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智力蘑菇棒制作与培养的教学实践

2017-11-02 03:02方白玉谢汝发邓雯倩
食药用菌 2017年5期
关键词:保鲜膜出菇蘑菇

方白玉 谢汝发 胡 婷 邓雯倩



儿童智力蘑菇棒制作与培养的教学实践

方白玉 谢汝发 胡 婷 邓雯倩

(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广东韶关 512000)

智力蘑菇棒是一款自主研发的通过利用废旧报纸等常见材料,结合提供的菌种,让儿童自己动手制作蘑菇棒并培育蘑菇,从而让儿童认知蘑菇生长过程,体会蘑菇生长管理乐趣的少年儿童益智类玩具。具体介绍智力蘑菇棒的制作材料与方法,指出注意事项;并对智力蘑菇棒的推广实践效果进行反馈调查。结果表明,智力蘑菇棒对激发儿童的科学兴趣,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动手能力等都大有裨益,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蘑菇棒;少年儿童;教育实践

智力蘑菇棒是一款笔者自主研发的通过利用废旧报纸等常见材料,结合产品提供的菌种,让儿童自己动手制作蘑菇棒并培育蘑菇,从而认知蘑菇生长历程,体会蘑菇生长管理乐趣的少年儿童益智类玩具。智力蘑菇棒旨在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开发智力,在制作过程中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其为儿童创造一种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实践机会(图1,图2),锻炼儿童的耐心和动手能力。该款产品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社会人士的好评,已经提交国家专利申请。

图1 儿童正在制作智力蘑菇棒

图2 智力蘑菇棒成品

智力蘑菇棒的设计理念是变废为宝,培养少年儿童的废物利用意识。与市场上其他的智力玩具相比,其最大的优点是,每天耗时不多,只要半小时左右,却能让儿童沉醉其中。

1 智力蘑菇棒的制作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菌种制作材料及配比:小米98%,石膏2%。蘑菇棒制作材料:1杯菌种,1卷保鲜膜,2根橡皮筋,1张报纸。所用工具有托盘、玻璃杯、喷水瓶、牙签和剪刀。

1.2 方法

(1)菌种制作。先将小米浸泡6 h,捞起来过滤,加入2%石膏装入750 mL的耐高压高温的瓶内,在125 ℃,0.14 MPa下灭菌1 h;待瓶内温度降至30 ℃后接入母种(平菇或秀珍菇等的母种),接种后置于培养室25 ℃下培养;在培养第10天检查有否污染,并进行摇瓶以加快菌丝生长,18 h后满瓶,在无菌环境下分装成小杯待用。

(2)蘑菇棒制作。铺开一张正常大小的报纸,对折3次,尺寸约为宽12 cm,长16 cm。将叠好的报纸放在大托盘上,用玻璃杯往报纸上倒水至报纸全湿为止。5 min后,倒出托盘内多余水分,取出报纸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将准备好的菌种均匀地撒在湿报纸上,再将报纸卷成长12 cm、直径2 cm的圆筒(期间若有水挤出,属于正常现象)。将卷好的报纸用保鲜膜包起来,具体做法为:取大小适当的保鲜膜平铺在桌面上,把报纸轻轻地放置在保鲜膜的中间位置进行包裹;包2~3层后用剪刀将保鲜膜剪断,随即检查一下报纸卷,小心抚平其表面有气泡的地方,使报纸与外界空气彻底隔绝。为确保报纸卷密不透风,需要拿准备好的橡皮筋,将报纸外层的保鲜膜两端扎紧,用剪刀或小刀在保鲜膜上扎10个大小为1~2 mm小孔(一定要扎穿薄膜)。然后将蘑菇棒置于暗箱中培养,一般16天后(若温度低,时间可能要长),可以看到许多白色菌丝体从报纸上长出。此时,把蘑菇棒从暗箱中取出放置在靠近门窗的柜台上,让其见光,但不可直晒。每天往蘑菇棒外面喷雾状水两次,使干湿适宜,1~2天后,可以看到蘑菇破纸而出,以后每天对着蘑菇喷水两次,晴天多喷,3~4天后可以看到蘑菇周围有许多白色粉末,此为蘑菇的种子“孢子”。

