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串袋出菇新模式的试验探讨

2017-11-02 03:02侯奎华彭学文吴志会周廷斌解文强
食药用菌 2017年5期
关键词:菌棒出菇补水

侯奎华 彭学文 吴志会 周廷斌 解文强

香菇串袋出菇新模式的试验探讨

侯奎华 彭学文 吴志会 周廷斌 解文强*

(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唐山 063000)

介绍一种立体的、自动注水的香菇出菇新模式——串袋出菇模式,其优点是可以提高土地和菇棚利用率、减少注水用工、节约水资源。试验比较串袋出菇法和斜靠出菇法的出菇效果表明,两种方法出菇总量和生物学效率都相差无几。

香菇;串袋出菇法;斜靠出菇法;出菇效果

香菇又名香蕈、厚菇、花菇等,是众所周知的食药兼用菌,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尽管各地气候条件、栽培设施、产品质量要求、培养料处理等有所不同,但出菇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一是架式出菇,3~7层均有[1~6];二是覆土出菇[7],分全覆土和半覆土;三是侧立出菇,因地区不同有墩式、三联柱[8]或单柱等不同方式;工厂化生产中还有菌床、菌砖[9]等方式。各种方式均有其不足,如菌砖制作过程污染率不能控制,蒸发面积大,补水费时费力[10~11];覆土或半覆土重茬烂袋严重、占地面积大;层架方式补水较困难等。

本文介绍串袋出菇新模式,这是一种立体的、自动注水的出菇模式,其优点是土地利用率高,减少注水用工,节约水资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菌袋。串袋出菇采用袋径14.65×58(cm)的聚乙烯袋;斜靠出菇采用11.46×58(cm)的聚乙烯袋。

(2)其他。铁质串架插管,注水连接管路(塑料软管);时控开关为德力西KG316T,三通、阀门等为标准件;木屑、麸皮等常用生产原料。

1.2 方法

(1)制棒。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等均按常规方法进行。串袋出菇法与斜靠出菇法均用400 kg原料。统计产量时换算成相对转化率,对比出菇效果。

配方:木屑78%,麦麸20%,石膏1%,红糖1%,含水量55%。

(2)组合式菌棒串接柱的结构与组装。组合式菌棒串接柱(图1)分三部分:①尾部,长45 cm,直径1.6 cm,顶端预留补水软管接口,下连接端外直径1.5 cm,距底部1 cm处设置两道密封胶环,两密封胶环间隔0.5 cm,如图1中的第1部分;②中部(组合延长管),长30 cm,数量5~7段,上连接端直径1.6 cm,距上边缘1 cm设密封凹槽两道,两凹槽间隔0.5 cm,下连接端直径1.5 cm,距底部1 cm处设置两道密封胶环,两密封胶环间隔0.5 cm,如图1中的第4部分;③前部,长45 cm,直径1.6 cm,距上边缘1 cm设密封凹槽两道,两凹槽间隔0.5 cm,底部直径1.5 cm,封口堵死(可做出锥面,便于穿插菌棒),如图1中的第5部分。

图1 串接柱结构

前部、尾部及中部沿轴向每隔2 cm打出水孔,孔径0.2 mm,共4排,“品”字形排列。使用时自由组合串接柱长度,将前部、中部、尾部依次组合连接在一起,形成组合式菌棒串接注水柱。

(3)串袋出菇。将培养完成的菌棒按照图2的方法串接,根据菌棒长短及棚室高度、操作简易程度确定每串菌棒数量,一般4~6个。将每串菌棒固定在出菇支架上,各串的最顶部连接入水管,并在一定单元的菌柱前端安装时控开关。在需要注水时,设定时控开关,控制电磁阀或水泵,自动且定时定量向菌棒注水,既省工省力,又避免水的浪费。

图2 菌袋串接

图3 串袋出菇

单个支架分为四部分,①竖立支柱4个,总长200 cm,材质为DN20镀锌管;②横梁4只,其中2支长3 m,另2支长0.8 m,材质DN15镀锌管;③菌柱固定横梁20支,长1.0 m,直径0.6 cm的钢筋;④菌柱穿心立柱若干。组合完成的支架长方形(图3),宽0.8 m,地面至横架高2 m左右,使用时为便于固定,支架竖立支撑杆插入土中15 cm,单个支架长3 m,可根据需要任意延长。菌柱固定横梁与支架横梁固定,间距15 cm,菌柱串接菌棒4个与横梁固定。

