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索洛尔联合氨氯地平对单药治疗失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研究

2017-11-02 03:01倪宁李成祥庄稼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比索单药氨氯地平

倪宁,李成祥,庄稼

(1.西安交通大学医院内科,陕西 西安 710049;2.西京医院心内科,陕西 西安 710032)

比索洛尔联合氨氯地平对单药治疗失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研究

倪宁1,李成祥2,庄稼1

(1.西安交通大学医院内科,陕西 西安 710049;2.西京医院心内科,陕西 西安 710032)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联合氨氯地平对单药治疗失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在比索洛尔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失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各选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比索洛尔和氨氯地平各5 mg/d。治疗第6周、第12周血压不可控的患者将剂量上调,最大剂量为两种药物各10 mg/d。最终疗效显示为第18周时血压、心率与基线相比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基线水平相比,比索洛尔组的收缩压平均降低(25.9±12.82)mmHg,舒张压平均降低(-11.4±6.35)mmHg,氨氯地平组收缩压平均降低(24.7±11.67)mmHg,舒张压平均降低(-14.4±8.02)mmHg,与联合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同时比索洛尔组心率降低(6.6±9.67)次,氨氯地平组心率降低(11.5±8.65)次,与联合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83.2%患者在比索洛尔与氨氯地平各5 mg/d治疗的6周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出现严重的治疗不良反应。结论比索洛尔联合氨氯地平对单药治疗失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氨氯地平;比索洛尔;联合用药;血压控制;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危重疾病,每年造成约1 700万人死亡[1]。其中940万与高血压并发症有关。但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使用单药降压治疗不能有效控制血压,因此建议采用联合治疗作为二线治疗[2]。联合治疗的主要优点是使用两种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对血压控制的总体疗效优于单药治疗。比索洛尔和氨氯地平是两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通常被作为单一药物使用。比索洛尔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的β1受体拮抗剂[3],而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是一种长效二氢吡啶类药物[4],两种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因此它们适合用于联合治疗高血压。比索洛尔联合氨氯地平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替代治疗药物,其用法已经明确,但是有关两种药物中任一单药治疗无效的患者,比索洛尔联合氨氯地平作为二线治疗的报道甚少。因此,本研究就此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西京医院心内科确诊且符合研究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比索洛尔5 mg或氨氯地平5 mg单药治疗失败的患者(单药治疗4周后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5]。所有患者根据所接受药物的不同分为比索洛尔失败组和氨氯地平失败组,每组98例。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组患者具有均衡性,见表1。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2)本研究药物禁忌症;(3)近4周内使用过替代抗高血压治疗。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基线视访时(随访1)给予比索洛尔/氨氯地平固定剂量组合治疗,固定剂量为两种药物各5 mg/d,连续治疗6周,于第6周时进行第2次随访,以收缩压<140 mmHg和舒张压<90 mmHg作为血压得到控制标准,对于血压有效控制患者继续该剂量治疗;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则增加组合剂量治疗(比索洛尔或氨氯地平剂量增加至10 mg/d),随后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第12周时进行第3次随访,按以上标准进行疗效评定,血压有效控制患者则继续该剂量治疗,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则增加剂量至比索洛尔和氨氯地平各10 mg/d,再连续治疗6周,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8周,并在治疗第18周时进行第4次随访。

1.3疗效评估标准

主要疗效是监测收缩压从基线到研究结束的变化[6];次要疗效包括第6周、第12周后收缩压与基线之间的变化;研究治疗18周后舒张压的变化;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的比索洛尔/氨氯地平剂量组合后血压得到控制的百分比;治疗18周后心率的变化。用药的安全性由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种类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连续型变量呈正态分布时用t检验比较;如不呈正态分布则用Mann-WhitneyU检验进行比较。分类型变量用χ2检验。如理论频数<5,则用Fish确切概率法进行两组比较。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98)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统计

不良反应类型主要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和外周水肿。虽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达到51.53%,但是各类型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中度均≤5%,重度无。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统计[n(%)]

2.3两组患者治疗18周时血压变化

与基线(随访1)比较,治疗18周(随访4),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随访1与随访4时,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两组患者18周时收缩压与基线比较

*P<0.05,与随访1(基线)比较。

表4 两组患者18周时舒张压与基线比较

*P<0.05,与随访1(基线)比较。

2.4两组患者治疗18周心率变化

与基线(随访1)比较,治疗18周(随访4),两组患者心率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随访1与随访4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心率与基线比较变化情况比较次/min)

*P<0.05,与随访1(基线)比较。

2.5两组患者3次随访时血压控制有效率统计

两组患者第2、3、4次随访时,比索洛尔失败组有效率分别为80.8%、87.9%、88.9%,氨氯地平失败组有效率分别为85.6%、85.6%、86.6%;所有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3.2%、86.7%、87.8%。

3 讨论

这项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比索洛尔联合氨氯地平固定剂量组合对两者单药治疗失败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显示:对单用比索洛尔5 mg/d或氨氯地平5 mg/d治疗无效的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疗效显著, 83.2%的患者服用最低剂量(各5 mg/d)6周内就能使收缩压与舒张压都能降至目标值(<140/90 mmHg)。对于少部分血压控制仍旧无效的患者还可以根据病情适当增加两种药物的剂量,到治疗18周时有效控制血压的患者占所有患者的87.8%。

