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1+3”模式实习基地群建设方案研究与实践

2017-11-04 01:56郭名静冯国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年9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基地实训

郭名静, 冯国利, 熊 鑫, 刘 伦

(1. 海军工程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武汉 430033; 2. 东华理工大学 理学院,南昌 330013)

信息管理“1+3”模式实习基地群建设方案研究与实践

郭名静1,2, 冯国利1, 熊 鑫1, 刘 伦2

(1. 海军工程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武汉 430033; 2. 东华理工大学 理学院,南昌 330013)

针对目前国内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专业在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实习基地角色定位不合理、校外实习项目与校内教学内容衔接不足、实习基地对学生就业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构建以校内“信息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基地”为中心,整合校外实习基地,形成“1个中心,3个平台”的信息管理专业“1+3”模式实习基地群的建设方案,并详细论述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3个实施步骤。结合学校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通过数据对比,介绍了该方案4年的建设成果,以期对国内一般理工院校信息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实践教学; 实习基地; “1+3”模式; 信息管理; 人才培养

0 引 言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必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1],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反映了实习基地的建设已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是以培养具备分析、设计和辅助决策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2]。因此,把握信管专业特色,针对性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对贯彻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1 实习基地建设研究现状

在国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是教育研究的热门领域。在实践教学模式上,德国 “双元制”模式、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企业主导型”实践教学模式、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式实践教学模式等都是教育机构与企业联合培养的典范,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其他综合性大学所推崇[3]。我国在近10年间对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也逐渐表现活跃,大致呈递增趋势。这其中有关于实习基地建设必要性和建设意义的研究,如文献[4]中指出了“各地方高校的实践基地建设差强人意,既难以跟上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无法满足高校实践教学的需求”;有关于实习基地建设原则的研究,如文献[5]中的“校内外实习相结合”、文献[6]中的“校、院共建,以校建为主”、文献[7]中的“专业示范性原则”等;还有关于实习基地建设条件的研究等[8-10]。这些研究成果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给我们继续进行实习基地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研究成果受到专业限制,特别是对于如信息管理类综合性、交叉型学科却不能完全适用。因此,针对一般理工院校信管专业,坚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中心,研究基于管理科学、系统开发和信息管理三个实践平台的“实践教学基地群”建设问题,以期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这将极具深入研究价值。

2 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建设实习基地,是为了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实习基地科学合理有效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实习教学的质量[11]。信息管理专业从建设伊始就定位了其综合性、交叉型学科特色,专业实践教学除包含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等诸多环节以外,势必还要顾及到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和经济学3个交叉学科的知识能力要求,这让“专业分方向”成为实习基地重复建设的借口之一。由于没有统一的目标规划,众多实习基地势必会各自为政、形成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更谈不上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由于没有合理的角色定位,实习基地重复建设、实习单位不固定、校企关系松散等现象导致实习基地的建设无法形成常态化,实习实践效果无法体现,学生“专业迷茫”。此外,还有些实习基地“建而不用”,只流于形式上的挂牌。因此,迫切需要合理定位每个实习基地的角色和实习目标,将单一实习基地整合为一个综合体,才能合力产生相应的成效。

2.2实习项目与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拓展。但很多实习基地无法将实习实践教学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实习实践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中,多数院校乐于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由企业与高校共建实习基地,但企业实训与高校教学存在本质区别:一方面,由企业主导的实训强调短时期内提高受训者的技能水平,是以项目驱动;另一方面,由高校承担的理论教学遵循由浅入深的知识传授,是以教学大纲为根本。不同的设计主体,势必造成前期的教学知识与后期的实践要求不匹配,实习基地的建设作用无法真正体现。以改革前本单位信息管理专业为例,虽然学生在前期已经修完数据结构、数据库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但在参加第7学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实习时,学生对于实习基地企业派来的实习指导老师布置的开发任务仍然感觉无从下手,使得实习老师只能将基本知识再次重复讲授一次,严重影响了实习任务的开展和实习进度。高校的强项在于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企业的优势在于实践经验的丰富[12],只有将两者完美结合,使企业的实习项目融入高校的教学内容,才是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的有效途径。

2.3实习基地对就业支持问题

就业市场是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场所。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直线上升,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信管专业毕业生也同样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广泛普及与应用,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高校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却没有起到对饱受人才缺口困恼的企业的输送支持作用,而使得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盲目游荡[13],被迫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校毕业生大多采用的是自主选择方式寻求就业机会,比如在各大招聘网站投简历,或者是参加社会招聘会,只有少数的重点院校可以享受企业上门,举办校园招聘会的待遇,但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无力承办这种专场招聘活动。导致大量专业毕业生从事了和专业不对应的工作岗位,这也导致了大量企业用人缺口难以弥补。实习基地应该发挥高校与企业的桥梁作用,将市场人才需求传达到高校,搭建人才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后一块跳板,真正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目标[14]。

