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脸香蘑液体发酵液抗菌活性研究

2017-10-30 10:55张丽丽王兰英唐萌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18期

张丽丽 王兰英 唐萌

摘要:采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对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的发酵液进行萃取,并进行了花脸香蘑发酵液的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花脸香蘑胞外小分子乙酸乙酯相对所选菌种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效果较好。而小分子的正丁醇相的抗菌效果不稳定,花脸香蘑的胞外小分子对G+、G-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花脸香蘑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

关键词: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液体发酵;抗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8-3528-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8.034

Abstract: Using different organic solvent extracting of Lepista sordida fermented liquid,and the fermented liquid of Lepista sordida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e extracelluar small moleules ethyl acetate phase extracted from Lepista sordoda has certain inhibition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the selected strains and the effect is relatively good. However,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the small molecules n-butyl alcohol phase is unstable. The extra cellular small molecule of the lepista sordida has certain inhinition effect on G+ and G-,which manifests Lepista sordida has a wide range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Key words: Lepista sordida; liquid fermentation; antibiotic activity

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又名紫香花脸蘑,隶属于伞菌目(Agaricales)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香蘑属(Lepista),其子实体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食用菌[1-3]。但人工栽培的花脸香蘑存在子实体易碎、不易运输等缺陷。花脸香蘑的发酵培养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极大地降低了花脸香蘑的生产成本、增大了产量,具有很高的市场潜力。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材料 花脸香蘑,由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化学与药学系实验中心提供;牛肉膏,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琼脂粉,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蛋白胨,广州学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水乙醇、氢氧化钠(分析纯),广东省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氯化钠(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供试菌,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枯草芽孢杆菌CMCC63501、地杆菌ATCC33117、黏质沙雷氏菌ATCC43424、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杆菌。

1.1.2 仪器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烘箱,DHG-9140A型,上海—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气浴恒温振荡器,ZD-85型,金坛市医疗仪器厂;恒温培养箱,HPX-9272MBE型,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1.2 方法

1.2.1 指示菌的制备 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枯草芽孢杆菌CMCC63501、地杆菌ATCC33117、黏质沙雷氏菌ATCC43424、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杆菌采用LB培养基接种,37 ℃恒温培养24 h,涂布培养法测定其菌液浓度,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09 CFU/mL菌悬液。指示菌于4 ℃冰箱保存待用。

1.2.2 胞外小分子的制备 花脸香蘑胞外小分子的制备流程如图1所示。将花脸香蘑接于发酵培养基中,120 r/min摇床培养5 d。乙醇沉淀多糖后的发酵液上清液浓缩至原体积,1∶1分别加入乙酸乙酯及正丁醇,反复萃取3次,获得小分子乙酸乙酯相及小分子正丁醇相浓缩10倍备用。

1.2.3 抗菌活性的测定[4-10] 将活化好的菌种悬液用移液枪取1 mL加入50 ℃左右未凝固的培养基中,混匀备用。定性滤纸片以打孔器制成直径6 mm的圆形纸片,121 ℃、0.103 MPa 蒸汽灭菌20 min。用鑷子夹取浸透小分子乙酸乙酯相及小分子正丁醇相的6 mm圆形滤纸片放于培养基上,并将浸透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试剂滤纸片作为空白对照放于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皿共放4片滤纸,各纸片中心相距应大于24 mm,纸片中心距平板内边缘应大于15 mm。避免镊子触碰培养基,以免造成交叉感染或培养基破损。将培养皿倒置,于32 ℃培养24 h。培养结束后,取出并分别测量滤纸片抑菌圈的直径大小、拍照并记录试验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利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花脸香蘑发酵液抑菌物质,以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地杆菌、黏质沙雷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作为指示菌,对花脸香蘑发酵液进行抑菌作用研究。结果(图2、表1)表明,提取的花脸香蘑胞外小分子乙酸乙酯相对所选菌种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效果较好,其中对黏质沙雷氏菌(-)的抑制能力最强,抑菌圈达到12 mm,对铜绿假单胞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抑菌圈达到10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抑菌圈都达到9 mm。对地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有抑制效果,抑菌圈为8 mm。而花脸香蘑胞外子小分子的正丁醇相的抗菌效果不好,对大肠埃希氏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抑菌圈达到10 mm,对其他指示菌均无效果[11-14]。endprint

