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小儿脑瘫肢体运动功能与脑血流的影响

2017-11-01 08:2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19期
关键词:肌张力脑瘫康复训练

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中心 ,河南 焦作 454150

中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小儿脑瘫肢体运动功能与脑血流的影响

何燕娜

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中心 ,河南 焦作 454150

目的观察中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小儿脑瘫肢体运动功能与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应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42例应用中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肢体运动功能与脑部血液循环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为(57.28±18.96)分,肌张力评分为(1.30±0.36)分,PI为(0.91±0.18)%,VP为(139.02±16.86)cm/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并可促进脑部血液流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针刺;康复训练;小儿脑瘫;肢体运动

小儿脑瘫的发病率约为0.2%~0.5%,患儿的主要症状为反射与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并可伴听力和视觉障碍、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癫痫等,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患儿形成固定的运动和姿势反射模式,甚至出现不可逆的损伤[1]。笔者应用中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42例脑瘫患儿,并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等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至我院就诊的84例脑瘫患儿,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小儿脑瘫相关诊断标准[2],均于婴儿期患病,临床症状为感觉和知觉障碍、癫痫、智力障碍等,运动障碍的病灶在于脑部;②患儿监护人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排除暂时性发育缓慢的正常小儿以及癫痫频繁发作、严重智力障碍者。84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1~6岁,平均(3.05±0.94)岁,病程2~30个月,平均(15.92±5.83)个月。治疗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0.5~5岁,平均(2.78±1.16)岁,病程1~36个月,平均(16.74±4.5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应用Bobath技术,选择抑制性手法来控制关键部位,避免患儿发生异常姿势与异常模式,选择神经促通法来纠正患儿的站位、坐位,帮助患儿正常直立头部,指导练习独立行走能力、站立平衡、坐位平衡[3];应用Vjojta技术,加快运动神经元的发育速度,指导进行反射性的翻身和腹部爬行等练习,改善神经传导[4];40min/次,2次/d,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中医针刺疗法,针刺部位选择足部的运感区、双侧头部的平衡区和运动区以及上肢的外关、曲池、臂臑、肩贞、阳池、肩井、极泉、手三里、少海和下肢的三阴交、解溪、阳陵泉、环跳、承山、足三里等穴位。方法:选择30号2寸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第2270864号)针刺头部,对针刺部位和针消毒,将针刺人头部,针与头皮夹角约20°,得气后留针20min,此时捻转针,切勿提拉;应用提插捻转方式进行穴位针刺,150次/min,针刺1次/d。针刺5d后间隔2d,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指标,应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5]评估粗大运动功能,分值越高,说明粗大运动功能越良好;应用改良Ashworth法评估肌张力,分值越低,说明肌张力越良好。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分析治疗前后的脑部血液循环情况,包括血管博得指数(PI)和大脑动脉血流速度(V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肌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指标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脑部血液循环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PI、VP均改善(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的PI低于对照组,VP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 PI/% VP/cm/s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2121±044114±02712312±181513109±1453治疗组42116±035091±018∗12569±177313902±168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小儿脑瘫是指婴幼儿出生1个月内,尚未成熟发育的大脑因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和姿势障碍的综合征,其诱因包括先兆流产史、宫内窘迫、早产、高龄妊娠等母体因素和遗传因素等[6]。传统的康复疗法可增加大脑皮质兴奋性,加快血液流动速度,促进脑细胞发育,改善代偿能力,修复中枢神经功能,增加细胞内环境稳定性,帮助智力发育,巩固运动模式[7]。中医认为该病可归属于“五软”、“五迟”等范畴,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后调养不周,致使肝脾亏损,肾胃两虚,血弱气虚,肌肉筋骨失养所致,故治疗关键在于益智醒脑、调和阴阳、补肝益肾、疏经通络[8]。

中医针刺可恢复脑部血供,改善脑部代谢,增强脑皮质功能,改善和优化脑细胞的代偿能力,促进脑细胞分化和新生,重塑神经细胞结构和脑组织网络结构,修复受损细胞,具有调经理气、平衡阴阳等功能;它可借助肌肉收缩反馈深浅感觉冲动,从而改善运动功能[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评分、PI、V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具有明显疗效。

综上,中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肌张力,降低PI和增加VP,从而明显改善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和促进脑部血液流通,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贾云革. 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预后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3):83-84.

[2]林庆.小儿脑瘫的定义、诊断条件与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1989,27(3):162-163.

[3]李水琴.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2):185-187.

[4]常永霞,戈蕾,周迎东,等.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5):1049-1050.

[5]刘涓,谢瑞娟,石翠霞,等. 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与脑血流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8):251-253.

[6]亚尔艾力·艾山,汪军.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3):196-197.

[7]宋军利,陈迪,宋国. 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5):28-31.

[8]赵玮.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分析[J]. 光明中医,2016,31(12):1775-1776.

[9]吴莉菁,马艳艳.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医药导报,2015,21(15):56-58.

R742

A

1007-8517(2017)19-0065-02

2017-08-07 编辑:穆丽华)

何燕娜(1981-),女,汉族,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儿童康复。E-mail:heyanna4303@126.com

猜你喜欢
肌张力脑瘫康复训练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