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稳定性影响

2017-11-02 03:01农文恒朱俊志罗汉华杨海芳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偏瘫稳定性常规

农文恒,朱俊志,罗汉华,杨海芳

(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广东 广州 510120)

针刺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稳定性影响

农文恒,朱俊志,罗汉华,杨海芳

(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广东 广州 510120)

目的观察针刺法合用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的动静时期平衡性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108例病患分为联合治疗组(n=58)和常规训练组(n=50),常规训练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平衡训练仪训练反馈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6周后,根据Prokin平衡训练仪上动静态模块得出静态稳定性评估和多轴本体感受的评估数据,对比两组的静态稳定时压力中心的相关参数和动态平衡时稳定指数、平均轨迹误差。结果静止稳定性模块,联合治疗组压力中心的前后标准差和左右标准差均显著低于常规训练组,前后左右平均运动速度显著低于常规训练组(P<0.05),运动长度和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动态稳定性模块,联合治疗组下肢平均轨迹误差(average trace error,ATE)、测试执行时间(test time execution,TTE)及稳定指数(stability index,SI)指标与常规训练组比较均有差异,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静止平衡和动态平衡均起到较好的康复效果。

针刺;Prokin平衡训练仪;脑卒中;平衡稳定性;静态平衡;动态平衡;本体感觉功能;康复

脑卒中作为中风或脑血管的意外疾病,通常都是突然起病,由于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具有局部性神经系统缺失等主要特征,因此致残率和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会容易导致多种机体功能障碍[1-2]。病人日后需要接受多种治疗才能维持生活正常。在病后意识正常开展运动康复治疗,可以更好重建运动模式和机能恢复,而常见的康复治疗有肌力增强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神经生理学方法等。意大利Prokin平衡训练仪具有人体平衡训练功能以及通过数据反馈可以对日后的康复训练进行指导,还可以通过协调患者压力中心控制,进一步修正患者平衡控制功能,提高机体稳定性[3]。中医范畴内脑卒中病症归属于中风,针灸穴位治疗中风偏瘫具有历史悠久的科学依据,得到一定疗效肯定[4-5]。通过针灸与物理Prokin平衡训练仪的结合,探讨结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病例108例,均符合纳入条件,其中男性60例,女性48例;脑梗死例数为45例,脑出血为63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

1.1.1 纳入准则 (1)根据西医诊断标准,并且根据各类脑血管病分类方案由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通过CT证实颈内动脉有脑梗死或脑出血;(2)无神经功能障碍后遗症;(3)具有身体偏瘫障碍;(4)脑卒中后身体机能平稳;(5)脑卒中患者血压稳定。

1.1.2 排除准则 (1)进行过溶血栓或者脑出血手术;(2)有神经功能损伤;(3)长期有平衡稳定性障碍和恶性肿瘤;(4)心肺功能不好;(5)有认识障碍和视力障碍。

1.1.3 剔除原则 (1)出现新的梗死、出血或并发症等病情恶化症状;(2)病人或家属拒绝继续康复治疗。

1.1.4 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分组进行治疗后数据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前均接受一样的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恢复再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治疗运用Prokin平衡训练仪(意大利tecnobody公司,平衡测试与训练系统,型号Prokin252)进行患者肢体静动态的训练。

进行静态平衡功能训练如下:在平衡仪上患者处于静态站位姿势,康复师了解患者双下肢承重情况,记录观察身体重心移动的情况轨迹,适应训练仪后根据康复师指导继续训练如何重心保持、重心前后、左右转移等。

动态平衡功能训练:在康复师指导下,患者记住训练仪上移动重心带动平板监视器上的标记,然后一步步根据机器设定规则和标记移动而移动重心,保持站立立位身体的平衡。训练中康复师通过调整仪器速度、改变训练程度的难易度适应患者自身障碍程度,2次/d,中间休息30 min,每次15 min,每周训练6 d,训练疗程持续9个月。针刺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治疗组除了遵循上述Prokin训练仪训练程序后同时伴随针灸治疗,针刺治疗用申脉、照海、风池、肩髃、足三里、环跳、阳陵泉、合谷、曲池、三阴交等几个穴位,得气后不行针,留针2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同样持续9个月。

