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融姓氏歌浓浓文化味

2017-10-26 18:13张敏华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7年9期
关键词:姓氏生字小朋友

张敏华

一、谈话导入,了解姓氏概况

师:小朋友们,第一次见面,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姓张,我爸爸姓张,我爷爷姓张,我太爷爷也姓——

生:(齐声)张!

师:你们从中发现了一个什么秘密?

生:你们家族的人全部姓张。

生:你们家全部和爸爸姓一样的姓。

师:这个大秘密被你们发现了,真了不起。我猜你们班也有姓张的小朋友,张老师猜得对不对?我还猜出来你们班有三个姓张的小朋友,我猜得对不对?

(学生惊讶而佩服地望着教师。实际上,课前教师做了班级学生姓氏调查,了解到班级里有三位姓张的小朋友。)

师:来,请姓张的小朋友站起来。我来采访这位同学,你姓什么?

生:我姓张。

师:你爸爸姓什么?

生:我爸爸姓张。

师:你爷爷姓什么?

生:我爷爷也姓张。

师:你太爷爷姓什么?

生:不知道!

(教师和学生都开心大笑)

师:大家告诉他,他太爷爷姓什么?

生:(齐声)太爷爷也姓张。

师:咦?现在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秘密呢?

生:他的家族和老師的家族都姓张。

师:是呀,我们的太爷爷姓张,我们的太太爷爷也姓张。说明在很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同一个。姓氏代表了一个家族的血缘关系。

(教师出示字卡:姓 )

师:这个字你会读吗?

(学生轮流读字卡,然后全班齐读)

师:“姓”也叫——姓氏。

(出示词卡:姓氏。学生认读词语)

师:在我国有5000多种姓氏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姓氏有关的儿歌。读课题——

生:姓氏歌。

师:“姓”是我们要学写的生字。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生:一个女生。

师:你用的是猜字谜的方法。还有吗?

生:“生”加“女字旁”就是“姓”。

师:是的,这个办法也很好。来,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好“姓”。

(教师板书,学生书空)

师:请你在田字格里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姓”。看看谁的写字姿势最棒,坐得正,字也写得正。

(学生书写“姓”)

二、初读儿歌,读准字音节奏

师: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遍,争取字字读正确。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第二遍我们这样读:把课文里面的生字圈出来,一边圈一边读。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略加示范,学生圈出生字并认读)

师:来,我们请这位小朋友上来,领着大家读一读他圈出来的生字。

(一位学生站在投影仪前领读生字,其余学生跟读)

师:真棒!谢谢小老师。现在再读课文一定能更流利了。请大家完完整整地再读一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小朋友,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谁愿意读给大家听?选一组来“开火车”读,其他小朋友注意听他们有没有读正确。

(学生“开火车”读儿歌的第一节,一人读一行)

师:难度加大,接下去一个人读两行,谁来试试?

(某生读“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时没有注意顿号的停顿)

师:小朋友瞧——这里有几个像小雨点一样的符号,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齐声)顿号。

师:是的。读顿号的时候,字和字、词和词之间要轻轻地停一下,像小雨点滴下来一样,滴答、滴答。谁来试试?——我还是请刚才这位同学。

(该生再读,读得停顿恰当、正确流利)

师:哇,真厉害,有进步!学着她的样子,我们一起读!

三、认读姓氏,识别单姓复姓

师:真棒!越读越好了。课文介绍了哪些姓氏呢?请你拿起笔把它们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圈出姓氏)

师:我看到小朋友们圈的姓氏不一样。这是陈晓洁小朋友圈的——(投影展示,该生未圈出最后两行的复姓)请她领着我们读一读。

(学生领读姓氏)

师:姓氏全圈出来了吗?下面的两行是姓氏吗?

生:她没有圈完整,下面两行也是姓氏。

师:(投影展示)严子成小朋友把下面的姓氏也圈出来了。请你来领读——

(学生领读后两行的复姓)

师:你们都圈对了吗?没圈对的赶紧改一改。

(学生自由修改)

师:姓氏从课文当中跑出来了,你还认识吗?来,挺一挺你的小腰板,这样能读得更加好听。(出示姓氏)

[李 张 胡 吴 徐 许

赵 钱 孙 周 吴 郑 王 ]

[东方 欧阳 上官 诸葛]

(学生认读屏幕中出示的姓氏,教师随机指导读音)

师:小朋友发现了吗?上面的姓氏和下面的姓氏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是一个字的姓,下面是两个字的姓。

师:是的,下面是两个字的,上面是一个字的。那一个字的姓,我们就称它——

生:(齐声)单姓。

师:两个字的就叫——

生:(齐声)复姓。

师:在生活中或者在你读过的故事中,有没有复姓的人?

