将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3]。品管圈是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目前已经在多类型管理领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4]。我院神经康复科采用品管圈工作模式预防脑卒中患者发生误吸,取得了有价值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8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360例。男1355例,女1005例。年龄35~88岁,平均(61.2±6.5)岁。所有患者均具有明显的脑卒中相关临床症状表现并经检查确诊。患者神志均清醒,可以理解并执行简单指令;已排除因口腔肿瘤、食管癌、贲门弛缓症、重症肌无力等口咽部、食管、神经肌肉以及相关全身性疾病所造成的吞咽进食困难患者,排除并发严重肝、肾、心脏以及血液疾病患者等。经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将23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40例和研究组12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予以程序化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研究组采用品管圈护理,具体措施为以下方面:(1)成立品管圈。由1名资深医师2名吞咽治疗师和7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品管圈小组。事前对9名品管圈成员积极开展专门培训,统一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标准及吞咽功能训

练操作。根据实际情况,将圈能力设置为35,圈主题为“降低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研究目的为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误吸发生率。(2)分析原因[5]。采用现场观察询问,数据资料收集整理等方式进行误吸原因分析,明确导致误吸的原因主要包括吞咽功能训练不到位、患者体位不当、食物选择不当、鼻饲反流、照护者操作不当、以及环境干扰等6个方面的原因。患者误吸因素见图1。(3)标准化吞咽功能评估[6]。每名护士分别负责4张左右固定床位,对患者实施吞咽功能评估,评估量表打分。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以及洼田饮水试验。分值18~4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吞咽功能越差,其对应的误吸风险越高。针对低、中危误吸风险患者,则积极实施相应的饮食指导,针对高危误吸风险患者,则为其留置鼻饲管予以流质饮食。(4)标准化进食体位[7]。由责任护士在其用餐时提前到床边,实施一对一单独指导;留置胃管的患者则由护士予以进食操作。患者进食时,要端坐,头部向前略低下20°左右,无法坐起者,则帮助其摆放为仰卧位,床头适当抬高,防止后仰。针对留置胃管患者,将抬高床头30°以上,并帮助其取半坐或端坐位。(5)标准化吞咽功能训练[8]。在患者病情稳定18 h后及时开展吞咽功能训练。积极进行发音练习、舌部运动、脸部运动、咀嚼训练以及刺激吞咽等相关训练。(6)加强陪护人员知识宣教。针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积极加强责任心教育,有效强化健康知识以及安全知识宣教,从而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知晓水平,预防患者发生误吸。

图1 患者误吸原因分析鱼骨图

1.3 观察指标[9]判定指标:患者在进食或者非进食状态下,有一定数量的食物、口腔内分泌物或者胃食管反流物等进入声门以下气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症肺炎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等,均判定为误吸。将两组患者发生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及误吸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误吸属于神经内科患者的不良事件之一,患者一旦发生误吸,将严重影响其神经功能的有效恢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等,后果极为严重[9]。研究资料显示,针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而言,其吞咽障碍发生率高达20%~70%,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大约为57%,经口进食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大约为16%,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0]。所以,针对脑卒中患者而言,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以有效降低患者误吸的发生率,这对于确保患者安全以及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价值。我科采用品管圈分析导致患者发生误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没有执行严格的吞咽功能训练。针对该类患者而言,其吞咽功能已经形成了明显的障碍,要想实现较为顺利的吞咽,必须要执行严格的训练,且需要反复多次训练,才能让患者掌握基本要领。具体的训练方法,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的动作和时间。针对舌根无力或软腭活动减弱的患者,积极进行发音训练以及舌部运动训练;针对牙咀嚼肌无力的患者,积极实施咀嚼训练;针对咳嗽反射的患者,积极予以呼吸训练等。通过这些针对性训练,有效改善患者吞咽肌的功能,从而有效降低误吸的发生率。(2)患者的食物选择方面不够恰当。部分患者患病后,还是坚持原有的饮食习惯而不做改变,造成其难以吞咽。部分患者选择较硬或者较为松散的食物等,也极易造成误吸。因此,必须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调整,尽可能选择适合患者咀嚼以及进食的食物,尽量选择极稠型液体(泥状食物)或者高稠型液体(流化食物)。(3)患者的体位摆放不够恰当。针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而言,其舌肌发生了明显的萎缩,舌上抬时间显著性减少,其舌根与软腭的连接受到极大的影响,距离增大,无法有效封闭,造成食物在进入患者的口腔后容易误吸至气道。实施干预过程中,对于经口腔进食的低、中危误吸风险患者,须重点注意其头部的位置,使患者的头部向前略低下20°左右,确保其头部与颈部角度为65°左右,以有效缩短患者舌腭之间的距离,确保食物能够较为顺利地从口腔经过咽腔然后进入食管,进而有效预防患者发生误吸。针对留置胃管的患者,则由责任护士实施鼻词管操作并及时告知家属。(4)导致误吸的原因中,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水平掌握程度普遍偏低引起。患者群体中,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总体上看来,极大比例的患者接受的教育层次相对偏低,对疾病的了解明显不足。针对这一问题,积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客观而全面的认识,让其充分理解到疾病的基本原理以及自我控制干预方法等,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采用品管圈管理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误吸率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针对脑卒中患者积极应用品管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误吸发生率,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预后。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1] 刘 方.品管圈活动在预防脑卒中鼻饲患者误吸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0):336-337.

[2] 林文君,郑珍香,吴君芬.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师,2014,52(4):86-89.

[3] 张果平.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率的应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6,26(1):71-73.

[4] 胡 萍,吕进凤,蔡海玲.品管圈管理对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5):667-668.

[5] 廖春莲,谭春燕,胡 盼,等.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观察[J].重庆医学,2014,43(13):1626-1628.

[6] 张华敏,荣 燕,李晓燕.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3):111-112,115.

[7] 冯 洪,谢家兴,李淑会,等.品管圈在脑卒中康复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8):794-797.

[8] 浦苏颖,王 慧,郑 徽,等.品管圈在预防脑卒中患者误吸中的应用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3):349-352.

[9] 连爱华,邢竹君,冯文萍,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误吸发生率中的作用[J].兵团医学,2016,49(3):73-76.

[10] 尤素伟,陈贺艳,吕 洲,等.品管圈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3):149-151.

510810 广州市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刘玉群: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7-06-21)

(本文编辑 刘学英)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9.014

猜你喜欢
吸入性品管圈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小儿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护理干预对 ICU 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