1.3观察指标

采用意大利Tecnobody公司进口的Prokin252动静态平衡测试系统,在两组患者经过9个月治疗后,最后一次训练用Prokin平衡训练仪观察患者平衡稳定性情况,通过Prokin软件下的静止稳定性模块,患者体位采取坐位姿势,将平衡板置于坐台上,根据患者身高坐姿调整坐台高度,使患者坐位下足底与地面接触、屈膝呈90°;调整患者臀部到最适位置,位于平衡板A3A5轴上放置股骨大转子;患者保持双足与肩同等宽度;双手呈交叉状态,肘和肩前屈呈45°角度凌空悬着;患者保持挺胸抬头,眼睛正对前方。训练仪可直接显示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静态平衡相关的相关参数:包括前后标准差、左右标准差、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长度、运动面积。动态平衡能力测试选取多轴本体感觉评估模块,受测者体位采取双足站立位置,嘱咐患者按照机器所显示的,以最佳的路径、最短的时间(≤120 s),完成3次试验,取3次的平均值,每次进行测试前应将平衡板重置,保持数据一致性,最后记录评估阶段测试执行时间(test time execution,TTE)、平均轨迹误差(average trace error,ATE)和稳定指数(stability index,SI),整个测试过程持续30 min。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脑卒中患者治疗后静态平衡参数

针刺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患者静态平衡能力参数中左右、前后标准差显著性低于常规康复训练组,统计具有显著性差异。左右、前后平均运动速度显著降低,相对于常规康复训练组。联合治疗组运动长度呈现极显著性降低,运动面积显著降低,对比常规康复训练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表2)。

2.2动态平衡稳定性评估阶段模式

图1显示,常规康复训练组(图1A)运动轨迹较为凌乱,联合治疗组(图1B)运动轨迹较为规律,基本成固定圆圈内。

2.3脑卒中患者治疗后TC,TG,LDL-C水平对比

与常规康复治疗组对比,联合治疗组的TC,TG,LDL-C 水平均显著降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3)。

表2 两组患者静态平衡指标比较

*P<0.05,#P<0.01,与常规康复训练组对比。

表3 两组TC,TG,LDL-C 水平对比

#P<0.01,与常规康复训练组对比。

3 结论

脑卒中,作为一种突发性的、局限性、由脑血管病理变化并且会一步步最终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的病症,同时当病症发生持续时间超过1 d会进一步导致死亡可能性加大的临床综合征[6-7]。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威胁人身健康的杀手病,同时是我国的多发病,具有起病急促,病情凶险特征。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普及和慢慢提高,脑卒中死亡率得以明显下降通过广泛引用静脉溶解血栓治疗[8-9],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依然存在,这是由于脑出血或脑梗死病情进展迅猛,对周围神经和细胞造成伤害较快。其中大脑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后遗症之一,脑缺血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破坏,神经中枢中神经间的联系被缺血或出血性损伤中断,诱导脑神经结构的缺陷情况发生,在丧失高位神经中枢的支配后出现适应性反应,低位神经系统启动原始反射,逐步影响平衡功能及本体感觉的情况,出现无法感知无法控制的局面,肌力、肌张力以及肌群之间的异常合作,使躯体动作和整合运动方面的能力全面失调,用药物治疗和康复方法都无法完全治疗和彻底痊愈的平衡症候群[10-12]。通过测试得到患者身体重心偏移向健侧,且下肢稳定性和负重能力有减退情况出现,能够判断其平衡能力好坏[13-15]。脑卒中患者容易发生摔倒引起严重后果,就是由于其平衡能力的丧失或减退,据统计约有34%神经疾患患者1年中至少摔倒1次,一旦摔倒容易导致脑部病情再次复发[16-17]。现代康复理论和无数患者临床实践证明,有效及时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平衡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对自身生活满意度,加速脑卒中的后续反应的康复进程。长期临床病例康复证明,康复治疗在减少脑卒中的致残方面治疗效果较好,安全可靠[18-20]。意大利Prokin252平衡反馈训练仪[21-23]是兼顾多种平衡评定和训练的设备,患者可以通过仪器进行平衡测试和进行躯干平衡控制训练。机器对于站在或坐于平衡仪上的患者平衡能力控制感觉进行评测,以及平衡仪对患者姿势摇摆的幅度重心进行分析,传入深浅感觉和复合感觉对患者大脑中枢进行刺激,强行让自身中枢神经调控患者肢体,进一步调整身体重心控制,调整和修正失平衡不稳定状态,反馈调节促进协调功能与受损神经系统的重建与平衡,提高步行的稳定性,这种仪器可以兼具评定平衡功能及训练患者平衡功能。但是由于脑卒中的病理特征在内而到外,因此仅通过外部物理治疗的作用不及内外兼顾的联合治疗,通过针刺对脑部的刺激,促进平衡功能的重建,因此两者配合的动静平衡功能得以修复,患者本体感觉得到自控力。

