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2017-11-01 22:17林勇胜
教师·中 2017年9期
关键词:实验能力化学实验初中化学

林勇胜

摘 要:文章以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发展变化为研究方向,给合作者多年教学实践,改变化学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认知能力差异,结合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性、生成性与综合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提高学生素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以适应新课改发展需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发展形成和教育现代化的落实要求,希望能通过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重新探索,对化学教学活动开展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实验能力;化学实验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学生初次学习化学,对化学概念较为陌生,传统教学模式较为固定,教师讲得多,学生实践机会少,教师只注重应试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违背了新课改教学的指导思想。为了适应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要求,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教师应对初中化学教学策略进行重新定位。教师应转变教学策略,改变传授方式和教学思路,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不能把教学活动代入固定的传授模式,而需要转变教学思想,因时而变、因需而变,以适应教学改革发展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此,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积极开展化学实验,使学生能获得丰富的实验体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技能,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三、选择适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策略,培养可持续学习的态度倾向

1.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教师应当选择适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教学策略,且教学形式不能过于单一化,课堂活动形式要多样性,促使每位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学习能力得以发挥,避免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框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模式要因课而变、因时而异,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情感的变化,以一切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为基础,及时改变教学方案,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发现等科学品质,实现化学教学的良性循环。

2.把握学生心理特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转变化学教学策略的关键是把握好化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教学氛围三者之间有机相互结合的过程,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也取决于师生之间的交往心理背景,营造出不同的课堂学习气氛,这导致教学效果、学习效率往往也会有明显的差异。首先,教师对学生要充分信任并赋予一定的期望值,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关注程度将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活动中应发挥其引导作用,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教师的关注、肯定、帮助,并能及时给予他们正确评价和鼓励,让学生的智慧在活跃的课堂中绽放。

四、强化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1.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取信息最直接的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全部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较强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根据实验现象能寻找出化学变化的证据。初中化学教师应充分开展好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探索新知识、获取新认识的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归纳总结、合作与交流等步骤组成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机会,积极开展科学探究,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猜想、推导、验证,交流,从中领悟实验技巧,尝试解决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利用化学实验开展新知识探索,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实验技能,同时也是学生认识化学的一项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实验中领悟实验技巧,掌握实验技能,是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教师应全程给予指导,对于实验不成功的小组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查找问题后继续完成实验。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处理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增强小组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这必将对学生后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2.创新化学实验,培养科学探究意识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本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获取新知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创新教学是把发现性、引导性、研究性、归纳性、应用性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化学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创造性地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地改进一些化学实验,把那些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过程消耗时间多、不利于在课堂演示、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实验加以改进,力求达到实验过程简单、现象明顯、可操作性强,便于在教学中推广。例如,分子运动属于微观范畴,单个分子运动虽然真实存在,但学生无法在实验中观察到,这对于学生理解分子会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确实有些难度。为此,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时,需要转变教学策略,从学生认知层面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如何让学生观察到分子是运动的,这就要对实验方案加以改进和创新。可利用氨气分子扩散现象开展分组实验,化学教师只要肯动脑筋、敢于创新、认真挖掘化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定能找到更加科学的实验方案,这对于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五、开展化学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的模型是再现原型物质本质特征的形式,开展化学模型教学,实现微观模型向宏观模型转变,运用模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建立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有益于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迁移。初中化学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一些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结构模型,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几类常见的分子、原子、离子等物质的微观粒子结构模型,如二氧化硫分子结构模型、镁原子结构模型、氯化钠离子结构模型等。开展模型构建教学加深学生对微观结构的认识,增强学生对模型概念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通过模型教学活动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施行,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是多元化的,化学教学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实施教学策略转变,以一切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为教学出发点,多角度进行教学改革,多角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积极体现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地位,必将对学生后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对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也仅仅是这方面初步探索,希望能为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一种教书育人的科学方法,为后续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化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90.

[2]杨承印.化学教学设计与技能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1-22.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虹景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验能力化学实验初中化学
有效开展初中化学分组实验的策略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探究培养高中生化学实验能力的策略
初三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