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交传中自我修正现象的研究*

2017-10-31 05:32张含笑李志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外语与翻译 2017年3期
关键词:译员口译修正

张含笑 李志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英汉交传中自我修正现象的研究*

张含笑 李志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目前,口译中自我修正现象的研究相对较少,如何正确看待自我修正现象让口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困惑良多。本文研究英汉交传中的自我修正现象,以第六届“海峡两岸”英语口译大赛华中赛区湖南选拔赛会议口译环节选手译文为研究材料,并结合平时学习和口译实践。总结自我修正现象的类别,找出出现的原因,最后提出口译过程中减少自我修正现象的应对方法,希望可以对前人研究予以补充,为参赛选手提高口译流畅性方面提供帮助。

英汉交传,自我监控,自我修正

1.自我修正的定义

Jefferson(1974:181-199)最早提出“修正”一词,作为“改错”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主要描述话语行为。后来,在The Preference for Self-correction in the Organization of Repair in Conversation一书中,Schegloff,Jefferson&Sacks(1977:363)区别了“改错”和“修正”的概念。“‘改错’主要是指用正确信息代替错误信息,而‘修正’不仅指对错误信息的改正还指对其他各种不恰当表达的修改”。根据The Encyclopedia of Applied Linguistics中对自我修正的定义,自我修正是口头表达的一种特点,说话者对说过的话或正在讲的话做出调整,这种调整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调整。“话语自我修正指的是说话者在同一话轮之内自发纠正自己话语的行为”(Pillai 2006:114-126)。这些研究当中,影响最大的是荷兰心理语言学家Levelt的研究。Levelt曾提到过显性修正(overt repair)和隐性修正(covert repair)。前者是对已说出的话语进行修正,例如,对改正用错的词语,修改用错的时态,改正理解有偏差的信息,这些都有证可考。而后者是在话语发出前就已完成,较难考证。

实际上,较之一般话语修正,考察口译中的自我修正现象,更容易形成理论化、系统化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英汉交替传译中自我修正现象,选取比赛选手的译语输出资料,并结合作者的学习和口译实践,考虑到英汉交替传译的特点和比赛资料的特殊性,本文中的自我修正主要指译员对自己汉语译语中与英语原文信息不符,理解不当造成汉语表达不当,时态错误等偏误所做的修改和订正。“译员产出过程中因重复、延迟或错误启动、犹豫、改述和替代而导致的停顿都是自我修正的体现。”(曾记,洪媚2012:69)

2.自我修正的分类

在研究者构建的众多话语产出和监控模式中,Levelt的言语产生三阶段模式接受最为广泛,也最具有影响力(Pöchhacker 2009),主要内容是:“概念生成器”(generator)生成“前语言表达信息”,该阶段负责监控信息是否恰当,即产生的信息是否与话语规划一致;前语言信息接着进入“系统阐述器”(fomulator),它在语音、词形以及语法上将信息编码成内部话语,该阶段监控发声前的信息,也称隐性或前语言监控;最后由“发声器”(articulator)产出我们听到的话语。Levelt(1983)将话语修正类型分为不同信息修正(different information repairs)、恰当性修正(appropriateness repairs)、错误修正(error repairs)、隐性修正(covert repairs)以及其余信息修正(rest of repairs)。Kormos(1999)在相同领域进一步研究话语修正的分类。Kormos根据Levelt的分类,对错误修正做出细化分类,具体到了词汇、语法、语音错误修正。Levelt和Kormos的分类适用于一种语言(母语或二语)内的修正,对于各修正类型的涵盖度和区分度较好。

曾记、洪媚(2012)曾指出,口译涉及语际间意义转换,源语是译员规划言语时前语言信息的依据与来源,有必要在分类系统中引入。这样不仅兼顾了口译话语产出的特点,也有助于研究者在分类时作出客观判断。如不同信息修正,在Levelt(1983:41-104)的分类框架中是指说话者在输出的过程中,监控到当前产出与前语言规划有异,决定重新编码不同信息而造成的修正,而前语言规划无法外显观察。改进的分类系统假定原文是译员进行话语信息规划的依据,理想状态下成功的话语产出,即译员在输出时实现对原文内容的准确再现。如果发现口译修正源于输出信息与原文相比有误、为原文所无或有遗漏,即可判断译员进行了不同信息修正(曾记、洪媚2012:69)。表1的口译自我修正分类保留Levelt(1983:41-104)分类系统的框架,但对不同修正类型进行重新定义:

