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思考的芦苇

2017-11-03 07:47李广荣
新农村 2017年9期
关键词:芦苇丛河面上芦苇荡

□李广荣

会思考的芦苇

□李广荣

在里下河的乡村,随处可以见到成片的芦苇荡,这种傍水而生的植物,性情至柔至刚。纤瘦的苇杆,细长的苇叶,和着流水声声,活脱一个戏里的青衣,正舞动着长袖,临水“咿咿呀呀”着。

尤其是炎炎夏日,那一汪满满盈盈的芦苇枝叶葱葱郁郁,风儿一吹,一群鸭子从绿草丛中“呼啦啦”地扑向河面,静静的河面上泛着波光。河漫滩上,一头老牛正低着头啃食着刚刚泛绿的小草,浣衣女的歌声隐隐约约从对岸飘来,阳光静静地洒在春波荡漾的河面上,一只丹顶鹤高昂着头,站在河石上,这里是一片湿地,草丛里聚集了许多水鸟,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些叫不上名字的水鸟从这里飞出,芦苇丛就是它们的天堂。

就算凛冽的北风,也不能令它屈服,芦苇依然还是铮铮硬骨,昂首挺立,彼时它又成了一个行走天涯的剑客,苍茫、孤傲,令人肃然起敬。高高的芦苇叶子和穗子开始泛白,那细细的芦杆顶着一根根羽毛般柔曼的芦花,漫天悠扬的飞舞着,轻柔而洒脱,尽管水面上早已是白茫茫一片冰冻,但一根根枯黄的芦苇却一团团一簇簇紧紧搂抱在一起,或贴水,或横斜,或侧倒,或直立。它们用自己芊芊细细的身子在西风怒吼中轻盈如雪,烂漫吐絮;又似一个个瘦骨嶙峋的老人,在清寒中演绎着生命最后的绝唱。当我一次次站在这一片孤零零的芦苇荡前时,我的眼前是被霜染过的芦花絮,挂满了一根根枯萎似干柴一般的芦杆上,白白的花絮,如棉,如丝,仿若连根茎也变得软软的了,却始终坚强的挺着身子,向天歌。看久了,一抹野趣撩人心目,还有一抹敬仰和敬畏。

我怀念这片多情的土地,就像怀念我的父老乡亲!

怀念起芦苇的柔韧,让我犹为惊叹和震撼的是,那瘦瘦的筋骨何以将坚韧的生命诗意般的挺起来,给世间一份独一无二的“晚霞红如血,芦花白似霜”奇美意境?我在芦苇柔韧的背后读出了坚强。芦苇丛中,曾演了无数苍凉悲壮的故事。“荆轲刺秦”,易水之滨的芦花在他身后漫天轻扬;“霸王别姬”,雾茫茫的素缟中,芦花随风轻泣。河边的芦苇,在飘摇中见证了历史的多少悲欢离合?

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会是很多很多,倘若一味的迎头顶撞,结果往往是头破血流,你的一切抱负都不会实现。正如临窗听雨,少年时,红楼夜读,泪烛昏沉,孤影中宵起席枕;中年时,客舟上,连江寒雨,水阔云低。浮宅之内,有如水的乡梦,有如烟的客愁,半世漂萍的乡魂旅思,万千幽怨,尽付一壶浊酒,两行冷泪,满舱凄凉;老来时,草棚芦下,叶落秋深,青丝染霜;人世苦短,泪沾青裳;天涯望尽,幽思茫茫。那西风卷帘之外的空山寂雨里,是否还能寻觅得到一路坎坷走来所留下的水痕?

我们解读芦苇,就是要学会刚柔相并,做根会思考的芦苇。如果说“宁折不弯”是一种英雄气概、一种豪迈。那么,宁弯不折,我感觉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也是一种忍辱负重的勇气。屈膝,不一定代表胆怯,退让也可能是为了更好的前进。生命的最美丽部分是需要锻炼的,柔韧的人生,才能提升更高更大的价值。芦苇这样,人生何不如此?

猜你喜欢
芦苇丛河面上芦苇荡
小雨点和青蛙
伪装大师黄苇鳽
芦苇荡里的鸟儿
芦苇荡
遇 见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三回 柳宝怡精修致和堂 阿庆嫂送药芦苇荡
冰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