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派在武功训练方面的核心理念

2017-11-03 19:08刘海超
少林与太极 2017年10期
关键词:真气丹田少林

文/刘海超

少林派在武功训练方面的核心理念

文/刘海超

编者按

刘海超先生在武术教育和学术研究上,开创了“体能训练法”和“百日训练法”,完善了武术教学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训练水平的提高;又自创了“武校英语规律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大提高了英语教学效率。

在从事少林武术研究的基础上,刘海超先生集数十年实践、研究之心得精粹,历时五年主编的中英文对照本《传统少林拳套路集成》被评为河南省科普作品一等奖;他主持的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少林武术高等教育教学规范化研究》荣获河南省教育科普一等奖,实现了少林武术教育从传统模式到现代规范化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突破了一般武术学校在低层次上的相互传承、复制与竞争,填补了境外武术教学无标准的空白。

少林寺素喜大和尚(已故)曾盛赞刘海超《传统少林拳套路集成》一书:“包括了少林武术的精华,突出了武术的实用技击作用。”

少林寺第三十任方丈释永信大和尚称赞该书是“呕心沥血、辛勤笔耕的结果,是少林武术发展史上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并盛赞刘海超先生“武术功底扎实,学识渊博,语言精辟流畅”“文武双全、学贯中西”。

多年来,刘海超在武术理论和学术上不断钻研,先后获得“河南省教育科研特等奖”“河南省科协特别奖”“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登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本期开始,本刊将开辟专栏,连续刊登刘海超先生在少林武功训练理念要旨、少林武功战略理念、战术理念、拳法基础、套路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以飨读者。

一、禅武归一旨要

禅者,明心见性也。明心以益智,见性以归真。叠足坐盘,手叠腹前,提肌收肛,身松意静,呼吸悠长,目似垂帘,舌抵上腭,眼观鼻,鼻观舌,舌观心,心观意,意观丹田,似念非念,不聚不散,似著非著,不持不懈,六根断,七情绝,五行消,三界逝,渐入佳境,此为坐禅之要法也。

武者,健身克敌也。心颤意动,意动气催,气催血行,血载力至,力至功成。此练武之要义也。

意欲使而气即至者,必修其途。静则意易专,松则气易行。故身宜松静也。气以运而聚者,气必以意领。意懈则气散,气散则无功。意持则气急,急则雍塞,塞则途闭。故意宜不懈不持也。

气聚不离丹田,丹田为先天之母,精气之源,精气收聚之地,功力发动之所,如国之仓廪,不可不着意常守也。

练气不离吐纳。吐者,吐五脏六腑之浊气,吐必吐尽也。纳者,吸日月之精华,受天地之灵气。纳宜吸足也。吐纳之术,化饮食之精微,充人之营血,生人之真气,健人之体魄,故宜缓恒也。吐纳之功肺主之也。肺属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以次相运,五行相生,依序而化,故吐纳宜绵长也。绵长细匀,益精之生,益气之长也。松静以调意,调意以调身,调身以运气,运气以通经,通经以和血,血和精生,精生神具,神具气旺,气旺身健,身健力足,力足功长也。故静以养阴,养阴者健身之道也。

袖身束肩,足趾抓地,四梢齐,五行闭,气聚丹田,力发四肢,心颤意动,气催力至,手脚相随。眼常察而亮,耳常听而灵,手常习而巧,足常练而疾,力常用而出,心常思而明。此养阳之道也。

故: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练精、神、气、力、功,此气运以备用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练眼、耳、身、法、步,此气用以制敌也。

运气者聚人体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之真气也。用气者调气迅达,贯通百节,气聚丹田,力发一处也。

诸功之法,练气为先。人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气催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力为功之母,气为力之本,意为气之源。动以练阳,静以养阴,阴生而阳长,阳杀而阴藏。此实为少林禅武归一之理也。

二、三节法旨要

三节者,就全身而论之,则手肘为梢节,腰腹为中节,足腿为根节。然分而言之,则三节之中亦各有三节也。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此梢节之三节也。胸为梢节,心为中节,丹田为根结,此中节之三节也。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此根节之三节也。

三节之用不外起、随、催而已,盖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之。起要起去,随要随定,催要催上。故,梢节速而刚,中节顺而和,根节极而韧。攻守进退之中,出则如长鞭之击,收则如拉簧之缩。去长短曲直之弊;除俯仰参差之痛;则三节筋法明矣。

欲练筋者,宁要筋长一寸,不要肉厚三分。三节既明,练法已知,则筋之弹性自可足矣。

身以滚而起,手以滚而出,身进脚手随,攻守自无隙。

三、四梢法旨要

发为血梢,甲为筋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发欲冲冠,甲欲透骨,牙欲断金,舌欲催齿,则精、气、神、力尽出矣。气由丹田而发,力由手脚而出;吸则气归丹田,呼则力达四肢;当缩则吸,当伸则呼;缩则如捕鼠之伏猫,伸则如下山之猛虎;心颤意动,营卫急行,气血速至,力量骤出;进则如饿狼之狠,退则如惊龙之行;一念萌动,百肢皆应,气发力至,内筋齐出,则四梢齐矣。