表1 (曾记、洪媚2012:68-70)

3.数据统计及分析

3.1 数据统计

本文材料来自第六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华中赛区湖南选拔赛,参赛者均为英语专业大四学生或研究生。现场交替传译环节邀请中外发言人,模拟真实场景,能最大限度模拟现场口译的氛围和压力,可以让选手的思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自我修正现象表现得十分充分,有利于观察和分析。

大赛原文将近200个单词,由一位英国人现场朗读,分两段进行,讲话人一停,选手便开始现场口译。会议交传涉及到两种语言之间的意义、内容、结构之间的转换,尤其是英译汉。由于汉语是参赛选手的母语,他们很熟悉母语的发音,再者,汉语没有严苛的语法规则,所以英译汉交传中自我修正现象很少涉及语音错误修正和语法错误修正。因此,根据英汉交替传译的特点,基于会议口译环节的30位选手们自我修正情况的统计,作者发现30位选手的自我修正总次数达到139次。此外,对选手们的修正类型根据上述新定义进行分类统计,统计表如下:

表2

3.2 数据统计

表2显示,选手们在听取不足200词的英文原文后,累计出现229处错误,此处略去停顿的例子。在这些错误中,30位选手进行139次修正,修正率达60.7%。其中不同信息偏误153处,修正95处,修正率达62.1%;恰当性偏误73处,修正41处,修正率达到56.1%;语音错误最少,只有3处,而且全部得到修正。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所有自我修正类型中不同信息修正最多,而且种类繁多,值得进一步细致分类。

3.3 实例分析

本节中,作者对不同信息修正做进一步归类,并选取典型的例子。

1)常识性修正

例6 This growing relationship is measurable too in financial terms.

Contestant(C):而中国和美国——而中国和英国的关系也体现在金融贸易上。

例7 Chinese communitieshave long existed asrespected and cherished present in British cities.

C:中国对英国来说一直是一个友好的城市——一个国家

例8 up 17%on the year 2000.

C:比2000年——比两千年增加了17%

例9 All of these are of difference from 1972,when the UK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irst exchanged ambassadors.

C:所有这一切都是在1927年——1972年中英两国开始交换大使开始的。

上述例子都是对常识性错误的修正。例6中的错误是已知信息错误,暂且也归为常识错误。本文内容是关于中英两国关系的,且例句6出现在第二个段落,这种修正现象完全可以避免;甚至,此种修正不仅不会对译员的现场表现加分,反而会显示出译员的不专业,因过度紧张导致口译任务失败。再如例7中的错误修正,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但是会给人留下不专业的印象。对于例句8,这种表达不算错误,无需修正,而且修正前后效果基本没有变化,在表达意义和方式的传递上也几乎没有差别。这样的修正没有意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负面影响,不仅打断语流,破坏流畅性,而且浪费时间,耽误下面信息的及时传递。例9属于历史常识性错误,同例6一样不应该出现,这种错误的出现,再度提醒译员“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2)延误性修正

例10 British exports to China last year were at 3.72 billion pounds.

C:在今年——在英国向中国投资了有77.2亿英镑在去年。

此例中,选手对出现的错误并没有立即修正,而是选择了放在一组完整意群后修正,这种修正可成为延误性修正。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译者有意而为,为了意群完整性,选择在恰当的位置进行修正;也可能是无意为之,讲完了一个意群,才发现自己刚刚的信息有所偏误,才进行修正。两种情况中选手均已听到原文信息并正确记录下来。这是一处时间状语,他在修正时,并没有像大多数选手那样使用了“编辑词”(editing phase)(Levelt 1983:45)“嗯……”、“呃……”,而是丢弃自己刚刚说出的一个时间状语,直接转入一个全新的句子并修正时间。修正后的句子比原先更贴近原文(last year),单从自我修正产生的效果上看,这个修正的作用是积极的,修正了原本明显的错误。

3)反复修正

例11 Chinese communities have long existed as respected and cherished present in British cities.

