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94例

2017-11-02 13:21陈娜李华亭
保健文汇 2017年9期
关键词:窦炎鼻道霉菌性

●陈娜 李华亭

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94例

●陈娜 李华亭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94例。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94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的患者使用鼻内镜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观察组使用鼻内镜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两组患者进行治愈率和复发程度的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和复发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鼻内镜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对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鼻内镜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下鼻道开窗术;霉菌性上颌窦炎

近年来,临床上发现霉菌性鼻-鼻窦炎病例逐渐增多,其中霉菌球在霉菌性鼻-鼻窦炎中发生率最高,大多数起源于上颌窦,主要病菌是烟曲菌和黄曲菌,因霉菌在鼻窦内大量繁殖,且菌丝缠绕而得名。霉菌性上颌窦炎是在患者上颌窦部位滋生霉菌球[1]而形成的疾病。出现这种疾病的患者主要在含有霉菌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和生活,或者因为机体抵抗力的下降诱发霉菌的感染。霉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单侧鼻腔流脓涕或脓血性涕,甚至部分病人可自行擤出或回吸至口内黄褐色、墨绿色或灰黑色团块状干酪样物,多伴有同侧鼻塞,嗅觉减退、鼻内异味、头昏的症状,且具有反复性,因此,探讨一种常规而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我科对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筛选出94例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进行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方法,全部随访6个月,疗效显著,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拾的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经过诊断,94例患者均有头痛、浓涕、鼻

塞等症状,发病位置均为单侧。鼻内镜检查见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或者可见黄褐色、墨绿色或灰黑色团块状干酪样物,,部分病例可见鼻腔外侧壁膨隆或息肉组织生成,鼻窦CT检查均可见单侧上颌窦腔部分或大部分区域不规则密度阴影,阴影中可见高密度斑点或斑块影。所有患者均需要实行鼻内镜手术操作。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28例,年龄20-69岁,;观察组患者男22例,女25例,年龄25-71岁,两组患者的患病时间均超过2个月。经过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均同意参加本次试验。经过调查,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术前常规输液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三日,可调式生理海水鼻腔护理器冲洗鼻腔,盐酸羟甲唑啉喷鼻剂喷鼻bid,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喷鼻qd,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0.3g tid,所有患者全部采取平卧位,在经口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鼻内镜下手术,术中取分泌物行微生物培养及药敏实验,所有清除物送病理检查,术后以可吸收止血材料及无菌凡士林油纱条或膨胀海绵填塞止血,24h—48h分次取出。术后住院一周输液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继续可调式生理海水鼻腔护理器冲洗鼻腔,盐酸羟甲唑啉喷鼻剂喷鼻bid,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喷鼻qd,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0.3g tid。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进行治疗。全麻满意后,以30ml生理盐

水混合1ml1‰盐酸肾上腺素混合液浸湿棉片收缩鼻腔,通过鼻内窥镜充分显示鼻腔结构及病变,结合吸切钻清理鼻腔息肉样肿物,切除钩突、清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病变组织,寻找到上颌窦自然窦口,尽量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在扩大处使用弯头吸切钻及弯吸引器头,去除霉菌块和息肉样组织[2]。之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窦鼻腔鼻道至清亮即可。

1.2.2 观察组手术方法

观察组手术使用鼻内镜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进行治疗。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按照对照组进行。术中结合下鼻道开窗术,使用上颌窦套管锥在下鼻道距下鼻甲前端约1cm处刺入上颌窦窦腔,以反咬切钳扩大该创口为0.5至1平方厘米左右。注意刺入要把握位置,不要过于靠前,避免损伤鼻泪管。两个创口同时进行清理和生理盐水冲洗,清理完成后取可吸收止血绫置中鼻道,以无菌凡士林纱布填塞鼻腔。手术完成两天之后取出凡士林纱条,鼻腔换药并进行鼻腔、上颌窦腔冲洗。以20ml注射器连接弯头吸引器管置上颌窦自然窦口扩大处,深入上颌窦腔,先使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的混合液[3]冲洗,再使用氟康唑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90396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冲洗,冲洗液自下鼻道开窗处流出,直至冲净窦腔。

1.2.3 评价标准判定

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治愈程度划分等级进行评定。治愈:患者的鼻塞,鼻内异味等临床症状缓解,鼻腔及鼻窦上皮化,窦口完全开放,脓性分泌物、真菌组织、息肉样肿物消失,鼻腔内分泌物正常。显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有少量粘性分泌物,无真菌组织及息肉样肿物,鼻腔及鼻窦上皮化,窦口开放,粘膜仍存在轻微水肿。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鼻道或窦腔仍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和真菌组织,息肉样肿物再发,鼻腔及鼻窦有粘连,窦口闭锁,鼻粘膜水肿严重等等均为治疗无效。治愈率为患者治愈和显效的合计比例。患者出院后6个月,均预约定期鼻内镜复查随访并做好记录,一月内每周一次鼻内镜下清理术腔痂皮、血性渗出物,清除囊泡、水肿、肉芽组织,解除鼻腔粘连,保持鼻腔、鼻窦引流通畅。2—3个月每两周一次,3—6个月每月一次。对术后患者进行统计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治愈率的比较

