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与改进

2017-10-30 17:49王东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情感

王东

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会更注重学生的应试教育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变成了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师自导自演的独角戏。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伤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只有回归语文课本,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强调了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阅读,构建自己的语言知识体系,提升自己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并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在与文本的情感碰撞和与教师的平等对话中得到提高,但这种提高与学生内心的情感领悟密不可分。因此,如何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教育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程三维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提出了要求。但是在现实教学中,面对分数等外部的压力,很多时候,教师和学生不得不屈从于应试教育的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大大减少。

阅读教学中以讲代读、肢解文本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阅读的情感体验。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还经常把学生阅读的时间放到课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阅读时间和效果常常是得不到保障的。而在授课时,教师又只是围绕课本,结合教参,谈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而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的感受。由于学生没有阅读课文,或阅读的时间少,就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维走,而无法产生自己对作品的獨特感受。因此形成了教师一人主导课堂而学生却成了教学的附庸的局面。这将严重降低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这种僵化的阅读满足不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我们应该让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对作品有所感悟和思考,加深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受到作品的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在课文的分析方面,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经常会把一篇很有思想见地、饱含作者情感的课文肢解成字词、修辞、主旨等零散的知识点。最终,阅读材料不再是作者知识情感的载体,而成了让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死板的教学模式和支离破碎的阅读作品是很难让学生对阅读教学产生兴趣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本质没有清醒的认识。阅读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形式,我们过分功利化地强调学生阅读的应试水平,就会导致阅读教学的技术化倾向,从而忽视了它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以及对构建人的精神世界的价值。

阅读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也离不开教学过程对学生心理的引导,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要用人类美好的精神世界为学生健康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究竟怎样正确地进行阅读教学,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呢?

首先,阅读教学必须重视“读”。教师的讲解分析要为指导阅读服务,重点是学生自己的“读”。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把握课文,从而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使阅读训练达到我们期待的效果。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不能以教师的讲解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解读。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理解和体验,就会深入课文,对课文产生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就会受到作品中正能量的影响,获得美的体验。我们要反复诵读经典作品,在阅读中感受它的魅力。在已经粗知文意的基础上,细细品味整篇作品,抓住最能打动人的语言、动作、情节,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化抽象文字为真实感受。

其次,教师要多为学生推荐那些经典作品,抵制低俗读物。经典作品是人类在探索自然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它们可以塑造学生高尚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而低俗读物更多是一种快餐文化的产物,它们会让人意志消沉、精神麻痹。一个人最怕精神贫血、思想缺钙。只有肥沃的精神土壤,才能孕育出理想之花。那些有教育意义的阅读材料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能力。阅读教学就是要通过阅读,挖掘作品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情感。学生学习课文不光是学习课文的知识点,也是在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伟人和英雄身上的正能量会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完善、提升。

再次,教师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教育学生。教师要达成情感目标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匠心独运地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的情感就会不知不觉地融入文章中。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以采用默读、朗读、讨论以及表演的方式阅读、体会作品。在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三者的心灵碰撞中,阅读教学的情感教育才会真正取得实效。

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一切情感的发生都来自生活本身。学生的情感体验来源于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直观感受,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理解、感受阅读材料至关重要。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闭塞,他们直接接触社会生活的途径很少。他们的信息来源主要是网络,这与实际的社会生活还有很大的差距,在阅读一些作品时,他们会产生经历、认知和情感上的隔膜。

王国维说过:“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具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分为三种:教育、德育、美感是也。”语文教师要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在阅读教学中牢牢抓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塑造他们的理想人格,引导他们去追求美。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下的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为本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卢家楣.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县第六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情感移植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