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活动体验,促进道德践行

2017-10-27 14:16章建红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7年10期
关键词:品德道德创设

章建红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的确,体验是最真实的一种内心感受,能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引发学生的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强调:“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因此,在品德课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充盈的课堂生活。

一、创设情境,激发真情体验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地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这种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来自教学中的情境渲染,来自学生内心真实的体验。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用“心”去创设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不断获得成长。

在活动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活动情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入情入境,并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有了深刻的活动体验,学生才会去“换位思考”,才会有自己的感悟。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巧设心理矛盾冲突,可以通过师生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心理成长的过程,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联系生活,深化情感体验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课程标准提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教学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生活,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所选用的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

拾金不昧为班级加分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经历,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些案例引发学生對不诚实行为的声讨,后让学生明白,犯错误并不可怕,要学会知错就改。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生活经历,聚焦现实生活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

三、捕捉生成,提升原有体验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是师生交往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更是师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教学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并进行挖掘利用,从而使体验活动中的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

敏锐地捕捉课堂生成的信息,及时加以引导、分析,能使学生在具体的行为中学会评判、学会改进。

四、拓展延伸,巩固行为体验

学生在课堂中融入情境并学会教材的知识后,还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在情境之中体验到的情感,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有把学生放回到社会大课堂中去体验生活,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实现知行统一。再者,道德认识、道德观念,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深化,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当一节品德课教学结束时,并不是探求知识、情感体验、道德实践的停止,更应该是一个新的开始。教师应该巧妙引导学生把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向课外扩展延伸,让学生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得到真实感受,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体验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灵魂和灵魂的颤动。教育不仅要关心孩子是否能学到知识,更应该关心孩子是否获得了体验,关心孩子体验到了什么。这样,才能使原来静态的知识经验在个体的心灵中被激活。当体验让“品德”与“生活”相牵之时,学生融入道德法则的心灵也必将如星空般璀璨绚烂。

(作者单位:湖北宜昌市宜都市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道德创设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创设未来
跟踪导练(五)(2)
好学者贤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道德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