(3)智力蘑菇棒的参数设计实验。通过试验筛选出更有利于幼儿智力蘑菇棒制作和培养的相关数据。试验设12个处理,标注为A1~D3,A、B、C、D分别表示报纸张数1~4张,1~3表示每天喷水的次数,1次是指中午喷一次,2次是早晚各喷一次,3次为早中晚各喷一次。为了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和真实,使用同一批蘑菇菌种,菇棒也在同一天制作完成,每组设5个重复,数据取平均值,剔除差别较大的个体,最终以菌丝生长天数、出菇天数和出菇状况进行测评。结果如表1。

表1 智力蘑菇棒实验结果

注:出菇时间为原基长出至长成小菇蕾的时间。

从表1看,使用一张报纸(A组),智力蘑菇棒菌丝长满较快,约需16天。在原基长成后每天保持早晚喷水2次即可。在出菇方面,蘑菇棒长满菌丝后,各处理的出菇时间都在1~3天内,保守估计出菇时间为2天左右。综合比较出菇情况,以D2处理较好,即使用4张报纸制作智力蘑菇棒,早晚各喷水一次,其能在23天左右完成出菇。

1.3 推广智力蘑菇棒应注意的事项

智力蘑菇棒推广的对象主要是幼儿,有一些事项需要特别提醒家长和儿童注意:一,培育出来的蘑菇是不能食用的。这是因为在培育过程中,使用到的废旧报纸内含有重金属铅,如果食用,会对身体造成一定危害;二,若发现菌种被污染,则不要再使用;三,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25 ℃;四,出菇时,需要注意管理好水分。

2 智力蘑菇棒的推广实践

2.1 智力蘑菇棒教材编写

为了推广智力蘑菇棒,我们进行了相关教材的编写,该项工作从2016年的3月份持续到4月中旬。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性格差异编写的教学大纲,详尽讲解智力蘑菇棒制作过程的教学讲义,以及相关PPT与视频。其中,尽可能地平衡教材的科学性与趣味性。为了检验教材编写的效果。我们准备了《学生行为记录调查表》《蘑菇棒生长过程记录表》和一张信息反馈调查问卷,观察记录学生在制作蘑菇棒前、中、后的变化,以此作为智力蘑菇棒教育实践的反馈。

2.2 智力蘑菇棒教学实践

我们选择韶关市教工幼儿园和深圳市梅林一村幼儿园作为智力蘑菇棒的教学实践对象,学生年龄段为4~6岁。该年龄段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比较强烈,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由于是由幼儿园老师或其他园方人员引导完成智力蘑菇棒制作,不能体现其亲子教育的相关特点。因此,我们另找了两个家庭共4名儿童在其家里由父母指导完成智力蘑菇棒的制作。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设置感情交流、分组游戏、教授制作、奖励问答、家长反馈等环节的教学实践,结果,幼儿的学习热情都很高,完成度好,达到了益智和娱乐相统一的预期效果。在家长反馈的问卷中,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儿童接触智力蘑菇棒的积极性;二是儿童接触智力蘑菇棒之后的变化。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上,80%以上的家长都认为该项活动确实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59.07%的家长认为孩子变得有爱心,66.32%的家长认为孩子变得有耐心,53%左右的家长认为孩子行动力和思考能力得到提升,35%左右的家长认为通过智力蘑菇棒的制作和小蘑菇培养,使孩子的组织能力和科学兴趣得到培养,另外有27.98%的家长发现孩子在生活中更具有环保意识,仅有6.22%的家长认为变化不大。

