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清创术在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的运用及疗效分析

2017-11-01 13:46热孜万买买提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2期
关键词:板层清创术角膜炎

热孜万·买买提明

(新疆乌鲁木齐市眼耳鼻喉专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改良型清创术在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的运用及疗效分析

热孜万·买买提明

(新疆乌鲁木齐市眼耳鼻喉专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型清创术在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的运用及疗效。方法 选择自2014年3月~2016年11月我院接收的62例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型清创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改良型清创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愈合时间、术后次数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手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复发。结论 改良型清创术能有效治疗浅层真菌性角膜炎,操作简单,且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清创术;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疗效

在临床上,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感染性眼病,具有诊断困难、药物治疗困难等特点,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改善疾病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1]。其治疗优先选择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和板层角膜移植术,但需要娴熟的技术及一些特殊器械,而且新鲜角膜紧缺,所以想对处于疾病早期且用药无效的患者采用更经济有效的手术方法。本次研究旨在通过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1月接收的62例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改良型清创术在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的运用及疗效,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1月接收的62例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31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在8~76岁之间,病程为5~43天;治疗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在9~78岁之间,病程为5~48天。要确保两组均知情,且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型清创术治疗,在拓普康OMS-800手术显微镜下用剃须刀片将角膜溃疡表面的坏死组织刮除,若出现角膜灰白色浸润区,则采用刀片斜向刮除,并采用角巩膜剪将浸润组织剪除;治疗组采用改良型清创术治疗,在手术显微镜下采用上皮刀将角膜溃疡表面的坏死组织刮除,并用一次性角膜板层刀剥除浸润的灰白色角膜组织,再用角巩膜剪修平溃疡和边界,使其创面边缘呈平滑斜坡,对上皮细胞向溃疡区的生长修复起到了促进作用[2]。

1.2.2 术后处理:手术完成后应立即采用0.5%氟康唑眼水、0.25%二性霉素B眼水,均为1 h 1次,0.5%左氧氟沙星眼水,2 h 1次,并于睡前涂抹0.3%氧氟沙星眼膏,口服伊曲康唑胶囊0.5 mg,每天1次,持续治疗5周[3],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逐渐减少用药频次,随访时间为9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愈合时间,并通过二次清创术、板层角膜移植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等情况对两组患者术后次数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经过多次检测得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若P<0.05说明此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愈合时间

治疗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愈合时间为(6.52.1),对照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愈合时间为(3.92.4),治疗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次数及复发情况

对照组再次手术者20例,占64.52%,治疗组再次手术者6例,占19.35%,治疗组手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复发。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次数及复发情况比较

3 讨 论

在临床上,真菌性角膜炎具有很高的致盲率,不同菌种在角膜的生长方式主要有水平生长和垂直生长,对真菌性角膜炎进行早期诊断并有效治疗对疾病预后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清创术主要是刮除糜烂坏死的溃疡组织,其刮除不彻底,而且刮除的创面不平整,需要对此手术治疗。而改良型清创术主要是对浅层病灶进行本分薄层的板层剖切,能彻底的清除病灶,且创面平整,其术式简单易掌握,缩短了术后修复的时间[4]。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采用了改良型清创术,治疗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手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复发。

由此可见,改良型清创术能有效治疗浅层真菌性角膜炎,操作简单,且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1]刘桑田,毕燕龙.角膜基质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5,04(235):284-287.

[2]李昂,窦琴.共焦激光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6,03(112):133-138+172-173.

[3]徐雅萍,张敏,陈欢,等.碘酊烧灼联合氟康唑和二性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7(108):110-111+114.

[4]黄迪,吴敏,胡竹林.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19(3185):3529-3531.

R772.21

B

ISSN.2095-8242.2017.042.8172.01

本文编辑:李新刚

猜你喜欢
板层清创术角膜炎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角膜内皮移植及板层移植取材方式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效果分析
社区全科门诊64例外伤清创术应用分析
不同清创时间与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率的相关性分析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蒙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治疗丝状角膜炎应用的临床分析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临床观察
95%乙醇在去除LASIK角膜板层刀片残留物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