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零借阅率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7-11-01 07:53张沁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研究

张沁兰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零借阅率;研究

摘 要:文章论述了国内高校图书馆零借阅率图书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图书零借阅率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降低图书零借阅率的相应对策,旨在降低图书零借阅率,使馆藏文献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0-0053-02

图书馆藏书利用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藏书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所谓零借阅率是指图书在一定时期内一次都没有被读者借阅过,其所占馆藏图书总数的比例。零借阅率越高,图书馆的藏书利用率就越低。近年来,零借阅率现象在各高校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它的存在使图书馆有限的经费和有限的藏书空间受到挤压,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进行图书馆零借阅率分析,对解决馆藏图书利用、阅读推广等实际问题和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高校零借阅率图书研究现状

鞠兰萍通过统计分析指出,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纸质图书零借阅率偏高,多数高校图书馆图书零借阅率在60%左右,甚至有的高校图书馆部分图书零借阅率高达80%。也就是说,很多高校图书馆有60%~80%的图书都处于无人利用的状态[1]。目前,有学者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零借阅率进行研究,例如:陈巍、王玲利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选取一定年限内的入藏图书为基数,通过统计入藏的图书在3年内的零借阅率情况进行分析[2]。白君礼提出了零借阅率统计公式:零借阅率=某些品种图书从未被借过册数的总和/实际图书流通的总册数×100%[3]。舒辉、樊立娜在进行零借阅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外部阅读环境和图书馆内部工作模式是影响零借阅率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调整采购策略、拓展读者群等对策[4]。夏勍采用SPSS Statistics专业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图书馆的图书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和OLAP立方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读者漠视型、读者关注型、读者热衷型三种概念[5]

2 零借阅率成因

2.1 馆藏结构

对高校图书馆而言,馆藏结构直接关系到图书的利用情况。具体体现在:①图书采访影响馆藏结构。目前,图书出版质量良莠不齐,各类图书鱼龙混杂,热门图书出版量大、种类繁多,给采购人员的筛选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有的图书在采购时已经存在出版时间长、文献陈旧过时的情况,失去了作为知识情报的价值。受采访质量的影响,使很多高校的馆藏结构不利于零借阅率的降低。②学校专业结构制约馆藏选择。一般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中,本校重点专业学科的图书占据很大比例,而其他种类的图书则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多数读者的选择面较窄,某些种类图书的零借阅率较高。③阅读倾向影响馆藏结构。高校图书馆人文社科类图书的零借阅率一般较低。因为不论读者的专业背景如何,他们都会借阅文学类、艺术类、历史类的图书,这些图书不存在阅读障碍,受读者关注的概率较大。因此,高校在选择此类图书时都会适当加大采购比例。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受馆藏结构的延续性与稳定性影响,某些馆藏图书种类的零利用率会持续增高。

2.2 流通障碍

图书在流通推广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人为因素导致零借阅的发生:①高校读者大多对图书分类了解甚少,因此在图书流通过程中如果出现图书信息不完整、不准确、标识不清楚等误导读者的情况,将会直接影响读者的正常借阅,导致部分图书无人借阅。②高校图书馆采用开架借阅容易出现错架乱架现象,严重影响图书的正常利用,造成零借阅情况的发生。③图书失窃现象普遍存在。高校图书馆无论如何防范,无论监控系统多么严密,图书丢失都无法完全避免。所以,图书馆界有个公认的图书丢失百分比,即年内图书允许丢失率为0.5%,也就是说在这个丢失范围内属正常现象。但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对读者实行全方位开架,丢书现象更加严重。④高校图书馆没有及时进行新书荐读并有效开展阅读推广,致使一些时效性强的图书错过最佳借阅期,从而增加了这些图书的零借阅概率。

