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阶段性成绩测试试卷题型分值比例研究

2017-11-02 01:54张绮翼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纽约大学分值题型

张绮翼

(上海纽约大学,中国 上海200122)

对外汉语阶段性成绩测试试卷题型分值比例研究

张绮翼

(上海纽约大学,中国 上海200122)

成绩测试是语言测试中的一种。这种测试方式较为直接反映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考察学生学习中掌握目标内容的程度、帮助教师反思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也便于学生重新审视学习方法。单元测试属于阶段性成绩测试,目的是考察学生在完成单元内容的学习后对目标内容的掌握程度。由于单元测试的目标对应性,单元测试中每项题型都要求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编写。因此,题型设计对于单元测试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以上海纽约大学2014年和2015对外汉语中级上和中级下共50份单元试卷为调查样本,以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法划分的汉语能力层次为类目(识别、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对笔试试卷中的题型根据完成题型所需的汉语能力进行标类,并对每项题型对应的分值比例进行统计。同时,本文以上海纽约大学的通用成绩等级要求为基准,对单元试卷中笔试部分各类题型的分值比例提出建议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对依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得出的单元试卷笔试部分各类题型及其分值比例与上海纽约大学成绩等级建议的分值进行比对,查看两者存在的差异,对单元试卷笔试部分的编题提出建议,帮助未来对外汉语综合课单元试卷的编写,提高测试的有效性。

成绩测试;题型;分值;对外汉语

一、研究缘起

语言测试作为语言学习成果评估的形式被广泛用于语言教学中。语言测试,通常分为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两种。成绩测试使用较为广泛,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单项技能或综合技能测验等等多采用这种方式(刘士勤,1990)。

成绩测试主要通过成绩反映“教”与“学”的成果和问题。一个好的课堂阶段性测试会帮助准确判定班级或个别学生的困难点,同时也有效地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做出反馈,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安排等;一个好的课堂阶段性测试会鼓励学生在目的语使用中表现得更好,并获得更多自信,刺激学生学习和巩固已知知识,帮助学生检查、总结掌握的内容、查看需要进步的方面(J.B.Heaton,2000:3-4)。可见,成绩测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检查、督促、反馈的作用。因此,成绩测试的题型设计也需正确反映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目前上海纽约大学综合中文课单元式测试采用一课一考形式,对学过的内容知识进行梳理检查。中级阶段单元测试保留口语、笔试(包括听力),笔试在其中占有较大比重。中级贯通初级和高级课程。绝大部分基础语法的学习已经在初级阶段完成,中级阶段正处在累计词汇量、巩固加强初级内容、为高级做好衔接的阶段。有效的测试可以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对中级阶段的把握、控制和调整,有利于教学和学习齐头并进。加之,中级阶段学习人数较多,通常开设较多平行班,教师需统一编写和使用试题,因此,统一的出题指导和出题思路是必须的。此为此次调查分析的缘起。

二、分析方法

分析一份试卷,需要考察试卷的题型,分析每项题型要考察的内容和做题技能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是否反映出学生对内容和目标的掌握情况。教学内容通常是语言要素;而教学目标立项较高,一般是指对语言要素的掌握和应用。杨翼在《对外汉语教育的成绩测试》(2010:73,76)一书中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对对外汉语综合课的测试题型进行了标类。布鲁姆于1956年在芝加哥大学提出了分类法,在认知范畴,他对教学目标的分类是: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综合。而杨翼将布鲁姆认知教学目标转化成对外汉语成绩测试中解题需用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也就是对外汉语学习中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对语言进行应用和内化的能力,并且还对各个类目进行了对应的解释。如表1。

表1 根据Bloom的教育目标制定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测试题型类目表

本文收集了2014和2015年上海纽约大学中级上23份和中级下27份,共50份试卷,以此为分析和检查的样本。笔者首先对每份试卷中的题型进行分类和简单描述,然后根据表1对题型进行类目匹配,最后计算出每个题型的分值在总分值中的比例。具体做法请见下面表2-表5。表2与表4罗列出单元试卷所使用的题型和要求的教学目标能力;表3和表5则为各部分教学目标能力对应的题型的比例。通过以上做法,能较为清楚看到各项教学内容所要求的语言技能的比例,也能反映出教师对学生在语言内容和技能上设立的目标和使用的测试手段。

表2 中级上测试题型类目表

表3 中级上测试题型类目比例表

表4 中级下测试题型类目表

内容 中级下-2014春 中级下-2014秋 中级下-2015春 识别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字组词写英文意思 √注音写英文意思√注音并组词√字组词√单选(3选1)√单选(4选1) 单选(4选1) √汉语词汇完形填空(多选多,段落) √写反义词√选词填空√替换划线(书面语)√写书面语√用书面语改写句子√近义词辨析选择(2选1或 3选1) √汉语语法 完成句子、对话 完成句子、对话 完成句子、对话 √改错(句子) 改错(句子) √判断 判断 判断 √猜词(单选) √汉语阅读猜词(写答案) √段意(多选多) √段意(关键词) √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翻译 英译中 英译中 √书面简答 情景问答 情景问答 情景问答 √课文内容 判断√课文问答√书面表达 信息-文章√