中医理论中认为脑卒中(缺血及出血)归属于中风范畴,认为“风、火、痰、气、瘀、虚”为中风的病因病机,发病的关键因素是“风、火”,风引火上行至头目。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具有安全可靠性,疗效肯定的评价。通过用现代方法研究表明,通过针灸,可以在脑卒中病发后病情不同阶段和病灶层次起到良好的调控作用,作为一种促进脑功能和神经重建联系的重要手段,可以协同物理治疗,为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提供了科学依据[24]。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处方选穴复杂,不同穴位针对不同病灶点,且不同点间相互联系,对相关临床研究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穴位中属阳陵泉、合谷、曲池、肩髃、足三里、环跳、三阴交选用频率较高,作为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及运动功能障碍的代表穴位[25-27]。通过针刺穴位,静态平衡稳定性参数显示压力中心的前后标准差和左右标准差均显著低于常规训练组,前后左右平均运动速度显著低于常规训练组(P<0.05),运动长度和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静止平衡人体压力中心相关参照指标:包括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左右平均运动速度、前后标准差、左右标准差、运动长度、运动面积等参数。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观察患者平衡能力,运动速度是指静止时躯体压力中心的移动速度,速度越大代表躯体静止时压力中心的稳定性越低。运动长度指躯体压力中心运动轨迹的长度。前后左右标准差代表各个时间的数值偏离中心数值位置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代表组间数值离散程度越大,同时意味肢体平衡稳定性越差。运动面积指身体压力中心运动轨迹所围绕的面积[28-29]。证明联合治疗组治疗后,静态平衡指标恢复得更好的水平,从而促进病灶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致力于减少和改善平衡能力差后遗症。表明针刺能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

动态稳定性模块,联合治疗组下肢ATE、TTE及SI指标与常规训练组比较均有差异,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ATE指示肢体细微本体感觉控制能力,当ATE 值范围在0%~35%之间,证明患者对自身肢体的细微本体觉控制处于良好级别;当ATE 值处于35%~100%之间,说明患者有一定的本体感觉;ATE 值范围大于100%,说明病人对自身控制处于劣势。由此可得 ATE 数值越小,提示患者自身运动控制能力和稳定性越好;TTE为评估测试阶段的所用时间,时间越短代表测试任务活动执行越快,患者对于自身运动能力掌握好;SI是指不平衡信号摆动的均方根值,数值越小证明躯体稳定性越高,能较好地反映整体的稳定性,患者能凭借视觉反馈重建正常本体感觉,利用身体远端连续的不稳定激活关节周围的本体感受器,从而维持整体稳定性[30]。联合治疗组ATE值偏低,证明其对自身本体感觉有良好自控力,执行时间较常规训练康复组低,证明运动能力恢复得更加好,稳定性更好。联合治疗组动态平衡指数与静态平衡指数的结果显示,针刺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能够相辅相成作用于脑卒中患者,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

[1] 谢财忠,刘新峰,唐军凯.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与自理能力的相关性[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2) :149-150.

[2] 瓮长水,于增志,霍春暖,等.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肌力与运动功能、平衡、步行速度及 ADL 的关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24(12):76.

[3] Li FZ,Harmer P.TaiChi Program Offers Significant Gains In Balance,Stability Among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 ,2012,(2) :10.

