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译三境界

2017-10-24 08:21范家丽么文浩
未来英才 2017年18期

范家丽+么文浩

摘要:本文探讨了翻译的三种境界,“文字转换”、“语言转述”、“艺术感染”三境界,而三境界的重心又分别是“形”、“意”、“神”。作者认为,高境界的译者应该超越浅显的集中于“形”的“文字转换”和集中于“意”的“语言转述”境界,进入到集中于“神”的“艺术感染”境界。

关键词:翻译境界;文字转换;语言转述;艺术感染

在“一带一路”政策倡导下,我们与世界有了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交流与和合作既带给我们机遇,但双方的语言与文化差异也带给我们挑战。翻译正是我们应对这一挑战的不二法门。正如外文局黄友义副局长所指出的,“翻译走多远,‘一带一路就走多远。”尽管不乏学习和从事翻译活动,但翻译的品质却层次不齐,或者说“境界”不高。深谙传媒翻译的麻争旗教授曾讲到三种类型的译者,“码字工”、“文字工”、“艺术工”。这三种“工作者”实则对应了翻译的三种境界,“文字转换”、“语言转述”、“艺术感染”三境界,而三境界的重心又分别是“形”、“意”、“神”。作者认为,高境界的译者应该超越浅显的集中于“形”的“文字转换”和集中于“意”的“语言转述”境界,进入到集中于“神”的“艺术感染”境界。本文以英语专业《综合英语2》中课文语句的翻译为例,简要探究翻译的三种“境界”,旨在为翻译品质的提升和翻译批评提供有益思路。

一、求“形”的“文字转换”境界

所谓的“文字转换”境界仅仅将重心停留在“形”上,其所谓“译本”只不过是简单“照搬”,一个词“对应”一个词,一个语法结构“对应”一个语法结构。这种所谓的“翻译”活动充其量只能叫“人力检索”(类似于所谓的“机器翻译”)。实际上, “形”仅代表了原文的结构或者节奏,而因为语言的差异,不能完全将“形”照搬进另一种语言体系。这种“翻译”没有经过译者的咀嚼,更没有译者的精神参与。结果,译本通常是读起来不十分顺畅,甚至脱离了句子的本义。

二、求“意”的“语言转述”境界

“文字转换”只要有词典进行检索就可以,并不需要多少脑力活动,所以只是“码字工”。然而,如果能认真对原文加以咀嚼,并用译入语的语言“转述”出来,信息就具有了可读性,语言就具有了可理解性。在进行转述的时候,译者会自然考虑原文和译文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等因素。这样的转述应该是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因为这样的翻译过程经历了“二度编码”(麻争旗,2003),所翻译的译本才算是翻译。总之,这一境界集中于“意”的翻译上,翻译活动更类似于“转述”。

三、求“神”的“艺术感染”境界

而一名好的译者应该在第二境界的基础上不断追求第三境界——艺术感染境界。这一境界超越了“形式”和“意义”之争,将重心放在“神”上,即令译本的重心放在感染力或者效果上,使之能夠生动、真实、具体地再现出原文的内涵,令能使译语读者感同身受,同源语读者一样被感动。这种境界下的翻译活动更类似于“同感”(empathy)的“精神活动”(麻争旗,2011:244)。

下面通过以下两个例子的比较,感受其中的不同:

例1:

ST:Do you want to come, or do you want us to send help?

TT1:你要来,还是你想要我们去发出帮助?

TT2:你要跟我们一起逃生还是等待救援?

TT3:你要走还是等人来救?

这句话出自《综合英语2》第一单元《Weve Been Hit》,本文讲述了发生于一个美国九·一一恐怖袭击逃生场景。本句是在逃生过程中对一名偶遇的受伤者的问句。观察原文句子的“形”,可见是一个选择句,而且句子简洁,省略多,如:“Do you want to com e”后省了“with us”,且“do you want us to send help”后省了“to you”。从“意”上讲,本句意在问对方是否要一起逃生或者留在原地等待“我”去请求救援。然而结合紧凑的句型和语境,不难理解这句实则在危机中喊出的一句话,“神”中应该有一种“危机感”、“紧张感”一般的感染力。

所以,TT1只达到了“文字转换”的境界,只注重了“形”,做了一次“人力检索”,尽管译文保留了结构,却不像“人话”;TT2达到了“语言转述”的境界,算是“翻译”活动,但是又有谁会在如此紧张的氛围之下,说得如此“官方”;相比之下,TT3尽管简单,然而却准确,达到了“艺术感染”的境界,进行了更为复杂和高层次的“精神活动”。

例2:

ST:They all came here with an air of confident and eagerness, ready to win.

TT1:他们都带着一股自信而又饥渴的气息来到这里,准备好了要赢。

TT2:他们带着一副自信而又渴望成功的样子来到这里,做好了赢得这场战争的准备。

TT3:他们来到这里,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胜券在握。

这句话出自第六单元《The Diary of the Unknown Soldier》。从“形”上来看,该原文符合日记的紧凑的特点,短句为主,这一点和士兵日记的文体形式是相符的。从“意”上看,原文写出了士兵们刚来到战场时的高涨情绪和必胜的信念。从“神”上看,这句话中充满了战士斗志和精神的“褒扬感”,雄赳赳气昂昂的“英勇感”。

所以,在这一例中,TT1只达到了“文字转换”的境界,且只注重了词汇转换,却没有把日记这种语体形式和原文的短句节奏转换到位;TT2达到了“语言转述”的境界,将含义进行了正确表达,但是,士兵写日记肯定不是像普通人写日记那样优哉游哉;相比之下,TT3通过短句结构及四字格音律修辞,读起来铿锵有力,且表意生动,符合情境,感染力强,达到了“艺术感染”的境界。

四、结语

由以上讨论可见,“文字转换”境界的译本文字是“病”的,没有“精神参与”,谈不上是“翻译”;“语言转述”境界的译本文字是“冷”的,尽管有内容却无温度;而“艺术感染”境界的译本文字是“热”的,是能让人“感动”的文字。所以译者应该追求“艺术感染”境界。做到叙事有感情,对话有性格,让译文的文字有温度。对一名翻译来说,这种境界不光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责任。

参考文献

[1] 麻争旗.翻译二度编码论——对媒介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之思考[J].现代传播,2003(1):12-16.

[2] 麻争旗.译学与跨文化传播[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 刁克利.译事三境界——第二十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英译汉参赛译文评析[J].中国翻译,2008(06):81-85.

[4] 李传伟.翻译的最高境界——“得意忘言”[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1):118-119.

[5] 郝琳.寻找异质文化的契合点——浅谈文学翻译的理想境界[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06):47-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