表5 中级下测试题型类目比例表

统计出数据以后,如果要分析考核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技能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则需要制定一个基本的标准,作为考察的依据。上海纽约大学采用美国通用成绩评分标准,以字母成绩和对应的的百分制成绩作为评判标准,以此计算学生的测试成绩。这种成绩的分布和对应可以看出大学的学习目标在成绩上的反映。具体的对应关系和字母成绩描述如下:

表6 上海纽约大学通用成绩评分标准

A:Excellent performance showing a thorough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opics of the course;all work includes clear,logical explanations,insight,and original thought and reasoning.

B:Good performancewith general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opics;allwork includes general analysis and coherent explanations showing some independent reasoning,reading and research.

C: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with some broad explanation and reasoning;the work will typically demonstrat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rse on a basic level.

D:Passable performance showing a generaland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rse’s topics;work lacks satisfactory insight,analysis or reasoned explanations.

F:Un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in all assessed criteria.

美国大学对课程的合格标准不尽相同,大部分设为“60分”或“D”,区分合格与不合格。但有些大学的做法不同,比如上海纽约大学,它将中文课程的通过线设为“C”或“77分”,区分合格和不合格;以“A”或“94分以上”作为成功完成并达到教学要求的最高线的标准。笔者基于这种分值分配,提出对试题题型各个类目表分值的建议分配。

根据杨翼(2010:73、76)的类目描述,识别类、理解类和应用类是对语言内容或课堂教学内容的基本掌握,所涉及的技能包括记忆、回忆、理解意思、使用语法结构解决基本语言问题等,这三种类别指向的语言技能较为基础,是达到分析、综合和评价这三类高级教学目标和技能的必经之路,因此,可以将前三项基本的教学技能指向的题型的成功完成视为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就是通过此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根据上海纽约大学的中文课合格线“77分”,本文大致将识别、理解、应用这三类的百分比定在“75%”(便于计算),在此之上的分析、综合和评价则定在“25%”。这个分配方案可以用来考察每个级别的试卷的分值分配,也可以以此判断试卷的难易程度和是否准确反映了教学目标和要求。

三、结果分析

由表2与表3可以看出,中级上的试卷题型涵盖了词汇、语法、汉字等汉语要素和听力、阅读、写作等技能要素。分析、综合、评估类的比例保持了一定的连贯性,为16%、22%和20%,略少于以上分析、综合、评价类“25%”分值的建议。在2014春和2015春的试卷中,识别、理解类占到30-40%,应用类要求语言要素灵活使用,其占到40-45%,三类相加的比例略高。查看2014秋的试卷,由于理解类的题型超过了一半,可以基本判断出该学期的试卷的难度不会太高。这三个学期较大的变化是对字词、部首的学习反馈上。2015春取消了汉字书写或组词的练习,替换为较为灵活的认读选择。对外汉语考试的特殊性也在于要对汉字进行认读和书写,因此字词方面的书写练习建议保有适当的分值,特别是中级阶段还处在积极累积汉字量的过程,需要加强字词的积累和练习。

根据以上的分析,中级上的试卷题型在识别、理解、应用这三类和分析、综合、评价这三类的比例分配上是相对稳定的,特别是在后面两个学期,呈现出愈加固定的基础与提高题型的比例分配。

从表4与表5中可以发现,中级下试卷同样也涵盖汉语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和技能要素:听力、阅读、写作。但是与中级上试卷相比,中级下的试卷每个学期都在进行较大的调整,思路上呈现出不稳定性,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卷方向,还处于寻找、尝试、改变的阶段。从题型上看,2014年春的试卷出现过多字、词、音的识别题型,但到了2015年春只保留少量此类练习,可以看出教师已经意识到过多的字、词、音的题型不足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应用、分析或其他更高的能力;在阅读理解的设计上,从开始简单判断、回答问题,到后面的猜词、书写段落大意、回答问题相结合的分析综合类题型,教师在阅读理解的题型上做了更深入的调整;猜词、书写段落大意这个新的题型,在一个学期中也进行了调整,从开始的“写”到后来的“选”,可以看出教师有意识地将高级目标设置在阅读理解上,但可能实际应用后发现该题型不符合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所以对题型做了降低难度的处理。在以上的三张分值分布表中,2014春的试卷明显偏易,识别、理解和应用类题型占了大部分,比例达到90%左右,这与之前建议的75%的基本题型存在较大差距。中级下的教师对最新使用的试卷进行了大幅调整,分析、综合和评价类题型的比例大幅上升,超过了55%,这也使得该学期的试卷相较过去显得尤为困难,对此学生在教学反馈中也有所反映。这种难度的提高与猜词、段落分析、回答问题的阅读、综合回答等题型的设置是分不开的。

