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17-11-04 01:56肖德琴杜治国殷建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年9期
关键词:网络工程课程体系实验室

黄 琼, 肖德琴, 杜治国, 殷建军

(华南农业大学 数学与信息学院, 广州 510642)

网络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黄 琼, 肖德琴, 杜治国, 殷建军

(华南农业大学 数学与信息学院, 广州 510642)

分析了目前网络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华南农业大学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探讨了网络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并提出了一些培养措施,包括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校企结合和创新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几年来的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已取得了较好效果。

网络工程;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创新实验室; 教学改革

0 引 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2015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开始大力发展网络空间安全。

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提高,然而目前多数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与社会岗位的任职要求有一定差距,就业情况不甚理想,其原因在于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相称之处。作为地方高校,在开办网络工程专业时存在着师资力量相对较弱、课程建设步伐较慢等问题[1],学生培养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2]。如何顺应社会新形势和新需求、配合国家战略、培养创新型网络工程人才、使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受到社会欢迎,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网络工程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专业,虽然各高校经过探索、规划了各自的教学体系,但仍不够成熟。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对教学计划的调整并非一蹴而就。即使对课程计划做了调整,最快也只适用于下一年入学的新生,在校生不能从中受益。如何既能使尚未入学的学生将来能有一个更好的课程体系、同时也能使在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改善,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接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对网络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建设思路,为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1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不少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衍生而来,仅在后者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师资情况,增加了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及其实验。这造成网络工程专业和其他专业区分度不高、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另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度不够。网络工程是应用型专业,这类专业的特点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3]。网络工程专业的部分课程虽设置了实验课、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但常局限于理论的验证或简单应用上面,而且由于专业课程在设置时未能紧密结合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因此实践环节的设置或多或少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脱节。

另一方面,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我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与欧美发达国家学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其原因有多方面,比如现行教育模式对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评价考核采取规范性评价方式,通过标准性、规范性的试卷来考核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较大程度上遏制了他们的创造性。教育方式采取灌输式,缺乏信息反馈,启发和交流不足,造成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缺乏思考和不爱提问,对知识的掌握有限。同时,学生接触社会较少,对于社会需求了解不多,学习与实践存在脱节。

在学生主体方面,许多学生奋斗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清晰,往往满足于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影响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欲望的激发。另外,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学习和思维实践中,学生基本都形成了自己的惯性思维模式。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阅历的日渐丰富,他们的认知框架也将逐步模式化,从而进一步削弱他们的创新意识。

2 网络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需要有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相应的课外教育体系。许多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2,4-11]。例如,文献[2]中提出以互联网+课程的方式改革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文献[4-5]中从工程角度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文献[6-8]中强调要做好课程设置,以突出专业特色;文献[9]中则以就业为导向,提出综合改革措施;文献[10]中从大数据角度提出了专业综合改革方向。

笔者认为,网络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改革。

2.1课程体系的优化调整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本位,分析从事岗位工作所需的网络工程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提出具体和要求,突出应用性与针对性。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或者具有较高代表性的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

结合网络技术的前沿研究成果,如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等,参照国内外其他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侧重地开设一些新课程及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将相关课程的顺序进一步优化,做好课程的衔接。

2.2教学方法改革

将教学方法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学,实行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开展考核方法改革,尽快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MOOC教学”“工学结合”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索,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同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以便他们能适应未来工作中的团队协作。

2.3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根据网络工程专业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学校可在“产学研”合作基础上,遵循“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大力推进网络工程教学实践基地建设,适度增加教学实践基地的类型和数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4网络工程创新实验室建设

针对在校学生,除了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适度改革外,还需要其他的辅助手段来帮助培养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作为课外教学实践的一种有力补充,成立创新实验室,旨在建立一个具有网络工程特色的创新实验平台,以组网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攻防演练和移动应用开发等为主体实验内容。充分利用该平台,挖掘学生的潜力,并选拔合适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可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从事相应方向的学习与研究。通过该平台可开展网络工程相关创新项目的研究与开发、网络攻防比赛等,吸引学生投身到网络技术的学习中,补充学习课堂外的相关网络知识。

3 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实践

根据我校现状和特点,为培养创新型网络工程人才,采取了以下措施。

3.1跟踪新型网络技术

及时跟踪新出现的各种网络技术,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当中开设了“网络安全”“云计算”“物联网”“无线网络技术”“大数据及隐私保护技术”等课程,并邀请企业专家从实践角度给学生授课,深受学生欢迎。另外,对于其中的部分关键课程在授课时引进国外先进教材,采取双语教学等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既锻炼了英语能力,又拓宽了视野。