通过两组患者手术治愈率的比较,观察组治愈的患者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愈率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复发机率的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术后复发主要表现在出现了鼻腔粘连,粘膜水肿,窦口闭锁,鼻道及上颌窦腔内发现粘脓性分泌物或霉菌组织。通过对病症复发的患者进行统计,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术后复发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治愈率的对比

3讨论

通过对鼻内镜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的实验发现,该手术方法对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同时对于后期病症的复发情况也有所改善。在手术方面使用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的方法可以彻底清除病变,相比较于单一使用上颌窦自然口扩大的手术方法明显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复发。

大多数霉菌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于空气雾霾污染的加重,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滥用,人体抵抗力的下降,糖尿病等全身代谢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高,人们鼻腔粘膜功能的损害导致霉菌性鼻窦炎发病甚为普遍,另外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细菌学、病理学和CT、MRI的发展也提高了霉菌性鼻窦炎的发现率。其中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是临床上常见的鼻部特殊感染性疾病,是由霉菌感染引发的特征性鼻窦疾病,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尤上颌窦真菌球最为常见,女性略多于男性。研究文献认为上颌窦真菌球的发生可能与鼻腔局部解剖结构相关,如鼻窦畸形,鼻中隔偏曲、中鼻甲反相偏曲,泡性中鼻甲等致窦口鼻道复合体狭窄或阻塞,鼻窦粘膜的病变,引发鼻腔内环境发生变化,窦腔内PH值下降,氧气缺乏,环境因素及机体免疫力低的时候真菌滋生并大量繁殖形成团块,同时并发炎症反应及细菌感染导致粘膜水肿,增生,刺激鼻窦或鼻腔息肉形成,引起此病。临床表现可为涕中带血,多脓涕,鼻腔异味,鼻堵,擤出或回吸吐出黄褐色、墨绿色、灰黑色豆渣样、干酪样、团块样物。机体免疫防御功能极为低下时,非侵袭性可向侵袭性转变,表现为剧烈头痛,视力下降。CT影像中可见窦腔内有不同程度的高密度影及斑点状钙化灶,常伴骨质增生或上颌窦内侧壁骨质吸收,增强扫描时病变组织无增强,而真菌性鼻窦炎最终是以病理诊断和真菌检测为准。目前外科手术彻底清除真菌和切除受真菌侵犯的组织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最好的方法。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可清楚地暴露窦腔病变,上颌窦自然口扩大结合下鼻道开窗术中术后冲洗,彻底清除鼻腔及鼻窦腔内全部病变。另外应对人们进行科普教育,在平时注意鼻腔卫生,避免用手抠鼻,避免损伤鼻腔黏膜,避免一些患有皮肤真菌病的患者将霉菌传染至鼻腔之中,引发霉菌性鼻窦炎。在用药方面避免滥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注意提高身体抵抗力,可日常利用各种生理海水可调式鼻腔护理器冲洗鼻腔,减少霉菌在鼻腔内的存留。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可作为一种常规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医院耳鼻喉科)

[1]朱鑫,刘海.鼻内镜下经中下鼻道开窗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体会[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5,21(06):507-508.

[2]阮罗红.我院45例霉菌性上颌窦炎CT诊断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08):55-55.

[3]余旺忠.鼻內窥镜下手术联合双氧水冲洗冶疗100例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5,(10):2111-2111.

[4]何建成.鼻内窥镜下中鼻道开窗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4,(28):273-273.

Treatment of 94 cases of mycotic maxillary sinusitis with endoscopic sinus maximus combined with nasal opening

Chen Na Li Hua ting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94 cases of mycotic maxillary sinusitis by nasal endoscopic sinus maximization combined with nasal opening.Methods: 94 cases of mycotic maxillary sinusiti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as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asal endoscopic maxillary sinus enlargement combined with lower nasal fenestratio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cure rate and recurrence. Results: The cure rate and recurrence degre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nasal endoscopic maxillary sinus natural mouth expansion combined with lower nasal fenestr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fungal maxillary sinusitis is significant, it is worthy of widespread use in clinical practice.

nasal endoscopic maxillary sinus natural mouth enlargement surgery; lower nasal fenestration; fungal maxillary

(通讯作者:陈娜,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窦炎鼻道霉菌性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霉菌性阴道炎咨询案例剖析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鼻出血鼻内镜下精准治疗与传统填塞治疗效果比较
经鼻胃镜检查86例临床分析
霉菌性阴道炎咨询案例剖析
缺血性脑卒中部位与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76例牙源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分析
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探析
鼻内镜下经下鼻道及中鼻道双进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