生:我知道三国演义里蜀国的军师叫诸葛亮。

师:真厉害,见多识广。

生:还有司马光。

师:对啊,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出示:司马光砸缸图)这个砸缸的小朋友就是——

生:(齐声)司马光。endprint

师:他姓——

生:(齐声)司马。

师:(出示:诸葛亮图)还有刚才小朋友说的,这位机智勇敢的人叫——

生:(齐声)诸葛亮。

师:他姓——

生:(齐声)诸葛。

四、借助姓氏,学习介绍方法

师:中国姓氏可真有趣。那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姓氏的呢?来读读这一节儿歌。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

师:我们还可以问问答答来读课文。我来问,你们答。

(教师读问句,学生读答句,读得饶有兴趣)

师:有趣吗?同桌之间你来问他来答。

(同桌合作一问一答,读得投入)

师:刚才我们一问一答地读了这部分儿歌。这里向我们介绍哪两个姓氏呢?

生:李、张。

(出示字卡,认读生字:李、张)

师:我知道,我们班有小朋友姓李,我猜得对不对?来,请站起来。请小李同学上来。高高举起你的姓氏。领着大家读一读。

(李同学自豪地接过字卡,高举过头领读,其他学生跟读)

师:请这位张同学也上来,高高举起你的姓氏,领着读。

(张同学接过字卡,高舉过头,带领全体同学读)

师:(面对李同学)现在我来问,你来答。你姓什么?

生:我姓李。

师:什么李?

生:木子李。

师:(面对张同学)你姓什么?

生:我姓张。

师:什么张?

生:弓长张。

师:(面对全体同学)你们会问了吗?我们一起来问问他们。

(全体学生兴奋地指着站在讲台上的同学问,台上的学生响亮地回答)

师:问得好,答得也好。现在我来问你们(指着李同学,问全体学生)他姓什么?

生:(齐声)他姓李。

师:什么李?

生:(齐声)木子李。

师:(指着张同学)他姓什么?

生:(齐声)他姓张。

师:什么张?

生:(齐声)弓长张。

师:真好,我们记住了两个姓。我把它们请到黑板上。(板贴字卡:李、张)小朋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李”和“张”两个姓氏的呢?

生:加一加的办法。“木”加“子”是“李”,“弓”加“长”就是“张”。

师:是的,“张”有一个新学的偏旁。(板书:弓字旁)我们叫它——弓字旁。刚才我们就是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这两个姓氏的。(板贴:加一加)用这个办法,我们还可以记住这些姓氏。

(出示字卡:胡、吴、许。学生根据字卡依次回答:古月胡,口天吴,言午许)

师:我来问,你们来答。(出示字卡:胡)他姓什么?

生:(齐声)他姓胡。

师:什么胡?

生:(齐声)古月胡。

(按照问答的形式,师生合作说姓氏“吴、许”。板贴字卡:胡、吴、许)

师:还有一个姓,我们用什么办法介绍它呢?(出示字卡:徐)

生:双人徐。

师:这是什么办法?

生:是用它的偏旁来记。

师:是呀,说说它的偏旁就记住了。(板贴:说偏旁)

师:我们还可以用说偏旁的方法介绍其他的字呢!(出示:何)我猜你们班一定有姓何的小朋友,我把这个机会让给何同学。何同学,你能用说偏旁的办法来介绍你的姓吗?

生:单人何。

师:是的,一起说。

生:(齐声)单人何。

师:这个姓读——(出示:刘)

生:(齐读)刘。

师:姓刘的小朋友是谁?介绍介绍你的姓吧。

生:文刀刘。

师:文刀刘,这是什么办法?

生:加一加。

师:还可以用说偏旁的方法来介绍呢!我们一起读——(出示:立刀刘)

生:(齐声)立刀刘。

师:欸,看来一个姓氏还可以有几种方法来介绍呢!

师:谁来介绍这个姓?(出示:黄)

生:草头黄。

师:这么厉害啊,你是不是姓黄啊?不姓黄也能说出来,真好!我们一起来说——

生:草头黄!

师:看,我们又学习了一种介绍姓氏的方法。现在再来读这部分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

(学生齐读第一小节)

师:读得越来越流利了。什么时候我们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呢?