故,下提上压中束练,妙术尽在呼吸间。

四、闭五行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内属五脏,外通九窍。

心展火,心动勇力生。肝居木,肝动火焰冲。脾居土,脾动大力攻。肺属金,肺动沉雷响。肾居水,肾动快如风。五行运化于内,则真气生之。真气既生,归于丹田,则神力具矣。

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唇,心开窍于口,肾窍则上开于耳又下通于阴,此五脏真气可过九窍而通于外也。

闭五行者,撩眉睁目,竖肩沉肘,含胸收腹,提肛缩头,脚趾抓地,气沉丹田,则五脏气聚矣。

故:猴之头,瓦之手,席卷身子,鸡之走,上护咽喉下护阴,左右护肋中护心;缩头掩风府,摇头救耳门,反身躲尾间,侧身保二肾,则五脏可安矣。

真气既聚,五脏已安,手似药箭,身似弩弓,神力可发矣。手心通心属火,脚心通肾属水,脚到手随,谓之水火相济。水火既济,参照四梢之法克敌,则事半而功倍矣。

五、动功练气法旨要

呼者,气出也。吸者,气入也。一呼一吸相连,言谓之一气相贯也。

每日清晨,心诚意纯,面向初升之日,吸气三口,舌裹咽下,中聚之丹田;上运百会,下运至涌泉,待脏腑齐鸣,身体百节皆响,手之出入,步之存尽,身之左旋右转、起落开合,练成一气,习之谙熟,然后气法可用矣。

心一动而气一吸,则无力,其势虚,故宜退守,以补其虚。心一动而气一呼,则有力,其势实,故宜进取,以扬其威。练功运气则贵于缓。交敌用气则贵于急。取去则宜用呼,接来则宜用吸。此用气之理也。

身之束纵,步之进退,手之攻守,脚之起落,接法取法尽纳于一气之中。心一动而百肢从令,气提手起随气发,气回手握步即止。身以滚而动,手以滚而出;动静合宜,虚实相济。呼进吸退,来速去疾。此用气之法也。

故:三节明,四梢齐,五行闭,身法活,手足之法合呼吸,则战无不胜矣。

六、筋法旨要

古之筋者,今之肌肉、韧带、肌健之谓也。内裹五脏六腑,外联四肢百骸,为气充之地,血行之处,力发之所。故:滞长则懈,懈则无力,呆短则僵,僵则难变,皆不可用也。

意到气催,如蛤蛛之鼓,巨轮过身而不可伤,铁石击体而不致死,此气之功也。血载力至,筋肉张弛有序,百骸舒缩有度,四肢曲伸有节,使肢体当软软如绵,当硬硬如铁,此血之用也。

立如松,坐如钟,站如钉,动如风,转如轮,弯如弓,扑如虎,抓如鹰,停如岳,跳如鹊,轻如叶,重如铁,此力之使也。

习筋之法,意宜领之,气可帅之,力可使之。练伸缩之敏,如虎之伸爪,物不能逃。习出没之捷,如飞龙腾空,入不能阻。图变化之巧,似天地交合,神鬼不能测。深悟百练而后功可成矣。

故曰:拳打心筋如火攻,拳打腿筋如疾风,拳打膀筋似毒箭,拳打腹筋如雕弓,拳打足趾如虎爪,拳打手指似钢钉,拳扫头筋破铁壁,拳打脊筋翻跳功,肺动沉雷响,脾动能加功,内外妙相配,出手即成功。

七、独

人曰:一师百徒各有异者,何也?师有所偏乎?学者有异乎?对曰:已往者必至,等人者不来。无思学若渴之心,而单靠师长所教为学者,岂成高人哉!

无独到之心,难得独到之身。立人所难立之志,是谓独立。悟人所未悟之意,是谓独悟。解人所不解之谜,是谓独解。见人所不见之处,是谓独见。断人所不断之事,是谓独断。得人所未得之巧,是谓独得。开人所未开之路,是谓独开。有人所没有之艺,是谓独有。

呜乎,不具鸿鹄之志,处处留心,体察秋毫,刻苦磨炼,继往开来,安能独辟蹊径而得独到之功乎!

刘海超,国家武术八段,登封市政协委员,郑州少林塔沟教育集团副董事长,塔沟集团创始人刘宝山先生长子;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教授。

(编辑/郭蕴文 吴泳)

猜你喜欢
真气丹田少林
人无疵,不可与交
人无疵,不可与交
论魏禧“真气”说的理论内涵及其文论意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一)
少林小罗汉拳(五)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干部担当须有几股“真气”
——正气、勇气、底气和一点傻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