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民间美术视觉符号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2017-10-31 04:45肖慧王俊涛
设计 2017年13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视觉符号民间美术

肖慧 王俊涛

摘要:本文以黄河三角洲民间艺术品的精神内涵、符号传承、工艺改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进一步延伸民间艺术保护的内容和渠道,提高民间艺术的保护意识,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在完成艺术风格中的“传统”与“现代”的对抗、工艺流程的革新与新工艺的尝试、民间美术视觉符号的“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共进行四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传承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7-0102-02

引言

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弘扬中华文化,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黄河三角洲民间美术视觉符号的传承与应用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地域概述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入海之时携带大量泥沙冲积形成的平原地区,其北临渤海。主要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这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既有2005年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之一的“黄河三角洲湿地”,也有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2009年,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首次受到重视,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启快速发展的序幕(如图1)。

二、发展现状

黄河三角洲民间美术视觉符号的载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其种类包含传统吉祥图案、还有人们喜闻乐见的神话传说、动物、植物以及自然景观,可谓包罗万象。其承载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年画、剪纸、玩具、服饰等。然而最具特色的还应该属利用当地丰富芦苇资源而设计制作的芦苇画。

然而在科技高度发展、工业生产的集成化,依靠传统手工传承的民间美术作品几近“枯萎”,传统习俗随着城市、乡镇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在物质条件相对殷实的情况下人们对传统的艺术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时尚,追逐潮流,流行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在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在传承中出现了问题,它成为明知道重要却又无人问津的“鸡肋”,民间艺术其本身又受到材质、工艺的影响,因而为不使这种文化流失,可以将其符号的提炼与传承、工艺在继承的基础上改革发展,并运用到新的作品中去。

黄河三角洲民间美术视觉符号存在现状:

(一)千人一面、形制雷同

由于过去黄河三角洲地区处于大陆末端,交通不便、因而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并遗留下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视觉符号,与其周边地域有相似但也有差别。但随着交通、通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眼界逐步开阔,这种文化的交流,使得在本土原有的文化视觉符号与外来文化符号相融合,甚至由于人们“喜新厌旧”的心理使原有的视觉符号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修改、甚至舍弃。更有甚者直接照搬过来,使得原有的特色也荡然无存,千人一面。

(二)应用产品品类较少

由于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诸多变化,使得原有的黄河三角洲民间美术视觉符号的载体也发生了人变化,例如:儿童传统的虎头帽被现代风格、图案的帽子所替代;传统的服装上的刺绣、拼布等装饰方式,也被现代布料的印刷技术所取代。而仅存的工艺品类并非生活必需品,生存也是举步维艰。

(三)价低易售、工艺难取

对于传统的经济消费观念及人们的收入水平。大家都希望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在具有—定的物质消费基础后,又希望得到更高的“生活品质”,但往往“品质”需要物料的质地保证及工艺的精细来保证。无形中人的劳动成本就升高了,相关联的产品价格也会增长。

(四)单打独斗、没有产业

由于作为工艺品的生产没有太大的销量,其作坊式的生产形式就应运而生,虽然人力物力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但没有形成产业化的影响力,更没有产业的宏观规划、资源配置、更谈不上营销模式。因而从业者解决温饱没问题,行获得更大的商业机会与价值就基本无缘了。

近些年来我国也加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围绕民间文艺保护、传承、转型、创新、产业的五大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举办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专业主题展览等方式,加大民间美术作品特别是工艺品的社会影响力,开拓民间工艺品的经济市场,这些活动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全国的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也通过学术研讨会、展览、微博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宣传、引导人们关注传统文化。

三、传承与发展对策

(一)藝术风格中的“传统”与“现代”的对抗

传统的黄河三角洲民间美术视觉符号具有自身的魅力,既古朴自然又贴近生活。其符号的形式、结构、色彩、工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其附着的载体上至屋顶瓦片、下至墙裙脚线,不论孩子头上戴的虎头帽,还是脚下穿的虎头鞋,都有其自身特有的韵味。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外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媒体的外来文化传播,使得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与文化审美发生了巨大转变。高楼大厦的装饰陈设的确不能照搬传统院落的格局,现代化的生活也需要更为“现代化”、“时尚化”的传统视觉符号来呈现。在这场艺术风格“传统”与“现代”的对抗中如何找到新的创新融合点,是时代的要求,否侧传统就会消亡。

(二)工艺流程的革新与新工艺的尝试

传统的黄河三角洲民间美术作品,制作精美。但根据大工业时代的需要,精美之余需要大量的同等品,与工业产品不同,工艺品并非要求“千人一面”、“一模一样”,但对于广为喜爱的工艺品也应做到,尽量相同。否则会让买方挑花了眼,对目标消费结果没有把握。然而传统的工艺品多为家庭作坊制作,量小并依赖手工、售价随机自定。没有形成流水线,更无从妄奢“产业”形成。所使用的器材也多为手动或半自动的工具,因而如何形成整体的产品线规划、流水线作业、包装、销售等方面的规模化、秩序化迫在眉睫(如图2)。

(三)民间美术视觉符号的“继承”与“创新”

民间美术视觉符号需要“继承”,因为只有“继承”才能不失传统、才能保护好传统文化的命脉,传承文化的基因。不论色彩、形式、结构都要有章可循、有理可依。但继承不是照搬,还需要“创新”,适应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通过新的排列组合、变异、重构等艺术表现形式来实现。使传统的文化焕发出新的精神,让“土气”、“粗陋”演绎成“时尚”、“精美”。

(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共进

目前学术界对民间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分布情况、历史和与其他文化形式的关系方面。原始艺术符号,经过漫长历史的、多少代人的集体再创造,随着神话传说的嬗变,到了今天民间作者的心中、手中,凭智慧的直觉和心像融合想象,使符号的功能和符号的意味,融为一种对美的知觉和对意味的知觉,再造出无数具有地域性民俗色彩的不同的符号形式。在理论研究日益丰富的同时,如何与实践相结合创造出经济价值,真正改善当地从业者的物质生活,进而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政府、学术界大力支持及从业者的积极配合。

总结

传统文化要获得重生需要沃土,原始的文化基因需要继承,新的环境、适宜的条件需要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及从业者的共同努力,最终在这里没有失败者,不论哪一方都会找到自己的成功。只有让文化良性的循环发展,才能让其源远流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视觉符号民间美术
黄河三角洲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氮的差异研究
浅谈标志
浅论天津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浅析九江双蒸酒酒标设计的视觉符号
城市宣传片在对外传播的推广策略
生态视阈下的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与保护
浅析传播于语境中的视觉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