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拳的技术要求

2017-11-03 19:08李大明
少林与太极 2017年10期
关键词:步法丹田发力

文/李大明

查拳的技术要求

文/李大明

演练查拳主要掌握“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缩小软绵巧,肩肘腕胯膝”二十字技术要领。查拳的动作(包括静态、动态、动静衔接)有“五形”之说,即吸取五种动物(龙、虎、蛇、鹤、猴)的形象及动作特征。像龙:升降自如,能隐能现,蜿蜒缭绕,变化万端。像虎:勇猛善扑,伏坐纵跳,目光如电,不动自威。像蛇:无足善蹿,见孔即入,折叠盘转,屈伸自然。像鹤:动中有静,动静变换,只身独立,耐久稳健。像猴:攀登跳跃,灵活轻便,机警性敏,蹿蹦闪展。演练查拳还要强调手眼身法步与精神气力功的协调配合,又有“六合”之说,即“内三合”和“外三合”。“内三合”是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有内无外不成拳,有外无内难成术。黄派查拳老拳师传授查拳时,经常教诲弟子们如何练好查拳的口头禅是:“查拳舒展而紧凑,要求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动静相宜,快而不乱,干净利落,静而不断,虽静欲动,内外合一,神形兼备。动动在四肢,机关在于腰,力从脚跟始,顺达在手梢,出手如箭出弦,回手如被火烧,发力如爆竹,何坚摧不了。”下面把黄派查拳的主要技术要求作一论述。

(1)手法

查拳的手法,要求“拳如流星”,即出拳出掌要快速勇猛,迅雷不及掩耳,即使一个抖腕、叼手的小动作,也要做得干净利落。要做到“拳如流星”,就要使肩、肘、腕三关节在运动时力求松活,不使僵劲;否则,就会影响上肢运动和力量的顺达发挥。手法在实用中即为打法,而在技击格斗中,就要做到“动如脱兔,瞥如飞鸿”,不动则已,一动就要迅速而敏捷,稳、准、狠地击中对方,以速制胜。

(2)眼法

查拳的眼法,要求“眼似电”,即在练拳的过程中眼睛就像“闪电”般明快锐利;像虎一样,目光如电,不动自威。眼法的运用是紧密配合查拳中的动作来完成的,即眼随手动,目随势注。眼睛的注视要随拳中动作的意向不断转移方向。一般说来,进则是攻,退则是守,即使一个静止的动作,也含有伺机待动的意向。所以,在练拳时要头随手转,眼随手动。比如拳向前击出,眼不向击出的方向看,而是看别的方向,就是眼法不移的表现。眼法的重要性还在于正确地使用眼法,练拳就能达到“以眼传神”的最高境界。

(3)身法

查拳的身法,要求“身如猿猴”,即在练拳的动作中,要像猿猴那样攀登跳跃,蹄蹦闪展而身法灵活。这就要求演练者在做闪、展、缩、折、俯、仰等动作时,必须在腰的主宰下像蛇行一样灵活、曲折、多变。查拳中不同动作的变换,身体都要保持力量的平衡,不能因步快、身速而失去重心。而定势动作要做到挺胸、直背、塌腰、收腹、敛臀。这正如拳谚中所说:“撅屁股凹腰,传授不高。”尤其要注意由活动性动作进入静止性动作时,要有动静互换的变化。要求动则速,虎般迅猛异常,又似风驰电掣后雨过天晴,像鹤一样只身独立,耐久稳健,稳如泰山,且静中蓄动。身法是查拳中的重要法则,演练者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是难以达到的。练好查拳的身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要有扎实的查拳基本功外,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地勤学苦练,这就是拳谚中所说的“拳打千遍,身法自然”。

(4)步法

查拳的步法,要做到“腿似钻”。也就是说,演练查拳不仅步要快速、多变,而且还要稳固。拳路的千变万化是靠步法快速稳固的变化来紧密配合完成的。查拳的拳路较为复杂,不是单一的直来直去,而是运动范围广,拳路错综复杂,走中有打、打中有走,打前防后、打左顾右,打法随机走,步法随招法,这些均需要步法跟得上,才能做到“手不空回,脚不空落”。查拳步法中的进、退、侧、转、插、盖、换、绕、纵、跃、蹦、跳,都要起步快、落步稳。拳谚中说:“步不快则拳慢,步不稳则拳乱。”另外,查拳步法中的标准步型及正确地变换步型,也是步法快速和稳固的重要环节。不少演练者,不注重步型或不会正确地使用步型变换方法,步必乱,步乱则拳乱,这也是需切时注意的。

(5)精神贯注

练查拳讲究“手眼身法步,精神意念足”,就是说,只要能正确地运用手眼身法步,就能表现出精神贯注。练拳的神态和气魄不是表现在面目表情上,查拳更不允许有横眉冷对、龇牙咧嘴、发出喊叫之声,而是表现动与静、快与慢的运动之中和练拳表的气质。再者,要达到全神贯注,练拳还要带有足够的意念,要懂得拳理,也就是说,对拳中的一招一式的实战意义要一清二楚,做到眼前无人似有人,一切从实战出发,这样才能达到练拳的目的,才能体现出练拳的神气来。练拳要正确地使用眼法,“以眼传神”,练拳一上场就要情绪饱满,思想集中,做动作时要信心十足,严肃认真,全神贯注。通过敏捷的动作、锐利的目光和机敏的神态,充分展示出查拳的风格特点来。