(4)出菇管理。菌棒串接完毕、补水管线连接完成后,开始出菇管理。温度、湿度、通风等均依照常规管理。需要补水时,打开时控开关补水,每次补水分三段完成,每段补水30秒钟,每天一次。补水完成后继续进行出菇管理。

(5)考察项目。考察全生育期产量,进行简单对比。

2 试验结果

两种出菇方法的出菇总量和生物学效率以串袋出菇法稍低,但差异不显著(表1)。可以说,两种出菇方式都能达到均等的出菇效果。

表1 两种出菇方法的效果比较

菇形方面未做详细的观测统计,但在采摘过程中发现两者的菇形整齐度、圆整程度略有差别。串袋出菇法菇型整齐度和菇型圆整率更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串袋出菇法菌袋间距大,子实体之间没有接触、挤压,没有明显的“背面菇”,更符合子实体“背向地心”生长的生物学特性。

试验过程中注水环节的耗水量、用工及有关耗材的投入等方面也未作统计,但显而易见的是,串袋出菇法没有注水用工支出,补水时避免了注水针拔出过程中的水花四溢问题,也没有水流随菌棒肆意流淌,因而耗水量更少。连接管道、串接柱、时控开关、电磁阀等耗材投入方面串袋出菇法较多。但二者总体投入未作计算比较。

3 讨 论

串袋出菇法有以下优点:一是立体出菇,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采用此方法出菇,可有效提高棚内空间和土地的利用率,每亩(1亩≈667平方米)大棚可容纳出菇袋6万棒左右,比容量较大的架式出菇法高出40%以上。二是定量补水,节约水资源。香菇菌棒补水时,采用时控开关定时补水的方法,既节省了补水人工费用,又可以定量、分次补充水分,避免水的浪费。三是提高产品质量。菌棒直立,符合香菇向上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棚内散射光充足,符合香菇子实体向光生长的特性,所以畸形子实体比例显著降低,产品品质得到提高。

除了上面提到的整齐度统计、成本投入测算问题之外,尚有以下几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夏季使用出菇棚需谨慎。因出菇棚隔热设施不完备,出菇棚上部温度可达33 ℃,甚至更高,会使上部菌棒不能正常出菇。二是串接菌棒不宜过多。菌棒串接后,因自身的重量往往导致下滑,致底部菌棒受力太大。随着出菇的进行,菌棒松散加剧、抗压力减弱,可能引起下部菌棒破碎。可在串接柱上设置阻挡圆片,各个菌棒之间由阻挡圆片隔开,以避免菌棒之间相互挤压。三是串接柱的材质。铁质串接柱使用一次后往往锈迹斑斑,强度下降。铁锈随水流淤积于串接柱底部或堵塞注水孔,引起菌棒注水不均。

[1] 杨淑琴, 通占元, 李冬梅, 等. 坝上高原香菇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 北方园艺, 2015(18): 149-152.

[2] 胡清秀. 立体菌业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J]. 中国农业信息, 2015(20): 27-34.

[3] 刘青月. 平泉县现行香菇栽培模式的特点及改进意见[J]. 食药用菌, 2014, 22(6): 341-342.

[4] 马树新, 刘帅, 杨春华. 北京地区几种香菇栽培管理模式[J]. 北京农业, 2010, 36: 24-26.

[5] 王健. 香菇夏季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的影响研究[J]. 南方园艺, 2013, 24(6): 11-13.

[6] 张宝军. 平泉县反季节香菇栽培模式研究[J]. 北方园艺, 2016(4): 143-145.

[7] 王增洪, 陈宝莲. 不同制棒时间和出菇方式对中低海拔地区反季节香菇栽培的影响[J]. 福建农业科技, 2009(2): 50-51.

[8] 耿玉娴. 五种出菇方式对香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8(14): 80-81.

[9] 耿立, 李直鸿, 李龙. 香菇庆科212工厂化生产及周年式出菇技术初探[J]. 食用菌, 2016(4): 34-36.

[10] 黄毅. 香菇工厂化栽培的难点[J]. 食药用菌, 2016, 24(1): 1-6.

[11] 刘智谋, 刘凤菊, 吴丽馥, 等. 冷棚半熟料大墩式香菇栽培新模式比较试验[J]. 食用菌, 2009(3): 42-43.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20)

侯奎华(1976—),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园艺技术推广

S646

B

2095-0934(2017)05-325-03

*通讯作者:解文强(1973—),男,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菌棒出菇补水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肥皂》等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爱运动更要会补水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恼人的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