生:不认识别人的时候。

师:不认识别人,又很想认识一个新朋友,就要介绍姓氏。瞧,有一个双休日,两个小朋友在儿童乐园碰面了。他们想认识对方,看看他们是怎么互相介绍自己的姓氏的。(播放动画)

(学生认真看着大屏幕,仔细听对话)

[方:你姓什么?

钱:我姓钱。

方:什么钱?

钱:金钱的钱。

钱:你姓什么?

方:我姓方。

钱:什么方?

方:方向的方。]

师:他们用什么办法介绍自己的姓?

生:组词。

师:是啊!还可以用组词的方法介绍姓氏哦。(板贴:组词)

师:(指着板书)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介绍自己的姓氏,可以采用这些方法——

生:加一加,说偏旁,组词。

师:现在,你可以用上其中的一种方法来介绍自己的姓氏吗?谁愿意和我互相介绍?

(指名一位学生上台与教师相互介绍自己的姓氏。介绍完毕,教师与这位小朋友握手并说: 谢谢你,很高兴认识你!)endprint

师:小朋友,我们俩介绍得怎么样?

生:介绍得很好,他用了组词法,老师用了加一加的方法。

师:谢谢你的鼓励。哎,你们注意到了吗?我们在礼仪上做得怎么样?

生:很有礼貌。介绍完了,说了“谢谢你,很高兴认识你”,还握了手。

师:你能不能学着这样的方法,来介绍介绍自己的姓氏?请同桌小朋友站起来互相介绍一下,开始吧!

(同桌纷纷起立,自主开展相互介绍活动)

师:谁愿意上来为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指名一位陈同学和一位封同学相互介绍)

师: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介绍自己的姓呢?

生:封星涵用了组词的方法。

师:哦,“一封信”的“封”,用了组词法。还有一位陈同学用了什么方法?

生:“耳东陈”用了加一加的方法。

师:是啊!你们看,这样就可以认识新朋友了!今天听课现场还来了很多老师,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全体学生大声喊:想!)

师:那就给大家一个机会,找到离你最近的老师去认识认识。

(学生纷纷离席,与听课教师开展相互介绍活动。结束之后,采访学生认识了什么老师,他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姓氏的。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五、书写汉字,溯源姓氏文化

师:我们还要写两个字。这两个字读——(出示:什、么)

生:(齐读)什、么。

……

(学生在田字格内认真书写“什么”,作业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

师:小朋友们,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来,挺挺你的小腰板,把你最好听的声音亮出来。

(学生依次齐读屏幕中出现的生字)

师:在古代,一个姓张的人,我们可以称为——(出示:张氏)

(全班齐读)

师:那么姓李的人,我们可以称为——

生:(齐答)李氏。

师:还有——(出示:郑氏、周氏、吴氏、赵氏、钱氏、王氏、孙氏)

(学生依次读姓氏)

师:在很久以前,一个姓张的小姐,嫁到姓钱的人家去了,你猜,她姓什么呢?

(动画演示,两个卡通人物慢慢走到一起,学生好奇地看着)

师:姓张的小姐就不叫张小姐,而叫——钱张氏。

(出示:钱张氏。学生笑了,齐声读:钱张氏)

师:所以在古代结了婚的女子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些姓——

(屏幕出示:周赵氏、孙吴氏、郑王氏。学生依次齐读屏幕上出示的姓氏)

师:小朋友你妈妈姓——

生:我妈妈姓郭。

师:你爸爸姓什么?

生:姓俞。

师:如果是在以前,你妈妈跟你爸爸结婚,应该叫什么?

生:俞郭氏。

(全体学生开怀大笑,这位学生也开心地笑了)

师:那现在会不会这样?

生:不会!

师:是啊,古代女孩子没地位,结了婚就要姓男方的姓,现在你们家谁地位高?

生:(纷纷回答)妈妈!

(全场笑声)

师:我们中国姓氏多有趣啊。古人把我们中国400多个姓都编到一本书里面去了。(大屏幕出示《百家姓》)

师:哇,那么多姓氏。找一找你的姓。

(学生兴奋地在屏幕上找自己的姓)

师:有的小朋友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姓氏,不要著急。老师编了一首儿歌,把全班小朋友的姓氏都编进去了,我们来听一听。(出示儿歌)

[赵李石宋,周吴郑王。

邹于胡董, 邬徐鄢杨。

陆罗余陈,应谢叶张。

我们是中华好儿郎,

好~儿~郎!]

(在音乐节律中,学生一边打节奏,一边读儿歌。下课。)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 315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姓氏生字小朋友
有趣的姓氏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斯诗私塾
姓氏拆解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生字变身
Let’s DIY Poster
英国人的姓氏从何而来?
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