(6)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是指演练者在行拳时要注重把气沉于丹田处,不要错误地理解“上场全神贯注”,一上场就把气提到胸腔,行拳时气也放不下来,结果气上提,血上涌,头重脚轻,步法不稳,僵劲十足,那就练不好查拳。因查拳的结构复杂,运动速度快,活动量大,所需氧量也大,这就要注意气的合理运用。若用气不当,必然会出现气促和气力不足,甚至在演练中气喘吁吁,张嘴呼吸,这就不可能练好查拳。因此,想要练好查拳,就要学会善于蓄气,合理地运用腹式呼吸的方法,气宜沉不宜提,以呼吸配合动作,以气催力,可使发力动作迅猛有力。通过恰当的调节呼吸,增强运动的耐力,不至于练拳过程中出现气促、拳乱的现象。所谓的“气沉丹田”,不是指练查拳的整个过程和每个动作都要做到“气沉丹田”,比如,在短促的出拳、踢腿发力时,就要采用“聚气”的方法,以气催力;而在做腾空跳跃动作时,就要正确地“提气”,动作之后就要正确地“沉气”。由此可见,在行拳的过程中,要合理地运用腹式呼吸,“气沉丹田”是演练查拳最基本的用气法则,正如拳谚中所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7)发力顺达

查拳要求发力顺达,不使僵劲,而要有“寸劲”。查拳的发力主要表现在冲拳、击掌、蹬腿、踹腿等动作上。只有发力顺达,才能练出查拳的“寸劲”来,也只有这样才能稳、准、狠地打击对方。要做到发力顺达,上肢动作必须“起于肩,催于肘,达于手”,下肢动作必须“起于胯,催于膝,达于脚”,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三节(根节、中节、梢节)的合理运用。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不光是上肢的发力动作或者是下肢的发力动作,其发力均主宰于腰。查拳的“寸劲”,就是指攻击对方瞬间的爆发力。要有“寸劲”,就要发力顺达,也就是要把力量完全顺畅地传导到肢体的末端,同时辅以用气的配合,使力量越发充实有力,动作也更加完美。

(8)功要纯青

练查拳就功夫必须要炉火纯青。当然,查拳练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是一种高境界、高标准的要求,决不是练几年就能达到的。“功”泛指的内容有:第一,练拳的力量、速度、耐力和敏捷性;第二,熟练地掌握查拳的演练技巧和演练技术要领;第三,熟知查拳的拳理,掌握查拳招数的使用方法和技击特点。常言说:“功夫是练出来的”“一日练一日功,一天不练十日空”。练几年查拳并不难,但要做到春、夏、秋、冬常年不断、持之以恒,练到老学到老,孜孜不倦地进行钻研,可就非常难了。恩师刘振兴生前说过:“练过拳的人多如牛毛,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人稀如凤毛麟角。”我们常说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是说练拳首先是喜爱,其次不怕苦,再者有毅力。所以,练好查拳只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善于钻研、不断实践,才能逐步达到功夫纯青的地步。

(9)姿势舒展

姿势舒展是查拳的重要特征。要把查拳练得舒展、大方、有气势,首先表现在拳路中的定势上。定势要求头正,下颌内敛,挺胸塌腰,直臂敛臀,两肩松动。上肢动作,要利用肩关节尽量增大活动范围;下肢动作,各种步型要符合查拳技术的规格要求;单腿动作,其支撑腿膝关节要伸直,不能弯曲。躯干动作,俯、仰、拧、转等动作的变换都要主宰于腰,腰不活,动作就会迟缓僵硬。整个行拳过程,要以腰为轴心,上、下肢完美配合,上下相随,随势而动,随形而变。行拳如行云流水,飘逸而潇洒,动作如大鹏展翅,舒展大方,从而使上、下肢协调配合,身体各部位完美统一,动作变化协调完整,给人以视觉美感,充分体现出查拳舒展大方的风格特征。

(10)韵律感强

演练查拳要给人强烈的韵律感,这不仅充分体现查拳的风格,也充分体现查拳的艺术魅力。就像演奏音乐一样,有高音,有低音;有长音,有短音;有高亢激昂之音,有平缓低沉之音,听起来优美而动听,练查拳也是这样,要求轻重缓急、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动静相宜。练查拳不是越快越好、一快到底,也不是像湖水一般平平淡淡,而是有快有慢、有刚有柔,但要快而不乱、慢而不懈、刚而不僵、柔而不弱,这样才能体现出查拳的韵律来。一般说来,查拳的整体套路,开始缓慢,动作清晰,其后速度加快,逐步进入高潮,然后缓慢结束。

而套路中的每一段落也都有开始、高潮、结束之分。但拳路中的每一动作组合,都要求衔接不断,一气呵成。查拳讲韵律,讲节奏,而节奏最能体现出韵律。节奏一般是靠拳路中的定势进行转换的,所以通过对查拳拳路的快慢刚柔、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不同处理,体现出查拳独有的节奏韵律。

(编辑/周镠超)

猜你喜欢
步法丹田发力
外宣媒体该如何精准发力
高校乒乓球教学中步法学与练的实践应用研究①
大众武术健身之步法问题辨析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一)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羽毛球上网步法及后退步法简析
唤醒丹田方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