C:英国人听说中国——听说关于——听说在社会上——中国已经存在了很久。

尝试修正的标识是反复重复“听说…….”这个词语,选手试图译出一句合理并符合原文的译文,但最终结果虽然逻辑并没有什么错误,与原文信息相比偏差还是很大。这种反复尝试修正,但最终结果不仅无效,反而降低了整体流畅性。在口译研究中,译员意识活动中的概念成分很大程度上无法通过外显的方式予以考察,于是“在自我纠错和起步失误中显现出来的输出规划和监控等产出过程引起了心理语言学家和口译研究者的浓厚兴趣”(Pöchhacker 2009:125)。在观看这个选手现场口译视频时,作者发现这个选手在反复修正无果后,便接着进行下面信息的口译。反复修正之后并没有达到预期,这与选手的输出规划有很大关系,虽然已经监控到自己的错误,但是脑中并没有规划好接下来要输出的话,也同样不能达到预期修正效果。

例12 All of these are of difference from 1972,when the UK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irst exchanged ambassadors.

C:自1972——直到1972——自1972年以来,中英两国第一次互换大使就已经开始。

此例表现是对时间状语的反复修正,选手不知道1972这个时间在原文中是一个固定的时间点还是一段时间的开始或者终点,所以进行了反复修改。修正之后,逻辑意思表达更加准确,理论上是有效的修正。

4)编辑词误用修正

例13 But today,moreandmoreBritish peoplearevisiting China to see for themselvesthe new dynamism ofgreat cities,

C: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哦不——英国人来到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亲自感受城市活力。

选手在此例修正中使用了特殊的编辑词“哦不”。一般自我修正使用的编辑词是“呃……”“嗯……”。而“哦不”、“啊,不对”这样的编辑词不适合在口译过程中使用,会让观众感觉译员很不专业而且工作态度不认真。选用此类词可称为误用编辑词。观看视频时,发现这个选手非常紧张,也可能是为了节省时间,现场口译的语速非常快。就接受性来说,“哦不”也要低于“嗯嗯啊啊”的接受性。“嗯嗯啊啊”没有给译文添加新的信息,而“哦不”添加了一个否定的成分。虽然,两种编辑词原则上都不可取,但情急之下,使用“嗯嗯啊啊”比“哦不”更易接受。

以上四种自我修正现象出现的频率最高。当然,选手也出现其他的修正类型,但是大部分修正是由于选手当场紧张的情绪造成,修正行为的发生几乎是条件反射,系统研究较繁琐。所以,本文挑选选手发生的典型现象作为研究载体。

4.自我修正现象出现频率和选手得分的相关性

为了寻找自我修正现象出现的频率与选手成绩的关系,作者对典型选手自我修正现象出现的频率及其得分做了统计和归纳(见表3)。

图1根据表3做出柱状图。通过观察图表,可看出,修正频数和得分并不是成正比,得分最高的选手也不是修正次数最少,而分数最低的选手修正次数却为零。得分最高的17号选手,共修正6次。通过观察他的修正情况发现,17号选手没修正的部分几乎全是正确信息,流畅性好,而且6次修正均很好地传达了原文意思,修正了错误或者表达不当的地方。得分最低的24号选手,共修正6次。这位选手的当场表现不佳,表现紧张,信息传递偏误较大,修正的部分也是反复无效修正。所以分数不是很理想。30位选手中只有22号选手整场口译中无一例修正,但是得分倒数第二。这位选手现场表现还算冷静,但是信息几乎全部偏误,并无一例得到改正。

表3

图1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自我修正并不是直接和口译结果相关,它主要影响选手的流畅度方面。选手只有在秉着正确传递信息的前提下进行自我修正,才能对口译结果带来积极的影响。所以,在保证信息正确的条件下,自我修正次数越少,口译成绩才会越理想。

5.自我修正现象出现的原因

Poulisse(1997:324-328)表示,语言是在一系列心理活动共同加工下获得并发出的。本文探究的自我修正现象是发生在口译过程中,同样是一种语言活动,所以从心理语言学方面寻找现象出现的原因。Kormos(1999:303-342)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出发,表明自我修正现象是自我监控机制的一种显性表现。她认为,一旦检测到话语中出现错误或不当之处,讲话者就会打断语流,执行修正。

