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影像学诊断颅骨骨肉瘤的临床分析

2017-11-01 18:16何心东
大医生 2017年4期
关键词:骨膜颅骨符合率

何心东

(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山东莱芜 271103)

CT、MRI影像学诊断颅骨骨肉瘤的临床分析

何心东

(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山东莱芜 271103)

目的 分析CT、MRI影像学诊断颅骨骨肉瘤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诊断的6例颅骨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CT、MRI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对比结果。结果 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检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影像学诊断颅骨骨肉瘤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同时也各有优缺点,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升临床诊断率。

CT;MRI;影像学;诊断;颅骨骨肉瘤

该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C T、M R I影像学诊断颅骨骨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了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诊断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诊治的6例颅骨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符合颅骨骨肉瘤的临床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18~39岁,平均(20.7±5.4)岁;病程3~12个月,平均(6.5±2.1)个月;原发5例,继发于颅脑肿瘤术后放化疗者1例;病变部位中,顶骨2例,颞骨2例,额骨1例,枕骨1例。

1.2 方法

(1)C T检查

选用G E 128层L i g h t s p e ED V C T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两腿伸直,头先进,行横断面扫描,电压为120 k V,电流375 m A;矩阵为 512×512,螺距1∶0,准直 0.6 m m,层厚5 m m、层距5 m m,薄层为1.5 m m。应用G E A W5.0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

(2)M R I检查

选用P h i l i p s 3.0 T M R I扫描仪,检查方法与C T扫面检查相同;矩阵256×192,常规S E脂肪抑制序列采用常规S E T1WI、横断面与冠状面脂肪抑制序列T2WI、T R 5000 m s、T E 95 m s。横断为厚度为6 m m,矢状位厚度为5 m m,层间距为0.5~1.0 m m。并行G d-G T P A增强扫描,注射剂量为10 m L,常规进行横断位与矢状位成像扫描。应用S i e m e n s工作站的磁共振波谱处理软件进行后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符合率

C T检查共检出4例,诊断符合率为66.7%;M R I检查共检出5例,诊断符合率为83.3%;M R 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 T检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影像学诊断的符合率对比(n=6)

2.2 临床表现

(1)C T表现

病灶部位都存在骨质损坏现象,受损部位可观察到形状不一的软组织肿块,边缘粗糙、分界不明,密度不匀,内有形态各异、数量不一的肿瘤骨(棉絮状4例,团片状2例)。所有患者都存在骨质吸收和层状骨膜反应,都出现骨膜形成后的骨质再受损现象[1]。

2.2.2 M R I表现

病灶T1WI呈现出低信号4例,等低信号2例;T2WI呈现出高信号3例,混杂信号3例。所有患者的病灶部位都可以观察到数量与形状都不相同的极低信号影;病灶实质部分D WI出现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出现明显的强化现象,软组织成分的强化也较为凸显,骨皮质突破、骨髓腔受侵者5例,脑膜出现变厚强化1例。继发于颅脑肿瘤术后放化疗的1例患者,病灶部位都处于术区周边脑组织中,边际模糊,可观察到形状不一的肿瘤骨,且肿瘤骨累及周边组织结构。1例靠近右侧颞骨骨膜的骨肉瘤,主要表现是:存在异常信号,T1WI、F L A I R呈等低信号,能观察到和骨皮质相连的低信号,骨髓信号也有明显变化;强化时发现肿块软组织局部的强化凸显,低信号肿瘤骨则出现低强化现象[2]。

3 结论与讨论

颅骨骨肉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所有骨肉瘤的0.5~2.0%,男性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本组6例患者中,男性4例,占比66.7%,明显高于女性(33.3%),这与本组样本量太少有关。颅骨骨肉瘤患者的年龄分布较广,主要集中于10~22岁,本组患者中位年龄为20.7岁。患者以原发性发病居多,少数患者可继发于原有骨病变,诸如骨细胞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等,也可继发于放化疗等,本组患者1例继发于颅脑肿瘤术后放化疗,余下5例均为原发。上述患者临床检查时若发现有异常的软组织结构,尤其是存在骨质变化者,可初步诊断为骨肉瘤。

颅骨骨肉瘤可发于顶骨、颞骨、额骨、枕骨等部位,其类型可分为成骨型、溶骨型、混合型3种,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本组患者3例为混合型,成骨型2例,溶骨型1例。患者的C T表现主要为出现无规律的软组织肿块且伴有骨质破坏现象,内有形态、数量不一的肿瘤骨,存在骨质吸收和层状骨膜反应以及出现骨膜形成后的骨质再受损现象。

在肿瘤骨的诊断上,C T可清晰呈现其形状与数量,且有助于骨肉瘤分化程度的判断,对于成骨型骨肉瘤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其他2种类型。M R I检查在肿瘤骨、骨质破坏以及骨膜反应中的敏感性较C T检查要差点,但可明确病变累及的范围,且对软组织结构的显示更为清晰,有助于临床分期以及术后治疗效果的评估。由此认为,在颅骨骨肉瘤的临床诊断上,C T检查与M R I检查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二者各有其优缺点,建议联合应用以提升诊断符合率。另外,颅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累及颅骨的脑膜瘤、软骨肉瘤、转移瘤等肿瘤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临床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综上所述,C T、M R I影像学诊断颅骨骨肉瘤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同时也各有优缺点,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升临床诊断率。

[1] 周茜,熊佶,张俊海,等.颅骨骨肉瘤的CT、MRI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4,20(2):121-125.

[2] 袁志明.骨肉瘤的临床X线、CT以及MRI诊断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1):30-31.

Clinical Analysis of CT and MRI Imaging in Diagnosis of Skull Osteosarcoma

He Xindong
(Laiwu Central Hospital of Xinwen Mining Group,Laiwu Shandong 271103,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skull osteosarcoma.Methods we selected 6 patients diagnosed as cranial osteosarcoma in our hospital as the subjects,and carried out CT and MRI imaging examinations to compare the diagnosis results. Results th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T examination with MRI imaging,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CT and MRI imaging diagnosis of cranial osteosarcoma have clinical value,but also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rate.

CT;MRI;imaging;diagnosis;skull osteosarcoma

何心东,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医学影像学。

猜你喜欢
骨膜颅骨符合率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年第1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14例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