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内涵与机制研究

2017-10-30 14:06王文华张卓
科学与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协同机制内涵

王文华+张卓

摘要:组织间知识协同能够提高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获取组织间知识协同对于成功实施开放式创新至关重要。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是组织间在知识方面的相互配合与协作,知识资源跨越组织边界的优化配置。基于Amit和Zott构建的价值创造来源理论,将组织间知识协同分为效率性知识协同和增长性知识协同。进一步对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机制进行研究,具体包括知识协同机会识别机制、知识协同利益激励机制、知识协同沟通协调机制、知识协同产权保障机制。最后对提高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提出对策建议。论文从知识协同角度研究开放式创新,拓展了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能够更为具体指导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内涵;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7.05.001

Abstract: Inter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synergy can improve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Acquiring inter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synergy is critical to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open innovation. The knowledge synergy of open innovation is a collaborative behavior for knowledge among organizations, and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knowledge resources across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 The inter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synergy effect is divided into efficiency knowledge synergy effect and growth knowledge synergy effect based on Amit and Zott's source theory value creation. Further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knowledge collaboration between open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including the cooperative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mechanism of knowledge,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knowledge, the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knowledge, and the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of knowledge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Inter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syner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collaboration open innovation, the paper develops the theory of open innovation as a specific guida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open innovation enterprises.

Keywords: Open innovation; Inter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synergy; Connotation; Coordination mechanism

开放式创新本质是知识创造和运用方式的创新。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企业成了知识广泛散布的环境的一部分,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不仅在企业内部寻找所需知识和技术,还跨越组织边界积极与其他组织联盟、合作,以获得企业内部所缺乏的知识资源,充分利用内外部知识的协同效应为企业创新创造价值。然而,企业仅仅获得外部知识而不能与内部知识产生协同效应,反而会增加企业与其他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成本,这对企业创新绩效会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开放式创新成功的关键是要获取组织间知识协同,组织间知识协同对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至关重要。现有文献鲜有将开放式创新和知识协同结合起来研究,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内涵是什么,如何获取组织间知识协同,组织间知识协同机制包括哪些,这些问题的研究较少。使得现有理论研究难以呼应企业开放式创新实践需求。本文将两者有机结合,试图对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进行探索性研究。

1 知识协同内涵

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间在知识领域的合作越来越频繁和紧密,协同管理逐渐应用到知识领域。Anklam首次提出知识协同的概念,他将知识协同称为第三代知识管理[1]。知识协同是将企业的商业模式、知识管理、技术创新以及网络关系联系起来构建一个系统框架的战略行为。Christopher阐述了知识协同的概念,在他看来,知识协同是多个企业主体相互合作、相互配合,进行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进行共同研发活动,取得比单独两个企业进行研发更好效果的一种战略行为[2]。Reddy指出知识协同思想目前还不成熟和完整。认为知识协同是将知识管理与协同管理进行融合发展起来的,是知识管理、协同管理与业务管理的结合[3]。从知识协同包含的内容和过程来看,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是知识协同的两个主要方面。由于知识共享是在组织这个环境里面的共享,因此,知识协同主要是从个体慢慢转向组织,再由组织到组织间这个过程。Inkpen指出组织间的知识协同促进了知识在各个组织间的流动和共享,组织中知识流动将不断改变组织的知识存量结构,促进组织知识创新,保持组织持续的竞争优势[4]。endprint

国内很多学者主要对知识协同概念进行了探析,陈昆玉从组织范围角度将企业的知识协同分为:企业内协同与企业间协同。企业内协同是指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产生的协同效应。企业间协同是指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的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产生的协同效应[5]。大部分国内学者主要从知识管理过程角度对知识协同进行定义。樊治平等认为知识协同是多个知识主体为获得新知识和改变组织知识存量结构而进行协同知识活动的过程[6]。吴绍波和顾新认为知识链上的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和流动就是知识协同,知识协同将会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和降低知识利用成本,提高知识利用范围和加快企业知识创新速度[7]。徐少同和孟玺认为知识协同不仅是知识获取和利用的传统活动过程,更强调知识要与企业各项业务相融合,强调知识促进企业业务活动的运行效率的提升[8]。陈建斌等从结果角度认为知识协同在微观上强调协作的“恰当性”,在宏观上强调效果的“增值性”[9]。

综合以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我们认为知识协同是组织间通过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组织间知识流动与协作,实现知识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有效配置,提高组织知识创新的效率和新颖度。通过进行知识协同,企业能够将内外部管理系统、核心技术以及客户关系进行动态整合,最大程度地获得商业绩效,帮助企业盈利。知识协同能够推动企业进行创新,加快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知识协同是组织间在知识方面的相互配合与协作,知识资源跨越组织边界的优化配置,从而产生2+2>4的协同效应,促进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开放式创新绩效[10]。