Krashen(1981)曾在监控假设中提出,学习者要对自己的话语输出进行监控,必须具备两大前提:一是看重语言准确性,有强烈的避免语言偏误的意愿;二是了解相关语言规则。李朝渊(2011:81)在尝试阐释学生译员交替传译中修复策略使用时也指出:“在交替传译过程中,由于译员监督机制的作用,译语的最初版本由于某种不足激起译员的修复意愿,而是否对其进行修复则取决于译员的修复意愿和修复能力的强弱。

鉴于此,再结合英汉交传的特点可以发现,口译中自我修正现象出现的本质原因是译员口译过程语言认知机制中的自我监控机制在发挥作用,而且在整个译语输出的过程中都会发生作用。如上述所有修正现象,如果不是选手监控到了自己输出内容与原文信息有误,不会进行修正。

其次,自我修正现象是否会表现在语言中取决于译员是否有强烈意愿避免传译信息的偏误。如有一个选手的译文是:

“在当今世界英国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它既参观了中国,然后到北京来感受那些文化上的差异。然后,还有我们的经济发展以及一些经济发展的潜力。然后,也有更多的国家来到北京。英国也诚挚邀请更多北京人民和英国发展更好的关系。然后,目前也有更多人学习了英语,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英国和中国之间有好的经济上的往来关系给两国之间增强了交流的信心,英国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投资商,也是第二大的贸易伙伴,为中国出口了很多原材料的资源和资源,然后也有更好的产业来到中国投资。从1972年以来,中英的贸易关系也越来越好。”

译文中下划线的内容都是对关键信息产生了错译或漏译,黑体是选手反复用到的词语“然后”,通篇听下来,给人感觉就是选手是在自己的笔记纸上找自己可以讲出来的内容,用“然后”将信息点一个一个的连接起来。这种通篇的偏误,选手一定很清楚自己所译的内容错误百出,但是她并没有很强的意愿去修正,所以通篇译完,也没有出现几处自我修正。

再者,译员是否掌握扎实的相关语言规则也会影响自我修正结果的优劣。扎实的语言规则也可以影响前语言修正,即译语未出就已得到修正,也叫作隐性修正。如有些选手停顿许久,再次启动时译出的内容与原文一致,这种就是隐性修正。而如例11号选手语言规则知识掌握不足,即使反复尝试修正,最终修正失败,令人惋惜。

6.减少自我修正现象的策略

自我修正现象虽然是话语修正现象中常见的,几乎是人们说话的一种条件反射性举动。通过观察不同口译水平的译员的口译活动发现,自我修正现象几乎不可避免。为了探寻自我修正现象的出现与译员水平的关系,作者选取2011年“两会”温家宝记者招待会,对现场口译中出现的修正进行统计。

交替传译总时长为3.1个小时,发言人平均语速达90-100字每分钟。平均口译时长达5分钟。从记者提问的12个问题的题材来看,主要有经济题材、政治题材、港澳台题材。政治题材的问题,占总问题25%,包括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文化软实力和政治体制等的提问。经济题材类问题则占总问题的58%,主要集中在如何落实经济增长模式、如何应对通货膨胀预期等问题上。港澳台题材的问题占总问题的17%。最后一段内容是总理对日本地震灾难中遇难的日本民众的哀悼,向全体日本民众表示慰问。其中国内外媒体记者提问各占50%(昊日乐2014:10)。笔者观看了全程的问答过程,并对其中张璐译员的自我修正现象进行了具体统计。本案例中张璐进行的自我修正现象共有15处,集中发生在中译英口译过程中,英译中口译过程发生了几处使用编辑词“嗯”的现象。全部修正现象中不同信息修正5处,这5处修正全部是及时修正并且是有效修正。其余10处多为停顿或者使用编辑词“嗯”。因认知负荷过载出现的信息错译有1处。举例如下:

例14温:我接下来两年的工作并不会比之前轻松。

张:my work in the next two years will not be any—will not be easier than any ofthe previousyears

例15温:……问候香港人民

张:…and my—and bringmygreetingsto Hongkong.

