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语境下现实思想探析

2017-10-24 07:59李滟茹
报刊荟萃(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历史性

李滟茹

摘 要:马克思的现实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发展过程的始终,是对以往哲学批判性继承基础上建构的。马克思现实思想的形成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到最终确立的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凸显了马克思的现实是一种革命的、历史的、理想的现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马克思的现实思想对中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现实思想;历史性;理想性

一、马克思现实思想形成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现实思想的形成过程,离不开黑格尔、费尔巴哈对现实思想的解读。马克思现实思想的形成贯穿于马克思在不同时期的哲学著作,并在此基础上由萌芽到初步形成,再到最终确立。

(一)马克思现实思想的萌芽

“博士论文”时期是马克思现实思想的萌芽时期,马克思对思想和现实、应有和现有关系进行了讨论。1837年,马克思着手大量阅读黑格尔的相关著作,此后青年黑格尔派的“博士俱乐部”便成了马克思的常客,马克思的思想潜移默化的受到黑格尔的影响。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一文中孕育着马克思的现实相关思想。马克思认为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在同一问题的论述方式上大相径庭,进而比较了他们就偶然性与必然性问题上的差别,黑格尔哲学中现实由偶然到必然发展的哲学理念逐渐显现出来。此外,《莱茵报》、《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真正转向了在政治上对普鲁士专制政府现实问题的批判,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并开始对现实问题进行阐释。

(二)马克思现实思想的初步形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时期是马克思现实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马克思开始转向经济领域的现实进行研究,但仍然具有人本学唯物主义的色彩。马克思就《手稿》对黑格尔现实相关思想进行批判。虽然黑格尔把劳动第一个作为哲学概念提出,但是马克思认为黑格尔把劳动概念的消极成份忽视了,马克思说“一个东西是感性的即现实的,这是说,他是感觉的对象,是感性的对象。”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主要针对的是黑格尔、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实体、自我意识作了详细的剖析。马克思认为,现实不是黑格尔在思辨领域内的本质与实存的统一,马克思巧妙的借鉴费尔巴哈的“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对青年黑格尔派思想展开抨击。自此,马克思对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批判使马克思彻底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马克思现实思想初步形成。

(三)马克思现实思想的最终确立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马克思不仅对黑格尔现实思想给予批判性继承,同时也对费尔巴哈的现实思想进行了批判。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虽然突出的宣扬了人的重要性,但马克思则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定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现实思想的最终确立主要表现在对费尔巴哈现实思想的批判上,费尔巴哈虽然坚定唯物主义的立场对现实思想展开论述,但费尔巴哈的现实只是一种感性直观,在社会历史领域则变成唯心主义的化身。《形态》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与唯心主义现实观以及旧唯物主义现实观划清了界限,最终形成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现实观。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这一现实前提出发确立马克思新的历史观。同时,马克思在《形态》中也指出了,虽然费尔巴哈把现实世界作为实践的对象,但仅仅是表面的直观,停留在抽象的理论领域,费尔巴哈没有真正切入“感性的活动”这一本质性一度,这一时期,马克思的现实思想得以深化并最终确立。

二、马克思语境下现实思想的具体内涵

马克思的现实观不仅表现在对以往哲学的批判性继承,而且也贯穿于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发展的全过程。马克思的现实观具有革命性、历史性和理想性的因素。

(一)马克思现实思想的革命性的批判

毋庸置疑,馬克思的现实思想是在对黑格尔、费尔巴哈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确立的。马克思认为,现实是本质与实存的统一,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黑格尔的本质与实存无法摆脱思辨思维的枷锁,而马克思的现实思想不仅是一种现存、现状,更表现为历史必然性的展开,在社会现实关系中得以呈现。