2 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内涵

从知识协同角度研究开放式创新,能够更为具体指导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提高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在知识逐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基础的时候,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将决定于企业知识协同能力,知识协同是组织间在知识方面的相互配合与协作,知识资源跨越组织边界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开放式创新绩效。陈建斌等基于资本增值角度构建了知识协同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将知识协同效益分为知识协同效果和知识协作效率两个构念[9]。其中知识协同效果分为社会资本增值和知识资本增值两个变量,社会资本增值和知识资本增值细分为显性资本增值和隐性资本增值;知识协作效率分为准确性和时效性两个变量。Amit和Zott构建的价值创造的四个来源即效率、互补性、新颖性和锁定效应[11]。Amit和Zott认为在一个知识生态系统里,组织间通过知识协同进行价值创造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组织间获取知识的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二是组织间通过知识的融合互补产生新的知识;三是组织能够获取有关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新颖知识;四是组织间的合作增强了组织间的沟通和信任。

由于效率性是强调企业获取外部知识效率和成本,而锁定效应强调企业之间长期合作产生的信任关系最终也是促进企业之间知识共享的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本文将这两个方面合并为效率性知识协同。新颖性主要强调组织通过开放式创新获取异质性的知识,而互补性强调异质性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融合产生新的知识,本文将这两个方面合并为增长性知识协同。因此,基于Amit和Zott构建的价值创造来源理论,我们认为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是组织间进行知识协同后产生的知识获取效率的提升和新知识的增长,具体分为效率性知识协同和增长性知识协同。所谓效率性知識协同是指企业通过与其他组织间的协同管理行为使得组织间交易成本降低,从而产生的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效率提升的效果,具体表现为较为容易获得外部知识、获取外部知识的成本降低、获取外部知识的时间缩短等。所谓增长性知识协同是指企业通过与其他组织间的协同管理行为,通过内外部知识融合产生与企业产品市场或技术相关的新知识,具体表现为企业新知识数量增加、原有知识的更新。由于组织间知识共享就会增加组织可获得的外部知识存量,提高外部知识获取效率,降低外部知识获取成本,因此效率性知识协同一般产生于知识共享阶段。而在知识整合阶段,由于内外部知识重组,将改变原有知识结构,促进新知识的发现,因此增长性知识协同一般产生于知识整合阶段。

3 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机制

知识协同机制是指以协同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协同管理方法、手段促进知识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演化,同时促使知识创新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按照协同方式进行整合,实现一致性和互补性。于淼以知识视角构建了开放式创新能力机制理论模型,包括知识配置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分别对应发现机制、孵化机制和加速机制[12]。本文认为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间知识协同机制包括知识协同机会识别机制、知识协同利益激励机制、知识协同沟通协调机制和知识协同保障机制。

3.1 知识协同机会识别机制

实施开放式创新企业首先需要分析企业内部的知识缺口和外部知识需求,从而确定企业知识协同的战略方向,寻找具有潜在协同机会的创新合作伙伴。对于开放式创新来说,在新知识创造过程中,企业必须发展能够整合和重构内外部知识存量和流量的能力。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大部分企业意识到技术与创新管理的重要性。选择、获取和传播企业内部知识被认为必须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创新经理应该具备识别外部知识战略价值的能力。这里主要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以及创新合作伙伴的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外部环境分析是企业主要通过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前沿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企业未来一段时间产品开发及技术研发的战略方向。内部环境分析是指企业分析内部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等内部条件,确定企业与领先技术、市场动态之间的知识差距,进一步确定企业具体的知识需求和技术需求。创新合作伙伴特征分析就是要在内外部需求驱动下按照协同目标寻找合适的创新合作伙伴、明确协同所需资源、营造所需协同环境[13]。合适的创新合作伙伴应该是与企业自身具有战略文化相容性、技术协同性的其他组织。战略文化相容企业之间在沟通交流、知识共享的成本较低,有助于企业与外部创新合作伙伴之间缔结协议,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技术协同性企业之间不仅容易理解和吸收对方的知识,同时企业之间知识的异质性和互补性有利于知识融合产生新的知识,提高企业产品创新新颖度[14]。endprint

