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椎间隙高度的影响

2017-10-30 14:30齐爽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根钉椎间隙椎弓

齐爽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椎间隙高度的影响

齐爽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椎间隙高度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某院2015-01—2017-01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对两组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失血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均可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但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安全性更高,可有效降低术中失血和术后并发症,更有助于患者的完全康复。

骨折;内固定;经皮微创椎弓根钉

胸腰椎骨折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胸腰椎骨质遭受连续性的破坏,高能量损伤是主要的致伤因素,如车祸、高处坠落伤等,其在青壮年人群的发生率较高[1-2]。胸腰椎骨折发生突然,病情危急,且患者常合并神经功能损伤以及其他脏器的损伤,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和挑战。用后路开放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是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手段,但手术可能导致椎旁肌肉广泛的剥离伤,且手术过程中长时间的牵拉可能导致肌肉坏死。近年来,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广泛应用,该术式属微创术,操作简单,逐渐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3-4]。我院2015-01—2017-01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126例,现对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单位:117000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人民医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5-01—2017-01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共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男51例,女12例,年龄22~31岁,平均(26.1±2.5)岁;直接暴力致伤患者9例,间接暴力致伤者54例;椎管占位≤椎管矢状径1/3。对照组男55例,女8例,年龄20~29岁,平均(25.1±1.8)岁;直接暴力致伤患者7例,间接暴力致伤者56例;椎管占位≤椎管矢状径1/3。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取俯卧位,全麻,悬空腹部。常规消毒铺巾,贴手术膜于病椎节段的体表定位,手术取后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和筋膜,用宽锐头骨膜剥离器沿棘突两侧剥开,随时备干纱布填塞止血,充分暴露关节突、邻椎椎板,在CP机监测下在需要治疗的节段置入克氏针定位,满意后扩大钻孔,拧入椎弓根螺钉,安装预弯钛棒,撑开复位,必要时给予椎管减压,行椎管内植骨,检查无异常后放置负压引流,切口逐层缝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取俯卧位,气管插管麻醉,俯卧过伸位,腹部悬空,C型臂X线机定位伤椎,伤椎的上下椎用克氏针标记椎弓根中心点的体表投影,沿椎弓根体表定位点作1.5 cm纵行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及深筋膜,钝性分离达关节突及横突,X线透视机辅助下,将穿刺针尖置于椎弓根投影外缘,向内倾斜10°~15°平行终板向椎体内穿刺,将导针插入,沿着导针依次插入扩张管,放置操作通道管,置入椎间盘镜系统,清除术野软组织,显露进钉点。在椎间盘镜下拧入椎弓根钉,实现骨折椎体的复位。经皮肤切口将弯固定棒依次置入上下椎弓根螺钉尾槽中,依次拧入固定螺帽,旋紧螺帽,恢复椎体至满意高度后,固定,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放置橡皮引流片。

1.3 判定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为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0软件包,围术期各项指标、疼痛程度、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椎间隙高度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患者手术不良事件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失血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cm 住院时间/d VAS/分 失血量/mL观察组 63 2.7±0.5 7.7±1.9 2.3±0.1 92.3±19.5对照组 63 17.7±3.3 15.5±5.9 5.5±0.6 252.8±58.6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椎间隙高度比较 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组间比较,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椎间隙高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椎间隙高度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椎体前缘高度比/% Cobb角/° 椎间隙高度/mm对照组 术前 46.2±4.4 20.2±6.8 5.9±1.8术后 89.9±6.1* 15.7±2.9* 9.3±1.2*观察组 术前 45.9±3.8 20.5±6.9 5.9±2.0术后 90.2±6.6* 15.5±2.7* 9.3±1.5*

2.3 两组患者手术不良事件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不良事件比较(n)

3 讨论

脊柱受到外力时,可能有多种外力共同作用,通常情况下,只是其中一种或两种外力产生脊柱损害,压缩、屈曲、侧方压缩、屈曲旋转、伸展等都是常见的作用于胸腰椎的外力。胸腰段一般是指胸12~腰1或胸11~腰1,是脊柱的转换点,具有胸椎前凸,腰椎后凸的特点,是两个生理弯曲交汇处,不仅活动度较大,而且是受力的转折点,应用较集中,容易发生骨折伤[5-6]。胸腰椎骨是常见的脊柱骨折部位,伤后患者局部剧烈疼痛,受伤部位压痛感十分明显,躯干及双下肢感觉麻木,无力,伤情严重者可导致双下肢感觉运动完全消失,并伴有腹痛、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3.1 传统的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 传统的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长期卧床的痛苦,降低了压疮以及脊柱后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椎旁肌肉组织进行大范围的剥离,从而对肌肉进行长时间的牵拉,影响了神经的正常功能,造成神经萎缩,降低了肌力,对患者的完全康复造成影响[7-8]。

3.2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具有微创性、操作简单性、高安全性和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手术过程中无需对椎旁肌肉进行大面积剥离,减少了手术电刀对机体组织造成的不必要的损伤,且手术过程中沿着肌纤维方向对椎旁肌实施钝性分离,进钉点确切,将神经根拉钩轻轻牵开后即可清晰显露进钉点,术中无需强力牵拉,手术创伤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3.3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注意事项 由于手术过程中切口较小,手术过程中调整空间受限,这对体位摆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术中必须透视体表切口位置,体位一旦改变,也需要重新体表定位。

前后位片椎弓根的2~3点或9~10点的外侧缘处是理想的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术中椎体终板要与导针保持平行[9-10]。

C型臂X线机在手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球管投影与椎体保持垂直,前、后、侧位片中椎体上下终板都应为线形,棘突位于两个椎弓之间,椎弓根影两侧对称。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失血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这说明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仅可以达到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般良好的固定效果,而且安全性更高,可有效降低术中失血和术后并发症,更有助于患者的完全康复。

[1]赵斌,赵轶波,马迅,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11(10):1147-1151.

[2]李方财,陈其昕,陈维善,等.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11(10):1066-1071.

[3]冼敬锋,谭毅.胸腰椎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6):571-576.

[4]张子兴.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6(5):87-88.

[5]张绍文,李盛华,樊成虎.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4(4):238-240.

[6]王文超,张建新.青少年胸腰椎骨折特点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哈尔滨医药,2017(1):79-81.

[7]裘情密,施绒舟.微创与常规方法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病例分析 [J].浙江创伤外科,2015,24(3):564-565,566.

[8]张文志,尚希福,段丽群,等.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5(2):106-110.

[9]赵雁伟,王廉佐.胸腰椎骨折手术方式选择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6):140-142.

[10]谢永渊,唐洪鸿,钟永茂,等.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6(18):54-56.

1005-619X(2017)11-1190-03

10.13517/j.cnki.ccm.2017.11.029

2017-07-14)

猜你喜欢
根钉椎间隙椎弓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全程跟踪护理管理对高龄患者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护理疗效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水泥注入中空侧孔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腰椎滑脱
3D打印假体与单纯钉棒系统用于全骶骨切除重建的有限元分析比较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