[4] 邢艳丽,王艳,朱路文.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4):304.

[5] 李佩芳,郭庆军,浦芳,等.针刺躯干肌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14(9):761.

[6] 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4(12):301-318.

[7]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2011,39(3):4013-4017.

[8] 孙佳艺,巢宝华,徐新娟,等.中国三甲医院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10):964-968.

[9] 彭慧蛟,万丽红,黄月友,等.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0-13.

[10] 林夏妃,丘卫红,窦祖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2):191-194.

[11] 宋桂芸,张璞,杨明.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特征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8):798-800.

[12] 刘苏玮,高晓平,窦云龙,等.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康复治疗进展[J].安徽医学,2013,34(1):105-107.

[13] 李威,曾祥斌,章荣,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9):816-822.

[14] 杨婷,钱兴皋,张会慧,等.平衡反馈训练仪与Berg平衡量表在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中的相关性[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1):1011-1014.

[15] 陈丽.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30-32.

[16] 陆蓉蓉.脑卒中患者静态平衡与脑电特征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17] 谢财忠.急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0.

[18] 胡永善,吴毅,刘世文,等.三级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3-8.

[19] 杨红专.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进展[J].中外医疗,2011,30(2):182-184.

[20] 张志强.脑卒中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9):660-662.

[21] 李海勇,张国庆.太极拳步法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J].山西中医,2014,30(9):10-12,16.

[22] 王盛,杨菊,朱奕,等.平衡反馈训练仪用于脑损伤偏瘫患者静态平衡测试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1):1035-1038.

[23] 张彪.本体感觉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感觉整合的影响[D].太原:中北大学,2016.

[24] 雷亚玲.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文献计量分析及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25] 李佳,何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3):47-49.

[26] 林梅琴,柳维林.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疗效的系统评价[J].康复学报,2015,(1):54-62.

[27] 谢立娟.针灸合并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5.

[28] 张盘德,刘翠华,皮周凯,等.应用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9):530-533.

[29] 王璟,迟放鲁,卢华曾,等.动静态姿态平衡仪在平衡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6):1866-1868.

[30] Shumway-Cook A,Woollacott MH.Motor control:translating research into clinical practice[M].4th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7:157-186.

TheeffectofacupuncturecombinedProkinbalancetraininginstrumentonequilibriumstabilityofthestrokepatients

NONG Wen-heng,ZHU Jun-zhi,LUO Han-hua,YANG Hai-fang

(DepartmentofRehabilitati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ofGuangdongProvince,Guangzhou510120,Guangdong,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Prokin balance training instrument on the static and dynamic balance disturbance of stroke patients.MethodsThe 108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regular training group.The regular training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and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on the basis of training feedback of the balance training instrument.After 6 weeks,the evaluation data of static stability assessment and multi-axial proprioceptive feeling a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Prokin balance trainer.The relative parameters of the pressure center and the stability index and the mean trajectory error are compared with the static stability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Static stability module shows: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pressure center of about standard deviatio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ventional training group,and the average veloci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ventional training group (P<0.05),length and are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Dynamic stability module shows:the lower extremities average trace error (ATE),test time execution(TTE) and stability index (SI) of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ere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training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The experiment proved that the static balance and dynamic balance of the patients after acupuncture treatment have a better recovery effect.

Acupuncture;Prokin balance training instrument;Stroke;Equilibrium stability;Static balance;Dynamic balance;Proprioception function;Rehabilitation

10.3969/j.issn.1005-3697.2017.05.013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面上项目(20171134)

2017-04-10

农文恒(1983-),男,主管治疗师。

杨海芳,E-mail:mrnongwh5454@163.com

时间: 2017-10-10 02∶28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254.R.20171010.0228.028.html

1005-3697(2017)05-0694-04

R274.9

A

(学术编辑章荣)

本刊网址:http://www.nsmc.edu.cn作者投稿系统http://noth.cbpt.cnki.net邮箱xuebao@nsmc.edu.cn

猜你喜欢
偏瘫稳定性常规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一类k-Hessian方程解的存在性和渐近稳定性
常规之外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别受限于常规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