3.2 知识协同利益激励机制

尽管组织间的创新合作具有潜在的和现实的利益,但仍然存在高度的复杂性。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往往具有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目标和利益,并且按照各自的想法做事,面临着组织间协调的巨大挑战。当公司做出战略决策,合作的公司不仅在内部取得一致,而且与其合作伙伴例如合作使命的履行尤其需要协调、凝聚和相互合作。因此,要实现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首先需要组织各方愿意投入知识与其他企业共享和交流。组织是否有意愿和动力投入知识与其他企业进行知识协同,一个最本质和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施开放式创新企业都期望能够在组织间合作中获得知识收益,而这种利益获得也会激励和驱动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知识的共享、转移和整合。因此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组织间合理的利益分配将会激励组织间进行知识协同,组织成员间不均衡的利益分配会成为组织间知识协同的障碍。开放式创新核心企业与其他组织在进行知识共享、协同创新和技术合作等创新活动之前,需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规定知识产权归属和组织间利益分配的规则。利益分配的规范性、透明性和均衡性将会促进组织投入更多的知识与其他企业共享,从而会有更多的知识协同机会,增加组织间的知识协同效应。近期研究表明,那些将外部知识成功整合到企业创新过程的企业往往表现出突出的组织特征:具有组织灵活性、促进知识流动的利益激励机制、强烈的重构现有的商业模式以适应开放式创新战略。

3.3 知识协同沟通协调机制

尽管组织间知识共享非常重要,但是有效的知识协同仍然具有挑战性。组织间的信任能够促进战略互动和知识协同。Szulanski等从交易成本理论和社会政治理论视角研究知识共享,认为组织间信任对于知识共享的极大重要性[15]。信任是组织间基于知识合作的基石。而信任需要组织间沟通协调慢慢积累起来,长时间沟通协调会培养双方的感情,增加组织间的社会资本,提高组织间信任度。因此,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成员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形成沟通协调长效机制,促进组织间信任与知识协同。一方面,组织间沟通协调可以促进信息在组织间顺畅流动,消除组织间信息不对称文化冲突,提高组织间合作的透明度,培养组织间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增强组织间知识协同的意愿和动力。另一方面,组织间沟通协调可以促进组织理解、消化和吸收外部知识。一般来说显性知识在组织间较容易转移和共享。但是组织的隐性知识具有组织粘附性和路径依赖性,通常表现为企业经验、惯例和文化等,难以模仿,只有组织间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观察和学习对方的行为方式,隐性知识才能够获取、共享和转移。组织成员间的文化相容、战略目标一致、管理风格相似会使得成员间容易沟通和交流,反之会成为组织间知识协同障碍。只有灵活的组织结构和开放的组织文化才容易通过组织间关系管理管理内外部知识。对于学习型组织来说,不仅需要能够预测、反应和领导变革、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且能够建立组织间非正式关系,开放新的沟通渠道和设计新的协调机制,鼓励自由的跨组织的沟通协调。

3.4 知识协同产权保障机制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处于一个有多个组织形成的复杂的知识网络系统,企业在利用其它企业知识的同时,也存在失去自身核心知识的风险。公司需要在保护其战略敏感性和重要的内部知识与获取外部知识的目标中做出平衡,使得公司对合作伙伴的开放变得复杂,由于创新活动天生的不确定性使得更为复杂。一些企业凭借资源共享和技术许可机会搭便车恶意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甚至提供虚假信息或者有意掩盖其自身技术存在的重大缺陷,学习并盗取他人的知识资产[16]。由于实施开放式创新企业与其他组织间是较为松散、动态的组织联合体,如果没有健全的知识协同保障机制,组织成员由于担心核心能力的丧失而投入较少或较差的知识,没有积极性进行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在知识协同过程中小心翼翼。建立完善的知识协同保障机制一方面需要科学准确地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开发评估知识产权价值的工具和手段,以便准确了解自身知识产权的价值。另一方面要组织间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订立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契约,避免企业核心知识泄露造成的巨大损失。王雎认为,开放式创新中,知识占有中的知识基础性风险在于:基于创新者潜在的利益冲突,如何在促进知识融合与分享的同时避免机会主义行为,保证创新利益的合理分配,使开放式创新能够持续进行,并且认为关系性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联结机制,既保证创新利益的合理分配与获取又能吸引新的创新者不断加入[17]。

4 提高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对策

4.1 注重内外部技术协同是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的核心

开放式创新就是要获取外部技术,外部技术获取会形成企业技术多元化,技术多元化通过范围经济和知识分享效应会加快创新速度和提高创新新颖度,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绩效增长;但是过高技术多元化会引起协调成本增加以及企业核心能力缺失的弊端,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效应。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两面性表明,获取外部技术不仅需要关注外部技术的多样性,更要关注于外部技术与内部技术知识的匹配,只有两者相互协同才能最大化获取外部技术价值。开放式创新成功的企业一般在外部技术选择上既与内部研发保持一定的异质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在较为宽泛的技术领域是相关的,但是在较狭窄的技术领域具有差异性。这样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之间达到知识协同,两者之间的协同互补效应会达到最优。例如我国最大的干货集装箱制造商中集集团在并购安瑞科能源公司就考虑了两者技术的协同,即中集集团现有的罐箱储运技术与安瑞科的压力容器技术既相关又优势互补,从而能够向市场提供更多的创新产品。在技术日益呈现复杂性、集成性和多学科性特点的今天,技术后发企业要想实现技术追赶就要在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之间的技术维度找到平衡点,实现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的协同作用。

