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2017-10-26 14:52王红伟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

王红伟

摘要:体育新课程教学强调“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用“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让学生通过体验现实生活,感悟和追求生活,赋予体育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体育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体育活动的主体。

关键词: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继续推进,让体育回归生活,让体育与生活密切结合的呼声,以其准确的价值取向,正在成为当前课改形式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产物,对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要求尤为迫切。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体育生活化教学。

一、课堂生活化的意义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结合教材自身功能,联系学校实际,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兴趣,利用生活实践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把生活情景从课外引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中来,迅速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对优化学校体育器材资源利用,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终身坚持锻炼的习惯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开展,在实践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轻松的生活氛围中接受体育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使传统意义上严肃的课堂变的更加的轻松、自然;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知识的同时,许多生活中无法亲身体验的情境更是得以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感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发展技能,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升华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形成对生活的稳定的、积极的态度;使原本较为枯燥无味的体育,变的这样的丰富多采起来。

二、实施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策略分析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新课程以目标为主体,以目标来统领内容。体育教学必须把满足学生的现实生活需求、建构学生可能的生活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因此,在目标的设计上要考虑到:一是体育与学生现实生活需要的整合;二是体育与学生生活经验及发展需要的整合;三是体育与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整合。即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以学生生活经验为起点,以现实生活需要为条件,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着眼点,从培养身心健康的未来世界的主人的角度构建目标。

例如:“10分钟耐久跑课”,目标是发展耐久活动的能力,只要能达到这个目标,方式可以多样。学生们经过讨论,提出了运球、跳绳、跳台阶、呼啦圈、跑跳结合等方法和手段。由于采用了学生喜欢的方式实现发展耐力的目标,学生真正地成了课堂的主人,始终处于和谐愉悦的状态中,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也大大提升。

(二)情境创设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的开展,首先应遵循以课堂教学内容,在遵循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创设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情境的创设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展开,把课堂中的内容融入到相似的生活情景中去,通过教师语言的组织,来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合理化教学情境,完成课堂教学。当然在这过程中,需要在生活情景和课堂教学情境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结合点,以此为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延伸教学链,形成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

传统的田径教学是学生最害怕的,也是教学效果最不理想的,我们可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地改造,将一些竞技性、成人化的项目内容可以简化其方法和规则,降低难度要求,使之适合儿童特点。在跑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将单一、枯燥的跑以游戏的形式出现,通过一个情景,如“森林动物运动会”,这样使学生更加感兴趣,而且学生也感觉不到跑的累。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实践表明,体育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愈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学内容纳入到学生生活常识中去,组织生活化的活动,使体育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体育,从而增强他们学好体育的信心。

例如:执教“走和跑的练习”一课时,笔者采用了“生活情境教学法”,把走和跑的技能融进“我会过马路”的游戏,即让学生按照“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加上体育走和跑的技能和动作,穿越“人行横道”。同时,在技能上,加入走和跑的动作要求:绿灯亮时,走得直、跑得快;在情景上,采用了过斑马线、看信号灯的方式进行。如此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实践如何在识别交通信号的情况下,迅速安全穿越斑马线,既发展了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了灵敏度、速度,又把交通安全教育融贯在教学之中,把体育技能融汇到生活实际中,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体育对生活的价值所在。

(四)教学形式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在体育教学中,要更多地考虑学习运动技术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更多考虑如何使这种运动技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在“蹲踞式跳远”的教学中,可以把传统的教学步骤――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的竞技教学方式,改变为从生活实际中越过一定高度或远度的障碍来开始自己的教学;采用“越过小河、小溪”“越过矮墙”“穿过窗框”等教学手段,把难点放在“团身”这个动作上面。这种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也是符合新课程标准有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材选取要求的。

结语: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体育教学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未来的体育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脱离传统呆板的体育技能教学方式,将生活化情境引入到小学体育课堂中,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的关键,也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馬磊.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J].亚太教育,2015(22):14-14

[2]李文江.中小学体育教材生活化的误区与对策[J].体育教学,2015,35(9):13-14.

[3]王晓秋.构建小学体育“生活化课堂”的探索[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6(8).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