2.3 借阅环境

当前图书的借阅环境深受现代信息技术影响,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及移动设备给传统阅读方式带来的冲击。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读者的阅读方式更加便捷,不受借阅时间、空间等限制的电子书逐渐成为现代读者的首选。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受到数字化的挑战,读者的无纸化阅读让纸质图书的利用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前借阅率偏高的社科类图书随着移动图书馆、掌上阅读的兴起,借阅率也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各高校图书馆均购置了大量的电子资源。另外,目前高校很多学者在完成科研任务时也基本依靠电子数据库、电子图书,对纸本文献的依赖性大幅度降低。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的改变使部分纸质图书“遇冷”,导致图书零借阅率逐渐上升。

3 降低零借阅率的对策

3.1 重视采访环节,优化馆藏结构

高校图书馆要想实现藏以致用,降低图书零借阅率,必须严格控制采访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馆员通过深入调查读者需求,引入读者荐书模式、读者、馆员协同现采模式,并甄别复杂多变的图书出版市场,最大限度地采购符合读者需求的图书;把握学校专业学科建设,合理规划学科馆藏布局,深入调研,掌握教师和学生读者的专业阅读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馆藏资源的采购,保证馆藏图书的质量,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通过分析零借阅率数据,采访人员可以进行馆藏结构、读者借阅倾向等方面的研究,為合理发展馆藏、改进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如:孔超、丁璇提出对图书的出版社进行分类研究,归纳出符合本馆读者需求的出版社群,即“核心出版社”,图书馆在日常的图书采购中重点围绕“核心出版社”选择图书,通过控制好“质”的问题降低零借阅率[6]。endprint

3.2 加强阅读推广,提升图书馆影响力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具体体现在:①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系列读书活动。如:征文比赛、阅读分享、名著导读等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利用馆藏图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图书馆还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定期举办培训、讲座,向学生介绍馆藏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②高校图书馆应做好导读工作。高校图书馆利用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在图书馆显著位置发布到馆新书,并设立新书推荐书架,定期发布热门图书。③高校图书馆与新媒体相结合,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向读者定期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图书和新书。④高校图书馆可在其主页上建立到馆新书链接,充分利用各院系的力量,共同宣传学科专业较强的图书。⑤高校图书馆可借鉴国外图书馆的服务经验,在服务好本校读者的基础上,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开拓当地社区的潜在读者。如:日本大学图书馆致力于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开放率达到了97.7%;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校内服务量占60%,社会服务量占40%[7]

3.3 提高馆员素养,创新工作局面

馆员作为读者需求与馆藏资源的中介、纽带和桥梁,对馆藏图书利用率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强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定期对馆员进行培训,提高馆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总体水平处于持续上升状态。馆员应持续进行问题查找与工作创新,提高图书馆在高校内乃至区域内的影响力,使图书馆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凸显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4 结语

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的零借阅率数据,可有效剖析零借阅率成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虽然各高校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零借阅率图书的成因不尽相同,但都存在较为共性的因素,这不仅和信息时代电子资源对纸质图书的冲击密切相关,也和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图书流通环节、阅读推广等有关。对此,高校图书馆可以从馆藏结构、阅读推广、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等方面出发,动态持续地对零借阅图书成因进行分析,不断创新降低零借阅率的方式、方法,降低图书的零借阅率,使馆藏图书真正物尽其用。

参考文献:

[1] 鞠兰萍.图书馆藏书零外借率及其计算方法初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0):76-80.

[2] 陈巍,王玲.零借阅中文新书的统计与分析[J].图书情报导刊,2012(2):5-7.

[3] 白君礼.零外借率探微[J].大學图书馆学报,2011(1):36-40.

[4] 舒辉,樊立娜.纸质图书零借阅率的统计与分析:以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8):142-143.

[5] 夏勍.零借阅率的SPSS Statistics分析:以南昌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13(12):115-118.

[6] 孔超,丁璇.高校图书馆零借阅率的量化分析与馆藏优化策略[J].新世纪图书馆,2015(6):51-55.

[7] 陈媛媛,李世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8):109-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