4.2 强化组织间沟通交流為合作双方创造“锁定效应”endprint

所谓“锁定效应”是指合作双方有进一步合作的动机和意愿,体现了合作双方的忠诚度。这就需要合作双方提高互动频率,强化关系管理和沟通机制。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实施开放式创新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组织间冲突导致合作失败。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要选择与内部研发相匹配的外部技术,而在获取外部技术之后要强化组织间的组织协同,建立一种交互式的跨组织沟通机制,尤其是利用新技术的便利,拓展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加强组织间的实际合作,藉此不断增进成员互信,促进有用知识的跨组织析出、流动和共享。组织间关系管理与利益分享也为未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合作双方参与的路径依赖性,提高了双方的信任度与退出的转换成本。例如中集集团与浙江大学之间的合作研究“应变强化项目”,公司派出大量的技术人员前往浙江大学学习,与浙江大学研究人员之间在理论学习、材料选择和小容积罐实验等方面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形成亲密的合作关系,保持频繁的协调和互动,从而顺利完成了“应变强化项目”的合作研究。

4.3 組织间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是企业获取组织间知识协同的必要路径

组织间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会促进企业获取组织间知识协同效应,是企业获取组织间知识协同效应的必要路径。企业因知识共享能够以较低成本和较快速度获取所需技术知识,从而产生效率性知识协同效应;企业因知识整合而能产生较多较新颖的技术知识,从而产生增长性知识协同效应。组织间的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将改变企业的知识存量和知识结构,从而为企业带来新颖的知识和技术,加快了企业新产品开发速度和提高了企业产品竞争力,从而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例如常州亚玛顿公司通过与中科院等单位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与其他组织间的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使得亚玛顿公司能够随时共享纳米材料的技术与知识,并与企业内部技术知识进行整合重构,从而为企业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技术。近年来公司生产出厚度小于2毫米的超薄物理钢化玻璃,亚玛顿的这项产品解决了原玻璃制品普遍存在寿命短、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一突破,使得被美国康宁和日本AGC垄断的高端手机屏市场将出现变局。因此,企业在实施开放式创新过程中,要评估创新合作伙伴在战略目标和动机与自身的相似性,在企业文化与自身是否相容,通过各种知识协同机制,组织间充分进行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这样才能获得最大化知识协同效应,取得组织间合作的“双赢”局面。企业需要与外部创新合作伙伴具有较强的合作意愿,积极沟通交流从而整合利用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融合产生新的知识和技术。总之,企业在吸收外部技术知识企业应设计激励机制促进企业与外部技术供给主体的合作意愿,加强沟通协调以获取外部技术知识价值,以促进组织间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

参考文献:

[1] Anklam P. Knowledge management:the collaboration thread[J]. Bulletin of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 28(6):8-11.

[2] Christopher D.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outsourcing environment: People empowering people[J].The IUP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12,10(2):61-87.

[3] Reddy S G.What is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management or CKM[EB/OL]. 2008.http://ezinearticles.com/.

[4] Inkpen A C.Learn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strategic alliance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15,16(2): 223-229.

[5] 陈昆玉, 陈昆琼.论企业知识协同[J].情报科学,2002,20(9): 986-989.

[6] 樊治平,冯博,俞竹超.知识协同的发展及研究展望[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28(11): 85-91.

[7] 吴绍波,顾新.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的知识协同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29(8): 83-87.

[8] 徐少同,孟玺.知识协同的内涵、要素与机制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3, 31(7): 976-982.

[9] 陈建斌,郭彦丽,徐凯波.基于资本增值的知识协同效益评价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4, 35(5): 35-43.

[10]储节旺,张静.企业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的作用、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研究[J].现代情报,2017,37(1):25-30.

[11]Amit A,Zott Z.Value creation by knowledge-based ecosystems:evidence from a field study[J]R&D Management,2012,42(2):123-147.

[12]于淼.基于知识视角的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3):110-116.

[13]吴悦,顾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过程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2(10): 17-23.

[14]陈劲,阳银娟.企业知识伙伴的理论基础及内涵[J].技术经济,2013,32(7):1-3.

[15]Szulanski et al. When and how trustworthiness matters: knowledge transfer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causal ambiguity[J].Organization Science,2004,15(5):600-613.

[16]唐方成,仝允恒.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软科学,2007(6):58-62.

[17]王雎,曾涛.开放式创新:基于价值创新的认知性框架[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2):112-125.

(编辑:姚英)endprint

猜你喜欢
开放式创新协同机制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探析“三网联动”品牌传播机制
协同机制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新经济时期高校纪律检查与业务监管协同机制建设的探索
开放式创新与合作创新的比较研究
企业风险投资(CVC)对于开放式创新战略目标的实现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吸收能力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作用的产业差异性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