高血压治疗失败非常普遍。研究表明,使用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低剂量药物疗法比大剂量单药治疗更有效,同时也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除此之外,与单药治疗相比使用组合疗法还可以提高依从性。五种主要的抗压药物不同的组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7]、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8]),建议按照指南使用;这些不同的组合包括ACEI/CCB,ARB/CCB,BB/CCB 和ACEI,ARB 或BB加上利尿剂。本研究中固定剂量组合由比索洛尔和氨氯地平组成,通过两种完全不同的药理机制发挥作用[9],比索洛尔可以通过阻断β1受体降低心率和血压;氨氯地平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扩张血管和降低外周阻力[10],且副作用轻微。因为比索洛尔和氨氯地平都具有较长的半衰期[11](比索洛尔10~11 h,氨氯地平30~50 h),所以可以每天只给一次药。没有观察到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治疗第18周(随访4)时,与基线(随访1)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随访1与随访4时,收缩压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平均收缩压下降到(125.8±11.91)mmHg,舒张压和心率也显著下降,与衡旭华等[12]报道一致。心率升高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3],因此降低心率也是这两种药物联合疗法的优势。

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不良反应类型主要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和外周水肿。虽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达到51.53%,但是各类型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中度不良反应均≤5%,无重度不良反应。还应当指出,目前研究中报告的最常见的心动过缓和外周性水肿是比索洛尔和氨氯地平治疗本身的影响[14]。

综上所述,比索洛尔联合氨氯地平对单药治疗失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效率高,见效快,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1] 顾东风.心血管病预防的现状和展望[J].中华预防医学杂 志,2003,37(2):75-76.

[2] 佟秋艳.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在我国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8):2140.

[3] 何秉贤.经济困难者如何选用降压药[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1(11):1012-1017.

[4] 刘洪洋,李莉,崔天祥,等.血压控制良好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36(11):1076-1079.

[5] 谢晓川,饶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6):481-484.

[6] 胡伟新.利尿剂降压作用的再认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7,15(3):782-783.

[7] 陆基宗.疗效佳、价格贵的长效药-贵有"贵"的道理[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22(7):10-12.

[8] 张丽.老年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舒张压下降过程中"J形曲线"现象的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13(8):832-834.

[9] 贾志越,关欣,王国凤,等.血压变异性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20(5):683-685.

[10] 肖锋.心血管病重症[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7):975-978.

[11] 胡大一,刘力生,李为民.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对单药治疗血压控制不良的中国高血压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Ⅱ:介绍和解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19(11):1022-1024.

[12] 衡旭华,邹剑杰,李长龙,等.比索洛尔对舒张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2):131-134.

[13] 潘春奇,王琳,刘文民.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8):1335-1337.

[14] 王凤岭,熊二刚,王弘锦,等.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分析[J].中医学报,2014,19(12):314.

Efficacyofbisoprololcombinedwithamlodipineinthetreatmentofprimaryhypertensionpatientswithsingledrugfailure

NI Ning1,LI Cheng-xiang2,ZHUANG Jia1

(1.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Xi’anJiaoTongUniversityHospital,Xi’an710049;2.DepartmentofCardiology,XijingHospital,Xi’an710032,Shaanxi,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bisoprolol combined with amlodi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single drug failure.MethodsTreatment failure in bisoprolol and amlodipine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by selecting 98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bisoprolol and amlodipine 5 mg/d,for 6 weeks,12 weeks,the blood pressure was not controlled with the dose increased,the maximum dose for two drugs in each of the 10 mg/d.The final effect of display for 18 weeks when compared with baselin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changes.Results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baseline,bisoprolol group mean decrease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25.9+12.82) mmHg,amlodipine group decreased (24.7+11.67 mmHg),the overall reduction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25.3+12.25) mmHg,compared with the combination therapy,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5).At the same time bisoprolol group decreased heart rate (6.6+9.67),amlodipine group decreased heart rate (11.5+8.65),compared with the combination therapy,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5),83.2% in patients,blood pressure wa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within 6 weeks of 5 mg/d of bisoprolol and amlodipine without severe adverse effects.ConclusionBisoprolol combined with amlodipine h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patients who failed single drug treatment.

Amlodipine;Bisoprolol;Combination use;Blood pressure control;Cardiovascular disease

10.3969/j.issn.1005-3697.2017.05.025

2017-04-17

倪宁(1963-),男,硕士,副主任医师。E-mail:stpuma63@163.com

李成祥,E-mail:lichx1@163.com

时间: 2017-10-10 02∶28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254.R.20171010.0228.052.html

1005-3697(2017)05-0738-03

R197.6

A

(学术编辑胡厚祥)

本刊网址:http://www.nsmc.edu.cn作者投稿系统http://noth.cbpt.cnki.net邮箱xuebao@nsmc.edu.cn

猜你喜欢
比索单药氨氯地平
HEPSERA联合ADV ABPC与BARACLUDE单药治疗HEPATIC SCLEROSIS疗效比较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唑来膦酸单药治疗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谁为啤酒买单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比索洛尔联合依达拉奉对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抗氧化作用分析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单药替吉奥一线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