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康复的应用

2017-10-30 14:31王雅慧李桂香李佩佩聂道芳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冠脉支架康复

王雅慧 李桂香 李佩佩 聂道芳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康复的应用

王雅慧 李桂香 李佩佩 聂道芳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冠脉支架术后康复患者的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03—2016-10于某院住院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在康复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的中国心血管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焦虑评分、冠心病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在中国心血管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评分、焦虑评分、冠心病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

中西医结合;护理;康复

临床护理路径是将医疗护理行为进行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治疗风险控制、提高医疗资源的管理和应用,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成效管理模式[1]。2014年笔者所在科室正式制定实施了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康复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位:30019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4医院中医针灸康复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03—2016-10于我科住院的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74例。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2],且成功实施冠脉支架植入术;心功能Ⅱ级。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的心、肺等脏器功能衰竭;新近出现的心悸、眩晕、呼吸困难或嗜睡者;意识障碍、存在精神疾患或者不能配合治疗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48~72岁,病程3~66个月。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53~75岁,病程3~60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类、硝酸酯类、他汀类及ACEI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个体化运动锻炼。两组在干预前后均进行运动心肺功能测定。

1.2.1 个体化康复运动方案的制定 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心电图ST段变化、血压、体能、病情及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结果,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

患者通过在活动跑台上依改良布鲁斯跑台方案[3]进行递增负荷运动,依此控制靶心率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每周一、三、五下午两点至四点为整体训练时间,包括热身、有氧训练为主的康复训练、恢复3个阶段。其中热身运动时间为15 min左右,主要为肌肉、关节放松训练。主体康复训练时间为30~40 min,运动项目包括跑台、功率自行车、两人一组的分组球类练习、太极拳,严格按照个体处方执行,使之规范化。恢复运动时间为10 min,为自行拟定训练的放松操练习。

训练前后及训练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分别于治疗2周、4周后对患者身体及病情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检验个体化训练方案是否有效并优化调整处方。

1.2.2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 制定组成员由科主任、本院心血管专家、护士长、医师、康复师及主管护师共同组成,结合现有的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我科护理特点、康复治疗计划及监测项目,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制定实施过程中所需填写评价表 (患者基本资料登记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调查[4]、中医体质与判定评测表[5]),进行路径管理培训及制定评价、检查方式、方法。

1.2.3 临床护理路径(CNP)的具体内容 入院24 h之内制定护理计划,进行常规入院介绍、健康宣教,指导其服药、告知其常规康复流程,指导其自我监测脉搏及异常脉搏的知识,发放自制的《冠脉支架术后知识问答50问》,完成常规抽血及检查准备。

入院后2~3 d,与主管医师协同综合评估患者情况,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表填写,根据体质辨识及合并症情况,进行中医膳食食谱制定,进行焦虑状态评估[采用焦虑问卷量表(GAD-7)[6]评定],填写表格,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调查),让患者填写基本资料登记表(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饮食习惯、作息时间、业余爱好等)。

参与医师组织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评估工作,了解其运动耐受能力及运动风险程度。

在为期四周的康复训练中,训练开始前进行常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状态,记录训练室的室温、湿度,检查训练器械、抢救器材(除颤仪、心电图机、氧气袋)及急救药品准备(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片、速效救心丸等),保证训练正常运行及药品计数。正式康复训练开始后带领患者进行热身运动及放松操练习,整个康复训练结束后再次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记录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自我感觉劳累程度[7],用药、用餐及睡眠情况,并进行指导干预。

疗程结束后进行末次评估,让患者进行健康知识问题及出院满意度调查,给予出院指导及随访登记,每月随访一次,为期1年。

1.2.4 CNP的实施及评估检查 成立CPN的质量控制小组,由护士长、主管护师、护理骨干(高年资护师)、主治医师组成,护士长负责CPN的整体评价,主管护师负责日常检查及考评,路径实施为护理骨干负责,全体指控小组成员,每月召开评价会一次,以评价本周期路径实施的问题、经验及修改方案的制定。