马克思现实思想的革命性建立在双重的批判基础之上的。首先,马克思现实思想的革命性是对黑格尔的扬弃。黑格尔的全部哲学思想就是现实,这种主观唯心主义下的现实正是马克思批判的对象,马克思曾明确的指出,绝对精神实际上是经形而上学改装了的“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但在《手稿》中马克思则对黑格尔及其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其次,马克思的现实思想的革命性表现在对费尔巴哈的扬弃。费尔巴哈从现实的人的角度对现实给予理解,但是费尔巴哈把人看作孤立的个体,将现实的人的本质理解为“类”,因此,费尔巴哈的现实是抽象的现实,马克思在《提纲》中对费尔巴哈给予了革命性批判,并在《形态》中提出自己的现实思想。

(二)马克思现实思想的历史性阐释

马克思现实思想的重新运用孕育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面开启。在思辨唯心主义范围内,现实被无人身的抽象理论所遮蔽,社会现实只是在精神领域内的一种颠倒反映。在历史唯物主义范围内,现实则是在感性活动中体现的全部物质生活生产关系。这就说明,社会现实规定着人及人类历史的本质。

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在对异化理解的同时,注重了历史的本质性一度,然而这种历史的本质性一度指的就是马克思的现实。在当今社会,要想真正领会马克思的现实思想并非易事,外部反思哲学的阻挠、第二国际理论的妨碍无一不给社会现实给予重重打击。黑格尔一生都在与外部反思作斗争,却到最后仍然无力走出外部反思的影子,又回到主观思想的领域内。众所周知,第二国际以经济决定论著称,始终高度重视经济的优先性,在片面强调经济的时候,毫不关注社会历史的必然性,致使其倒回到黑格尔以前——“菲希特主义”的复活。这都说明马克思现实思想历史性的重要地位,值得我们反思。endprint

(三)马克思现实思想的理想追求

马克思的现实思想具有理想性的要素,但马克思对现实思想理想性的把握与黑格尔现实思想理想性的解读差异显著。黑格尔的现实呈现理想性时是试图使现实与理念和解,只有当一个事物具有特定存在的理想时才有其独特含义。黑格尔还认为,现实是一种自为存在,这种以自为存在为基石的真理恰恰在特定程度上具有理想性的本质,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黑格尔的现实在理想性上仍然是绝对精神的说词。事实上,马克思的现实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共产党宣言》(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为代表,从重视主体个别性到强调主体的社会性是其理想性的内在表达。《共产党宣言》表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时期,马克思关注的焦点不再仅仅是每个人,而是具有理想性的全社会,因此他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对现实理想性的把握,从《资本论》中也得以阐释,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及其剩余价值的榨取。

事实上,追逐理想、关注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互排斥的要素,但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全世界无产者发声的状态下,不忘回到社会生活,回到现实本身,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从而走向人性的复归,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马克思现实思想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曾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马克思的现实思想不僅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更是一种对现实的革命性突破。黑格尔意义上的现实是一种精神意志的体现,是为资本主义国家现存制度的合理性辩护,然而,马克思的现实从实践出发,是为摆脱资本逻辑统治下的社会现实生活过程。

马克思的现实革命精神不仅有助于激励无产阶级的解放,同时为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指明道路和方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领航线。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有着中国特殊的国情,然而面对社会诸多现状,最重要的就是来自“外部反思”的教条主义。如何打破瓶颈,把实践范畴逐步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俨然已成为把握中国道路的重要航向。同样,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道路的发展进程需要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作为动力支撑,中国梦的实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不仅代表着每个华夏儿女的共同夙愿,同时,也是中国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沿线国家的梦想。这种兼有历史性、理想性的中国梦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道路的建设,中国将矢志不渝的坚持探索、创新、求是的科学理念精神,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从这种角度而言,马克思的现实观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之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作用,对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第1卷.2009年版.第505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第2卷.2009年版.第53页.

[3][德]黑格尔.逻辑学[M].杨—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性
祭坛画作为装置
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跨越
试论《史记》中的虚构现象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概念释义与内涵厘定
公民社会治理主体作用及其角色的历史性分析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特征
以“历史性”视角解读译作中的翻译活动
国际性 历史性 现实性
谈重大文物遗址保护的历史性与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