3 小结与讨论

花脸香蘑胞外小分子乙酸乙酯相对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地杆菌、黏质沙雷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效果较好,其中对黏质沙雷氏菌(-)的抑制能力最强,抑菌圈达到12 mm,对铜绿假单胞菌(-)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而花脸香蘑胞外小分子正丁醇相的抗菌效果不好。花脸香蘑胞外小分子乙酸乙酯相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而正丁醇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可见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同一细菌有不同的抑菌作用,说明花脸香蘑中存在着不同溶解性的抑菌物质,为进一步的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具体化学成分打下基础[15-17]。

通过对花脸香蘑胞外小分子物质的抗菌活性试验发现:花脸香蘑的胞外小分子对G+、G-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说明花脸香蘑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这与张京良等[9]的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 LS7的鉴定及其发酵液抗菌活性分析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说明可以对花脸香蘑抑菌活性深入研究,开发天然防腐剂。

花脸香蘑的发酵培养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极大地降低了花脸香蘑的生产成本、增大了产量,具有很高的市场潜力。花脸香蘑抑菌效果较好,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综上所述,花脸香蘑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以期为花脸香蘑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先运,江家志,罗心毅.花脸香蘑酯酶同工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8):9593-9595.

[2] 邓功成,王 经,赵 洪,等.花脸香蘑菌丝体发酵条件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03-12405.

[3] 刘艳如,吴小君,郑永标.发酵时间对花脸香蘑抑制水稻细条病病原菌活性的影响[J].福建农业科技,2012(12):47-49.

[4] 胡先运,李香莉,张勇民,等.花脸香蘑菌丝体氨基酸分析[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7,29(1):51-52.

[5] 王劍锋,白 涛,饶 军.花脸香蘑液态发酵条件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7,26(4):44-46.

[6] 谢福泉,林远崇,蒋陈军,等.野生花脸香蘑人工控制条件栽培技术初探[J].菌物研究,2007,5(2):89-92.

[7] 张京良.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液体发酵及代谢产物的研究[D].山东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8] 刘法显,于长青,姚 笛,等.花脸香蘑菌丝体发酵条件的优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37(22):169-172.

[9] 张京良,李 蓉,孙炳竹,等.花脸香蘑功能饮料的研制[J].食用菌,2010,32(2):61-62.

[10] 孟 玲,王丽华,黄 芳,等.花脸香蘑菌丝体培养特性的研究[J].食用菌学报,2010,17(3):41-45.

[11] 张京良,李 蓉,江晓路.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 LS7的鉴定及其发酵液抗菌活性分析[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0, 29(6):948-951.

[12] 彭卫红,王 勇,甘炳成,等.野生珍稀食用菌花脸香蘑菌丝体培养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4):515-517.

[13] 秦 丹,孔 超,孙效乐,等.花脸香蘑粗多糖对雏鸡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J].食用菌学报,2013,20(2):37-41.

[14] 胡七金,谢福泉.花脸香蘑Le.s0529-1菌株的特性与熟料袋栽技术要点[J].浙江食用菌,2008,16(2):15-17.

[15] 华秀红,宋金俤,刘 超,等.四株野生花脸香蘑的人工驯化栽培试验[J].浙江食用菌,2008(5):13-15.

[16] 孟 玲,黄 芳,赵 晨,等.花脸香蘑发酵全液多糖提取条件的研究[J].食用菌学报,2009,16(4):61-63.

[17] 刘法显.花脸香蘑液体发酵及其多糖的提取和免疫活性初步研究[D].黑龙江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