从此例可以看出,即使比较成熟的译员还是会出现自我修正现象,只是自我修正的类型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所以完全避免自我修正现象几乎不可能,但是随着口译水平的提高,修正现象可以不断减少,不断提高口译输出的流利性。从上述所举的例子可以看出,出现自我修正现象的最直接原因是错误出现,要想避免自我修正现象的出现,就要避免出现相关错误。

上述修正类型均对应同类错误,本文根据错误类型提出建议。

例1-9的常识性修正对应常识性错误,主要是译员基本功不够扎实。对于此类错误,译员应在平时积累时,不要被动地接受信息,要主动搜集信息,例如本次大赛的会议口译英译汉部分是关于中英两国关系发展的,那么平时遇到此类知识,就可以利用以关键词为中心,发散性查找相关信息并识记。比如,关键词是“中英关系”,那么就可以联想到中英文化、经济、外交关系、建交时间、建交史实、关系发展的相关表现等。这项工作可以几个同学共同完成,尽量达到全面。

例10的错误出现原因在于,译员的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够清晰或者笔记记录不清晰或笔记记录逻辑性不强。对于短期记忆能力的提高,作者鼓励多做主旨口译,在无笔记的情况下全凭脑记,在规定时间内用目的语快速说出。笔记法逻辑性很重要,碰到时间状语时,写在突出地位。

例11-12的错误源于汉语语言组织能力不够。但这种汉语组织能力是在跨语言口译过程中发生的,不能单纯的训练汉语能力。作者提倡多做视译练习。排除听力,笔记法等因素的影响。纯粹训练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Jones(2008:37)曾指出“译员目标语语言技能应得到最多的关注”。当然,在口译训练中,无论对技巧的强调多么详尽,也不能忽略对语言能力本身的重视。

7.小结

本文通过探寻levelt等学者的理论,探究英汉交替传译中出现的自我修正现象。分析选手的现场翻译资料,划分比赛情况下英汉交传中自我修正的四种类型。笔者认为,因为口译也是一种话语行为,所以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寻原因,发现自我修正现象的出现与人类心理认知中的自我监控机制有紧密联系。最后提出减少自我修正现象的方法。因此本着准确、恰当、流畅的口译原则,本文从实际口译训练的角度,针对错误出现的类型提出,要避免常识性错误的出现,就要在平时训练中要发挥发散性思维,尽量全面地掌握知识;要避免延误性错误、反复修正无果就要加强译员中文功底。学好外语的前提是把自己的母语熟练掌握。口译学习者应该勤训练,多总结,以期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口译方法,进一步提高口译能力。

Jefferson,G.1974.Error correction as an interaction resource.[J].Language in Society(2):181-199

Jones,R.2008.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Kormos,J.1999.Monitoring and self-repair in L2[J].Language Learning(49):303-342.

Kormos,J.2000.The role of attention in monitoring second language speech production[J].Language Learning(2):343-384.

Krashen,S.1981.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

Levelt,W.1983.Monitoring and self-repair in speech[J].Cognition,(1):41-104.

Pillai,S.2006.Self-monitoring and self-repair in spontaneous speech[J].K@ta(2):114-126.

Pöchhacker,F.2009.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Poulisse,N.1997.Some words in defense of the psycholingustic approach:A response to Firth and Wagner[J].Modern Language Journal(81):324-328.

Schegloff,E.A.,Jefferson,G.&Sacks,H.1977.The preference for self-correction in the organization of repair in conversation[J].Language(53):361-382.

高真,2015,英语专业学生汉英交替传译中的自我修正现象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李朝渊,2011,学生译员交替传译中修复策略使用机制阐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5):78-82。

刘燕萍,2014,学生译员英汉交传中的自我修正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

昊日乐,2014,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交替传译中信息缺失现象及应对措施——以“2011年两会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

曾记、洪媚,2012,学生译员汉译英连传口译中的自我修正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3):68-70。

H059

A

2095-9648(2017)03-0019-06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英语口译教学模式研究”部分成果,项目号:11C1326。

(张含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李志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

2017-06-06

通讯地址:410004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译员口译修正
Some new thoughts of definitions of terms of sedimentary facies: Based on Miall's paper(1985)
修正这一天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医疗口译中口译人员角色的动态转换
软件修正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基于PID控制的二维弹道修正弹仿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