以上分析说明中级下在试卷的设计上还缺乏宏观和深入的指导;教师们对该级别的教学目标、内容、计划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认识和稳定、持久的教法,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四、研究结果及建议

考察阶段性成绩测试试卷,重点应放在题型与对应的教学能力目标的比例关系上。杨翼根据Bloom的教育目标制定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测试题型类目表较好地帮助教师归纳总结试卷的题型与教学能力目标的对应关系。本文在考察分值分布的合理性上,利用上海纽约大学通用成绩评分标准作为分值参考标准;研究结果较能指导教学实践,也能较为合理反映出试卷的效度。因此,不同的教学机构和项目可以根据其使用的成绩评分标准作为评判分值分布的标准,据此比对和规定试题与其教学能力目标的分值对应关系,在实践中检验分值对应的合理分布区间,以此来指导阶段性成绩试卷的设计。

除此以外,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在出卷方面,对试题设计缺乏全面理解和认识,在试题类型、难易度、与教学能力目标对应性、分值分布等方面均经验不足,建议在以下方面多加考虑:

第一,试卷是否反映了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教师设计试卷,首要考虑的因素是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并紧紧围绕这两项进行试卷的设计。

第二,学生是否熟悉试卷题型。学生对试题的陌生,可能会影响试题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效果的反映,进而会模糊了教师对学生真实语言能力的判断。

第三,教师要明确题型。题型的灵活选择、合理分布和组合,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真实有效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要直接针对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进行设计和选择。

第四,教师要明确分值。根据上面提及的分值分配建议,识别、理解和应用类可占75%,而较高级别目标的分析、综合和评价可以占25%。按此分配对应的是“合格”与“不合格”,因75%的分值课被视为基本分,而25%的为提高分或区别分。基本分是学生通过复习可以准备的,而提高分和区别分是指学生活学活用知识获得的分数。

五、结 语

成绩测试是有效检查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手段,但是如果缺乏有效度的成绩测试试卷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错误的判断。过难的测试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过易的测试会导致教师和学生对学生水平的误判,无法达到有效帮助提高学生水平和纠正错误的效果。两种测试最严重的后果都是让教师和学生无法得到准确的教学和学习的反馈,且对未来的教学和学习产生不必要阻碍。因此,成绩测试试卷的设计对于教学和学习是非常重要。正确的成绩测试的试题题型与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是出好一份有效的试卷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蔡云凌:《对建立“对外汉语各课课型题型库”的思考——从对外汉语精读课的试卷分析谈起》,《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与教学研究版),2010年第8卷第6期。

刘士勤:《“报刊语言基础”课的试卷设计》,《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第3期。

杨 翼:《对外汉语教学的成绩测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J.B.Heaton:《英语测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The Study on Value Proportions of Class Progress Testing Papers

ZHANG Qiyi
(NYU Shanghai,Shanghai200122 China)

Class progress test is one type among language tests and it directly reflects teaching contents and objectives,exams students’mastery on targeted contents and helps to rethink the teaching effects and teachingmethods.Unit test is categorized as a kind of class progress test and its purpose is to exam how students aremastering targeted contents in each unit.Each item in the unit test is supposed to center around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contents;therefore,the test paper item design is crucial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est.This article explores 50 unit test papers used for intermediate levels in 2014 and 2015 in Chinese Program of New York University Shanghai.It categorizes the test paper items based on six layers of Chinese competence,which include remembering,understanding,applying,analyzing,evaluating,creating,referring to American educator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and then calculates the value proportions of the relevant test paper items.At themeantime,this article employs the general grading standard of NYU Shanghai as the base on which the suggestions on value proportion distribution are proposed.Furthermore,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value proportions of test paper itemswith the suggested value proportion distribution proposal to exam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se two and then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est paper item design(focusing on written part)with the hope to improve the test paper desig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esting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lass progress testing;test paper item;value proportion;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195

A

2221-9056(2017)09-1217-07

10.14095/j.cnki.oce.2017.09.006

2016-11-16

张绮翼,上海纽约大学,中文项目主任,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Email:qz2@nyu.edu感谢《海外华文教育》匿名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文中不妥之处概由本人负责。

猜你喜欢
纽约大学分值题型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上纽大新增互动媒体艺术硕士项目
体育考核新方案出炉 项目分值变化大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在家门口留学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刘延东被授予纽约大学“校长奖章”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