1.2.5 对照组的护理方案 对照组予以中医康复科常规护理,主要有一般护理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日常活动的常规注意事项,饮食及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及随访。

1.3 评价指标 ①出院满意度调查,采用我科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②两组焦虑量表评价,判断两组间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0~4分,没有焦虑,5~9分,轻度焦虑,10~14分,中度焦虑,15~21分重度焦虑。③运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调查,问卷得分范围为0~154分,得分越高提示疾病对生活质量的限制越少,以此判断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后的生活质量状态。④康复疗程结束后运用《冠脉支架术后知识问答50问》判断知晓率的差异,共计50个问题,每题2分,总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有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焦虑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 观 察 组 优 于 对 照 组 (P<0.05,表 3)。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冠脉支架术后知识问答50问》评分比较 观察组对疾病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7 18.16±5.23 11.25±3.24*#对照组 47 17.82±5.07 12.14±3.78*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 单位: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体力状况 病情 医疗状况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8.79±5.61 25.42±6.15*# 10.35±3.68 20.88±3.13*# 3.71±1.26 5.08±0.81*对照组 9.12±5.43 21.78±5.84* 10.64±3.92 17.25±3.48* 3.84±1.36 4.87±0.79*组别一般生活功能 社会、心理状况 工作状况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8±1.69 9.26±3.12*# 13.76±3.89 21.82±3.27*# 3.47±1.53 5.81±1.79*#对照组 4.64±1.72 8.10±3.05* 13.44±3.58 18.93±3.35* 3.28±1.67 5.01±1.63*组别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冠脉支架术后知识问答50问》评分比较单位:分

3 讨论

冠脉支架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能迅速开通梗死冠脉、缓解症状,然而其并不能逆转或延缓冠脉粥样硬化进展,术后再狭窄仍是冠心病患者需要面对的风险[8]。心脏康复能改善心脏侧支循环,有效提高冠脉储备功能和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故而已成为冠心病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9]。

临床护理路径的根本目的在于规范护理模式,其优势在于可追踪及可逐步改进护理服务质量。心脏康复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开展及相关研究日新月异,进行相关的护理路径研究对于适应心脏康复治疗,提高康复治疗水平,缩短住院周期,减少并发症及再住院率均有重要的意义[10]。我科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已实施数年,通过目前获得的结果可以看出,系统化的健康宣教、康复流程讲解、服药注意事项、中医体质辨析及膳食指导等,有助于患者减少对疾病的恐惧、焦虑心理,加强了患者自我管控能力,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及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上均有明显提高,并且在护理路径中加入了中医体质辨析及中医膳食食谱内容,体现了中医的“治未病”理念,也提高了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在临床工作中发挥了优势,强化了随访及治疗护理管理力度,提高了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当然,护理路径还要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并鼓励患者家属的积极参与[11],使心脏康复能够真正走进家庭,融入社会。

[1]杨春玲,张瑞敏.临床护理路径[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28.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94-1495.

[3]刘洵.心肺疾病运动康复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29-31.

[4]刘江生,马琛明,涂良珍.“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及其常模的测定[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4(21):106-109.

[5]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4.

[6]罗福云.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电子版),2015,3(7):69-70.

[7]钟伯光,赵亚楠.RPE6-20量表预测最大耗氧量的实验研究进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9):36-40.

[8]罗桥英.家庭随访干预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7):3054-3055.

[9]陆晓,郑瑜.冠心病心脏康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9(32):656-659.

[10]王婷,陆萍静,柳晓,等.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30(21):106-108.

[11]胡经文,刘美丽,王文,等.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随访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593-596.

1005-619X(2017)11-1159-03

10.13517/j.cnki.ccm.2017.11.014

2017-05-04)

猜你喜欢
冠脉支架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