3.2重视编程能力的培养

网络工程专业既涉及硬件,也涉及软件。当前嵌入式系统、移动应用发展迅速,软硬件人才需求都很大。无论学生将来从事硬件还是软件方面的工作,编程都是他们的必备技能。我校网络工程专业C语言和汇编语言为必修课,根据自身发展的兴趣可选修其他高级编程语言,如JAVA,C#,C++及SHELL脚本等。

3.3加强实践环节

这是提高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除设置实验课外,开设了专业综合实践训练环节,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另外,进一步完善实验条件,更新网络实验设备、部署网络攻防演练平台,为学生顺利开展实验和实践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加强培养学生排查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4开展创新训练

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建设和科研协助体制,组织并鼓励学生申报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安排指导教师,跟踪他们的项目进展,为他们的项目顺利开展提供各种帮助。通过这些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对于他们日后所从事的工作都将会有益。2014~2016年,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获得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6项,校级23项。学生在执行项目期间,通过努力研究和开发,以相应作品和研究结果为基础申报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或撰写论文并发表,取得较好效果。

3.5大力建设网络工程创新实验室

作为对在校生培养的有力补充,大力建设了网络工程创新实验室。①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技术的学习和讨论,使他们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技术,并将该做法形成制度、长期实行。鼓励学生对他人的方法提出疑问、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从中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多维度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从周围同学那里搜集问题和关注点,在实验室的讨论会上进行讨论。② 根据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学生的兴趣,在实验室中开设嵌入式系统、信息安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移动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学习、研究和开发。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找到相应的指导老师来帮助和指导他们的学习。③ 邀请相关IT企业和信息安全公司的专家到实验室来讲学,使学生了解目前业界的动态和需求,以此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使他们结合自身能力和兴趣,发展相应的专业技能。④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知识竞赛,以赛促学。通过比赛,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还可以得到相应的锻炼,也可从中了解到学界和业界的发展动态和方向。近几年学生积极参加了各类专业竞赛,如ACM ICPC亚洲区域赛和世界总决赛、广东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甲骨文杯”全国Java程序设计大赛、广东省和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设计作品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省强网杯网络安全比赛、蓝盾杯网络空间安全大赛、全国高校密码数学挑战赛、H3C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等,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4 结 语

针对目前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建议,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校企结合、创新实验室建设等。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些措施行之有效,带来了较好效果。然而,由于每所学校情况不一样、各有特点,应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性地吸纳,对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和改革。

[1] 彭智朝,戴经国,羊四清,等. 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5(5): 73-77.

[2] 王 辉,刘云翔,李文举,等. 基于“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5(21):75-78.

[3] 孙莉莉,雷永锋.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探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 35(7): 269-271.

[4] 韩 斌,李 飞,李享梅. 网络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52): 151-152.

[5] 赵卿松.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 软件导刊, 2012, 11(8): 212-213.

[6] 崔艳荣. 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软件, 2013, 34(1):173-174.

[7] 张 捷.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5(9): 104-105.

[8] 贺建伟.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电脑与电信, 2013(12): 73-74.

[9] 肖德琴,潘春华,殷建军. 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4(20): 27-30.

[10] 田绪红, 肖 磊, 黄 琼, 等. 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5, 247(19): 12-16.

[11] 肖克辉, 冯健昭, 黄 琼, 等. 农业物联网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 计算机教育,2015, 249(21): 52-55.

ThoughtsandPracticesonTrainingNetworkEngineeringInnovationTalents

HUANGQiong,XIAODeqin,DUZhiguo,YINJianjun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cs,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the existing training mode for network engineering talents could not satisfy the societal demands. The society has put a stronger and stronger advocacy in the reform of talents training. How to cultivate “qualified” network engineering talents has g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with the training mode of network engineering innovative talents. Coupled with the experiences of SCAU in exploring, researching and practices in the field of talents cultivation, this paper gives a discussion on the reform orientation of network engineering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and presents some measures, including curriculum system optimization,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novation lab construction and etc. Practices in recent years have shown that these measures are indeed effective.

network engineering; innov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lab; teaching reform

G 642.0

A

1006-7167(2017)09-0193-03

2016-09-05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GDJG20141039);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与改革项目(JG14009);华南农业大学质量工程项目(15042)

黄 琼(1982-),男,江西南昌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Tel.:020-85285389;E-mail:qhuang@scau.edu.cn

猜你喜欢
网络工程课程体系实验室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简介:网络工程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