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机制与应用对策

2017-10-30 07:18顾红霞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大学生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微信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大学生使用微信的需要理论及动机,然后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微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最后详细探讨如何发挥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微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进入新媒体时代。微信作为重要的新媒体在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有知识的年轻一代,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是最先接触和应用微信的主要群体。微信基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具有时效性、社交性和娱乐性特点,可以充分满足大学生各方面、各层次的需要,已成为大学生日常交流和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不可否认,微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显著的消极影响。因此,研究微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式,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对新媒体背景下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使用微信的需求理论及动机

1.满足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是人们的基础需求,指人们对衣食住行的需求。大学生通过微信钱包可以进行网上支付,随时随地购买需要的日常用品,可以生活缴费、滴滴出行和发红包等,也可以直接从网上订购电影票、火车票等,满足生理需求。

2.满足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指个体对舒适、安全的需求。大学生利用微信进行网上交友,聊隐私话题,受网络安全的保护。这种交友聊天模式可以大大减轻他们面对面交友的压力,从一定程度上获取舒适感,满足安全需求。

3.满足归属需求

归属需求指个体对融入集体时渴望被人关注的需求。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人际交往需求,而微信可以让他们随时随地和亲朋好友进行情感交流,减少孤独感。微信附近的人和摇一摇等功能,可以让大学生结交新朋友,满足归属需求。

4.满足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指个体对自尊、自信和受人尊重的需求。微信负责人张小龙在推广微信基本概念时说,微信是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服务的,成千上万的用户在微信中没有年龄、文化以及性别的区别。即大学生在微信上结识新朋友后,可以自由平等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在表达看法的同时,增强自信心,满足尊重需求。

5.满足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指个体对充分展示自我、发挥潜力的需求。在需求五层次中,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大学生在微信上可以自由发挥观点,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近几年大学生开始出现在微商的市场中,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用微信做微商,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二、微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1.微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首先,微信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具有平等性和开放性的社交平台。走进大学,大学生将面临一个陌生的环境,微信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微信不仅可以让朋友快速了解自己,加深友谊,还可以增加朋友之间的话题,增强归属感。大学生在陌生的环境中,因为有微信的存在,不至于出现人际交往上的障碍。

其次,微信隐私性较强,大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难免遇到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很多人因为爱面子不愿当面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时,他们可以利用微信隐私性的特点,与他人进行充分交流,或寻求心理导师的帮助,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保持身心健康。

最后,微信的附加功能可以让大学生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并分享心情。大学生可以在微信朋友圈发表自己的心情,同时可以让微信好友看到自己的状态。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发布模式,除可以满足大学生追求简短阅读的需求外,还可以满足大学生宣泄心理不满的需求,增强他们的存在感。

2.微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微信在为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还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危害。微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大学生容易沉迷于微信。微信具有交友、购物和游戏等多项功能,大学生因抵触现实生活,容易沉迷于虚拟的世界当中。这样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业,还会产生孤僻等不健康心理,严重时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二是微信让大学生交流方式虚拟化、单一化。微信发布的初衷是让人们拥有更丰富的社交方式,但部分大学生过分依赖微信这一虚拟世界,导致长期不与人面对面交流,久而久之影响与人的正常交往,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三是微信会为大学生带来负面信息。微信在为大学生提供信息时不具备筛选功能。大学生除可以从微信中获取有用信息之外,还会看到各种传言或负面信息。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且正处于追求个性的年龄段,对信息不具备鉴别能力,久而久之会受其影响。

三、发挥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積极作用的对策

低成本、高效率开展教学活动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收取教学成果的保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选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只有选对方法才能避免出现片面性、盲目性教学。面对微信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影响,教师可以沿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以选用“微时代”下新型教育方法。

1.充分发挥微信在德育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想品德课和辅导员的日常训导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应充分发挥微信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价值,谋求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和微信进行有机结合。思想品德包括思想、心理和行为三部分。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占有一定地位。虽然思想品德是通过大学生的行为来得到反映,但行为是受心理活动支配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相一致。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微信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例如,可以设置微信公众号,并在上面放置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微课”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也可以设置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讨论话题,开展师生交流,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人的心理规律对行为的影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endprint

其次,辅导员要积极发挥微信平台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人们的心理活动不是短时间形成的,会受多方面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执行者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目前我国大学校园内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开展较少,所以这一重任会落在辅导员身上。尽管辅导员和大学生接触较为紧密,但是大学生往往不愿意就自己的心理问题与辅导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因此,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的交互性特点,将其作为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桥梁,利用微信掌控大学生的心理动向,并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疏导。

2.充分发挥微信与大学生社会活动的契合性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唯有如此方能获得实效。大学时代是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另外,微信作为社交领域的重要新媒体工具,已经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因此,充分发挥微信与大学生社会活动的契合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对实施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首先,将传统团体活动与微信相结合。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不仅需要完成学校规定的专业性课程,还要通过各种团体活动加强人际交往能力,以便适应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基于微信在人际交往和信息传递方面的交互性特点,应将微信大胆应用于学生的团体活动中。例如,高校可以通过组建微信群,摆脱传统团体活动在时空方面的限制,方便全体师生参与。同时,将微信用于团体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团体活动的趣味性,有利于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拓展人际关系。

其次,将微信应用于大学生的就业过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不仅能使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就业中面临的问题,还有利于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进行角色转变。将微信用于大学生就业过程,可以发挥其信息传播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此外,微信的应用可以强化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直接互动交流,为人才的双向选择提供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

3.引导和培育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微信也不例外,其不仅可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如果应用不好,还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微信已经是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媒体工具,它不仅可以交友、聊天、玩游戏和购物,还可以理财、支付,功能强大。但是,微信也给大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沉迷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等。过度依赖微信会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降低其对现实生活的积极性,使其无法对自己的未来做出明确规划。

显然,要充分发挥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正面作用,不仅需要高校、教师和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参与,更需要大学生自身进行内部建构。鉴于微信负面作用的出现主要源于大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所以教育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让大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體验和自我控制,主动选择正确的思想。自我教育的内容由自我认知、自我驱动、自我监控、自我反馈以及自我发展五方面构成。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自我教育能力,只有在使用微信时具有主观能动性,才可以从繁杂的信息中选取正面信息,获取正能量。

四、结语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网络技术与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发展造就了微信这一新媒体平台。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渗透和普及要求高校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式,适应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教育问题的新动向。因此,将微信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谨防其负面作用和影响,做好大学生的引导工作,采取有效举措,充分发挥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申洋,蔡晓军.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以赤峰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3-225.

[2]贾倩,方鸿志.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6(3):55-57.

[3]田薇.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16(16):237-238.

[4]杨竟楠.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139-140.

[5]乔海英,张朝红,李明月,杨鹏,马香丽.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为例[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77-79.

作者简介:顾红霞(1972—),女,河南南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信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微信
微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