在家庭教学实践活动中,两个条件相似的家庭,每家都有一男一女,年龄都在4~6岁之间。我们分别作为A 家庭和B家庭,对A家庭的家长进行详细的教导和说明后由其带领孩子完成智力蘑菇棒制作,对B家庭则只是把智力蘑菇棒的配套产品发给其家长,由其按照说明书教导孩子完成智力蘑菇棒制作,实践活动时间共持续了一个月左右,然后由家长给我们反馈相关意见。在该项活动中,我们主要探究的问题是,当我们的产品送入家庭后,儿童和父母能否自主完成智力蘑菇棒的制作?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据A家庭的家长反馈,其孩子很喜欢该项智力玩具,在他们的辅导下,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制作和出菇管理,在学到许多科学知识的同时,好奇心也逐渐增加;B家庭家长反馈的信息更有意思,他们按照说明书来教导儿童完成蘑菇棒培养,不仅孩子兴趣盎然,其自身对这种“新奇”玩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3 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分析

(1)智力蘑菇棒与少年儿童素质教育成果分析。①智力蘑菇棒容易激发儿童的兴趣,在制作过程中能让儿童产生满足感和求知欲。②智力蘑菇棒兼趣味性和操作性于一体,可以满足“好奇”玩具的要求,儿童通过蘑菇棒的制作和培养,从中学习到蘑菇生长知识。③智力蘑菇棒适合家长和儿童一起完成,可以实现亲子教育的目的。④智力蘑菇棒的制作过程简单,小蘑菇的生长变化使儿童兴趣不减,不会厌烦,制作和管理过程时间较长,可以锻炼儿童的自主能力和毅力。

(2)智力蘑菇棒的安全性分析。智力蘑菇棒作为一项智力玩具,必须符合一定的安全标准,不能存在安全隐患。智力蘑菇棒的所有材料和配件都在智力蘑菇桶中,智力蘑菇桶暂定为底面10 cm、高15 cm的圆柱型铝合金圆筒,圆筒无棱角,确保不会划伤、戳伤儿童柔嫩的皮肤。桶内主要有说明书、菌种、橡皮筋和小喷壶;原定桶内放小剪刀一把,但考虑到安全性问题而予以否决。橡皮筋和小喷壶符合制造标准,只要不吞食,不会对儿童身体产生危害;菌种用PET材料作为外包装,为小杯状,一端加盖,无棱角,不会划伤皮肤。

智力蘑菇棒菌种为普通秀珍菇或平菇,培养基配方为小米和石膏,无毒性。但由于所用材料均为不可食用,因此老师和家长在低龄儿童使用时需做好监管,防止吞食。这在所附的材料说明书中明确指出。

(3)智力蘑菇棒的启智性分析。从家长对智力蘑菇棒教育意义的反馈信息看,86.01%的家长对于智力蘑菇帮都是乐于接受的,并且70%以上的家长认为智力蘑菇棒有利于提高幼儿素质,73%的家长认为智力蘑菇棒使孩子更注重实践。有信息反馈的家庭所处地理位置既有经济较不发达的韶关市,也有经济较发达的深圳、北京等城市,数据反馈量在1 000份以上,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教学实践表明,智力蘑菇棒容易被儿童接受,全过程充满趣味性,可以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其在快乐中收获知识,是儿童素质教育的良好教材,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1] 李红. 儿童心理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 赵吉美. 小朋友益智玩具设计研究[D]. 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 2011.

[3] 赵可恒. 幼儿智力玩具设计研究[D]. 无锡: 江南大学, 2007.

[4] 潘可钦. 论幼儿智力开发[J]. 新课程(教研版), 2012(04): 3-4

S646

B

2095-0934(2017)05-328-04

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资助(pdjh2016b0450)

本项目获得2016年韶关市科技作品一等奖

猜你喜欢
保鲜膜出菇蘑菇
保鲜膜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有些保鲜膜不能进微波炉
安全存疑、加速腐败,你家的保鲜膜“保险”吗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为什么保鲜膜具有吸附能力?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爆图团
蘑菇
蘑菇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