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气道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

2017-10-30 14:30郭培霞刘旭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罗哌卡因

郭培霞 刘旭

罗哌卡因气道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

郭培霞 刘旭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气道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院2016-08—2017-04收治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罗哌卡因麻醉)和对照组(利多卡因麻醉),各50例。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进行气道表面麻醉,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进行气道表面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在拔管时、拔管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值更趋于正常,P<0.05;两组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咳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气道表面麻醉,有效预防了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避免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安全性较高。

罗哌卡因;利多卡因;气道表面麻醉

气道表面麻醉是为了缓解气管插管麻醉患者术中的插管及拔管反应,降低术中的应激反应。临床多采用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完成气道表面麻醉,临床研究表明[1-2],罗哌卡因作为一种长效酰胺类药物,其抑制术中插管、拔管对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效果明显优于利多卡因,且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较稳定。现对我院采用罗哌卡因进行气道表面麻醉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08—2017-04收治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罗哌卡因麻醉)和对照组(利多卡因麻醉),各50例。观察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33~59岁,平均(43.6±3.9)岁,插管至拔管平均时间为(139.5±10.5)min;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5~56岁,平均(42.9±3.3)岁,插管至拔管平均时间为(141.9±11.2)min,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00例患者均开放静脉通路,术前麻醉用药:术前半小时给予阿托品,静脉注射,同时给予复方乳酸钠250 mL,静脉滴注;麻醉诱导给予咪达唑仑,剂量与方法:0.05 mg/kg,静脉注射,给予芬太尼,剂量与方法:4 μg/kg,静脉注射,给予依托咪酯,剂量与方法:0.3 mg/kg,静脉注射,维持肌松给予维库溴胺,剂量与方法:0.1 mg/kg,静脉滴注。密切观察患者麻醉诱导时意识、遗忘、肌强直、血压和心率变化。BIS监测麻醉深度,当BIS值降至40~50时,开始进行气道表面麻醉。

1.2.1 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0.75%罗哌卡因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716)3 mL,面罩加压辅助呼吸3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

1.2.2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2%利多卡因(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71)3 mL,面罩加压辅助呼吸3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拔管时、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呛咳情况。无呛咳:1分,轻微呛咳:2分,反复呛咳,时间<15 s:3分,连续呛咳,时间>15 s:4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包,平均动脉压、心率、呛咳评分等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行t检验,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比较(表1)在拔管时、拔管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值更趋于正常,P<0.05;两组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比较(±s)

注:1 mmHg=0.133 kPa。

心率/(次·min-1)诱导前 插管时 插管后 拔管时 拔管后 诱导前 插管时 插管后 拔管时 拔管后观察组 89.9±5.9 89.3±5.1 91.9±6.2 90.9±5.3 87.7±4.9 77.9±8.7 82.3±9.8 83.8±10.6 80.5±8.5 81.8±8.9对照组 90.1±6.1 90.2±5.9 91.3±5.9 103.3±6.6 98.2±5.1 77.7±8.1 82.9±10.2 84.9±11.2 97.5±12.6 99.3±12.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平均动脉压/mmHg组别

作者单位:473000 南阳市中心医院

2.2 两组患者呛咳评分比较(表2) 观察组拔管时咳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呛咳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呛咳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咳呛评分观察组 50 1.9±0.2对照组 50 3.5±0.3 P值 <0.05

3 讨论

高血压、心动过速甚至心律失常是全麻插管期间和拔管期间的常见气道应激反应,也称为心血管系交感反应,发生率几乎100%[3-4]。发生的原因主要与镇痛不够、困难气道、暴力操作以及气道表面麻醉不完善和体质差异密切相关。喉镜、管道等置入过程中,对咽、喉及气管黏膜会造成一定的刺激,增加了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活性,导致患者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因此,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严重者会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危及生命。此外,气管拔管易出现喉痉挛、通气障碍等呼吸道并发症,呛咳发生率高,再次导致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发生支气管痉挛,眼内压和颅内压升高,导致伤口破裂出血[5-6]。因此,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气道应激反应的发生,而选择有效的气道表面麻醉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利多卡因是一种短效局麻药物,起效快,可有效阻断气道黏膜神经末梢感受器反射活动的传入,对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有一定的效果。但利多卡因半衰期短,一般为15~30 min,对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常在手术未结束时,其气道表面麻醉效果已失效,且利多卡因手术止痛效果有限,而不理想的止痛效果既可能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又可能导致血压过高、加重心功能不全等全身性问题[7-8]。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酰胺类长效局部麻醉药物,对神经阻滞及镇痛效果较好,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的毒性较小,低浓度时,还具有显著的感觉-运动神经分离的特征[9]。罗哌卡因可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罗哌卡因能够通过对神经细胞产生作用,抑制钠离子通道,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产生止痛效果。此外,罗哌卡因有良好的运动阻滞效果,具有麻醉、镇痛的双重功效;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10],罗哌卡因的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均相对更低,安全性高。罗哌卡因用于气道表面麻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预防气道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拔管时、拔管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值更趋于正常,P<0.05;两组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咳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罗哌卡因用于气道表面麻醉,有效预防了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避免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安全性较高。需要注意的是,罗哌卡因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双向性的作用,在不同浓度范围内可发挥抑制和兴奋两种完全不同的作用,因此在麻醉时需注意考虑用量,在确保麻醉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用量和药物浓度,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1]张书力,李进,王加芳,等.不同局麻药气道表面麻醉抑制插管及拔管反应的效果比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16):4851-4853.

[2]王晓雨,刘环秋,许航,等.三种表面麻醉方法联合应用对全麻气管插管、拔管时应激反应的比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7):150-153.

[3]李荣,张中军,毛洪雅,等.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气道表面麻醉对气道插管及拔管反应影响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5):504-505.

[4]殷悦,王立伟,祖翠花.不同麻醉药物在气道表面麻醉时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8(3):360-364.

[5]武平,曾宪章,吕湘琪,等.罗哌卡因环甲膜表面麻醉对清醒气管拔管时反尖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5):506-507.

[6]刘剑锋,马凤亚.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在清醒气管拔管应用效果比较[J].医学信息,2015,28(41):94-95.

[7]张莉莉,袁福利,莫利求,等.利多卡因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2):174-176.

[8]赵海源,张宁,殷玲玲.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组方麻醉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16,27(24):3389-3392.

[9]王丙海.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对颅脑外科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躁动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8):896-898.

[10]高攀.食管癌手术行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6):631-633.

1005-619X(2017)11-1199-02

10.13517/j.cnki.ccm.2017.11.033

2017-06-08)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罗哌卡因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奥布卡因与丁卡因在喉镜诊疗中表面麻醉效果的系统评价Δ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基于模糊理论的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