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中的应用效果

2017-10-30 14:30纪忠晶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甲氨蝶呤栓塞瘢痕

纪忠晶

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中的应用效果

纪忠晶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在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4-01—2015-06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患者20例为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肌肉注射治疗。另选择2015-07—2016-12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患者20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HCG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血HCG值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清宫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病灶消除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发热、腹痛、阴道出血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传统肌注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病情恢复较快,减少出血量,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子宫动脉栓塞术;剖宫产瘢痕妊娠;宫颈妊娠;异位妊娠

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都是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是一种潜在凶险的妊娠,随着剖宫产数量的增加,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2],治疗不及时,继续妊娠至中晚期,可能发生严重出血,需要切除子宫,甚至危及生命。临床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多给予甲氨蝶呤,经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后,在血HCG下降至正常后在B超监护下行清宫术,但治疗时间较长,患者恢复慢,需要反复复查HCG,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本院对我院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基础上结合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01—2015-06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患者20例为对照组,年龄25~44岁,平均(31.7±5.9)岁,平均剖宫产次数(1.5±0.7)次,其中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18例,宫颈妊娠患者2例;另选择2015-07—2016-12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患者20例为观察组,年龄23~49岁,平均(33.8±6.1)岁,平均剖宫产次数(1.9±0.9)次,其中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17例,宫颈妊娠患者3例。两组患者孕龄均<8周,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肌肉注射,50 mg,1次/d,治疗5 d。血HCG下降>50%,停药观察。若HCG值下降不明显,超声检查仍可见妊娠物包块,继续给予甲氨蝶呤。当HCG值<100 mIU/mL,B超监护下行清宫术。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局麻,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将5F大小动脉鞘置入于腹主动脉分叉处,行盆腔动脉造影。造影辅助下了解盆腔动脉走行,置入5F Yashiro导管,超滑导丝引导下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管头插入子宫动脉约2~3 cm,经导管内注入甲氨蝶呤50 mg及生理盐水50 mL,再经导管缓慢推注栓塞剂 (明胶海绵),推注过程中适时观察栓塞程度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和周围血管情况。术后预防感染,对症处理,术后3 d行清宫术。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血HCG值、出血量、住院时间、病灶消除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HCG值变化比较(表1) 两组治疗后血HCG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血HCG值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

作者单位:110101 沈阳市苏家屯区妇婴医院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HCG值变化比较(±s) 单位:IU/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阶段 血HCG值对照组 20 治疗前 4 315.9±498.6治疗后 1 369.7±336.7*观察组 20 治疗前 4 326.8±463.8治疗后 957.6±148.0*#

2.2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表2)。

2.3 两组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热、腹痛、阴道出血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2 两组患者清宫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病灶消除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清宫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病灶消除时间比较(±s)

病灶消除时间/d对照组 20 306.9±29.7 16.7±5.8 66.9±7.9观察组 20 51.5±15.6 7.7±2.3 39.8±3.6 P值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清宫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

表3 两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剖宫产瘢痕妊娠是指胚胎种植于子宫瘢痕处,宫颈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和发育在宫颈管内。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的发生率极低,研究显示[3-4],宫颈妊娠的发生率占异位妊娠的1%,而剖宫产瘢痕妊娠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也有所提高。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早期发病隐匿性较强,临床多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疼痛等症状不明显,因此,往往没有获得患者的重视。而处置不当,极易导致子宫大出血、穿孔,危及患者生命。

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解剖结构相似,均存在胚胎受着点肌肉较薄,血供较差的特点,因此,临床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有较大共同点。

作为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子宫动脉栓塞术已在妇产科广泛应用,尤其是难治性大出血中的治疗应用较广。而将子宫动脉栓塞术应用于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解剖基础在于宫颈、宫体、宫角部的血供均为子宫动脉,而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的胚囊主要是接受来自上述动脉的滋养,因此,对可能导致出血的靶血管进行栓塞,同时阻断孕囊血供,使滋养细胞缺血、缺氧,起到了杀胚的作用,最大程度的预防了大出血的发生率[5-6]。而且子宫动脉栓塞术不会破坏子宫周边动脉的交通支,不影响子宫供血,不会引起缺血坏死[7-8]。

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主要材料是明胶海绵,取材方便,止血迅速、彻底,不会造成机体创伤,且明胶海绵是可吸收性栓塞剂,是一种中短期栓塞剂,有着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注入1 h后可形成血栓,快速阻断子宫动脉,7~21 d可吸收,4~10 d多数血管可再通,促进子宫功能恢复,保留生育功能[9-10]。

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血HCG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血HCG值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清宫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病灶消除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发热、腹痛、阴道出血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传统肌注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病情恢复较快,减少出血量,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1]祝洪澜,梁旭东,关菁,等.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颈镜在宫颈妊娠中的应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12(1):35-38.

[2]赵改云,张蔚芳.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宫颈妊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62):23-25.

[3]龙德来,魏振河,杨华,等.子宫动脉栓塞术应用于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的疗效与安全性[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4,42(3):307-310.

[4]杨珏红,于冰,郝敏,等.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13(3):231-234.

[5]刘为华,LiuWeihua.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在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0):24-25.

[6]吴海丽.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科出血的效果 分 析 [J].现 代 诊 断 与 治 疗 ,2016,27(19):3632-3633.

[7]胡晓燕,李琴芬.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中央型前置胎盘中晚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8):86-87.

[8]郑峥,冯艳,梅珊珊,等.子宫动脉栓塞术对中晚期妊娠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引产结局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3):2929-2931.

[9]侯晓航.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母婴世界,2015(6):51.

[10]李华,纪淑焕.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3):1-2.

1005-619X(2017)11-1186-02

10.13517/j.cnki.ccm.2017.11.027

2017-06-19)

猜你喜欢
甲氨蝶呤栓塞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肺隔离综合症经皮导管血管栓塞术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