3 实习基地群建设方案

“1+3模式的实习基地群”是坚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指导原则,构建以校内“信息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基地”为中心,辐射联结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并依托信管专业三大课程组,按照每个实习基地的角色定位,将其分别纳入管理认识实习平台、系统分析与设计实习平台和ERP综合技能训练平台,从而形成“一个基地中心、3个实践平台”实习基地群(见图1)。具体方案分3个部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不过这种节奏让我注意到晚上在城市的街头发生的事情。有一天晚上,我看到一个女人一边奔跑一边哭泣,她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到了明天,她这段伤心的奔跑会像我微信中的步数一样消失吗?我在马路边看到一个男子弯腰呕吐,两个朋友扶着他。这让我想起一个人租房子住的那段时光,从来不敢喝太多酒,怕一个人寂寞死在出租房而无人知晓。

图1 信息管理专业1+3模式实习基地群结构

3.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 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15]。按照本单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计划(2014版)》,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训练或实习和毕业实习。按照实践环节的角色作用划分为3类:单元实践、综合实践和转型实践。其中,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以某一门课程或某一个知识单元的练习为主,属单元实践;认知实践、专业教学实习等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属综合实践;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帮助人才转型就业,属转型实践。3类实践分别对应了不同的年级,合理制定了不同的实践目标和实践项目。鉴于篇幅,将实践教学体系结构整理简化如表1所示。

3.2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表1 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简表

校内教学实践基地是实习基地群的中心节点,承担了实践教学的主体作用。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依托高校自有的实验教学环境和设备条件,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3.2.1制定实践教学基地群建设规划

基于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纲要,认清当前的实习基地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明确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规划强调信息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群建设要以校内和校外基地相结合,建设具备多种功能,能满足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要求,使学生既能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又能获得综合技能训练,同时还能起到专业人才输送平台作用。

3.2.2构建3大实践教学平台

根据管理科学、系统开发和信息管理3个课程组的教学要求,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划分管理认识实习、系统分析与设计实习和ERP综合技能训练三大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将各实践环节分别纳入其中。同时,邀请实习基地企业参与修订实习大纲等指导性教学文件的修订工作,协调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习方案的衔接,实现实习基地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目标。

3.2.3优化实践教学师资结构

实践教学师资结构的优化分为师资格局调整和师资力量提升两个方面。从师资结构来说,破除“高校老师管校内,企业讲师管校外”的格局,倡导将企业讲师“请进来”,让高校老师“走出去”的方式,使校内实习能更贴近真实项目。从师资力量上则加大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引进或聘用优秀的企业技术专家参与实践教学。

3.2.4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

每个实践教学环节本应该有相应的考评制度。在相关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管理文件精神指引下,修订实践教学的考评方法,强调实践结果的同时,注重实践过程效果,充分反映学生真实的实践收获与不足,能对参加实践的学生实践成效和实践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

3.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实习基地群建设方案”的落脚点,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平台的运行效果和整个实习基地群的稳定。

3.3.1加大对实习基地企业管理力度

落实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要求,挑选出具有代表性、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企业。针对每个企业坚决执行实习基地签约、挂牌、学院宣传展板更新等建设内容,确保定期实地走访。在建设初期,与实习基地企业充分协商沟通实训方案,并作为协议附属材料存档。

3.3.2严格实训方案和实践体系执行

在实习实践活动组织上,按照实训方案执行每个实训环节。不管实训地点是校内还是校外,均要求校方和企业方师资共同参与指导,确保每次实训的过程管理规范,实训教学文档齐全,保证每次实践教学任务的保质保量完成,学生实践效果得以体现。

3.3.3强化实习基地的就业拉动作用

在就业平台搭建上,首先要认识到就业对实习实训的拉动作用,督促实习基地企业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帮助和就业信息。在实训期间,实习基地企业将行业或市场需求以实训项目的方式引入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老师在“做中教”,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实习基地企业要以就业指导、人才推荐、专场招聘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发挥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作用”[16]。

4 实习基地群建设实践成果

信息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群”建设历时4年时间,其成果是笔者单位实习基地建设项目和校级教学成果奖的成果之一,也为多个版本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建设意见。在专业实习实训建设和实习基地群建设规划的指导下,笔者单位现已建成由近10家实习基地战略合作企业、3大实践教学平台构成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群”,汇集了企业生产流程观摩、数据统计分析顶岗实习、基于iOS/Android平台的App系统开发、ERP系统应用等多个实训内容(具体见表2)。

从整体水平上来看,实习基地战略合作企业均为行业中的知名企业,与全国几十所不同类型高校开展有各种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成熟先进的实践环境设施,能切实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从应用情况上来看,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群的建设使实习基地战略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真实的校外培训环境和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服务支持,使学生能够在走出校园之前提前接收准社会化训练,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订单式培养,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从辐射影响上来看,信息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群中的很多实习基地,特别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习基地,也推广应用到其他专业的教学中,对这些专业选修系统开发方向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就业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因此,该实践教学基地群建设效果明显(具体见表3)。

表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群组成结构

表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群建设效果对比

5 结 语

实习基地是实践技能培训的重要课堂,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效果。面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信息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群的建设明确了各个实习基地的实训目标和角色作用,通过合理的建设规划的制定,科学开展建设工作;认清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让实习基地企业参与到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中,实现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的有效衔接;发挥了实习基地企业的就业拉动作用,以就业推荐、“双选会”等形式打通了人才输送的瓶颈,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实现了从学校到用人市场的最后一块跳板的连接。历时4年的建设时间,信息管理专业“1+3模式”实习基地群建设方案用事实证明了成效显著,但也必须认识到该方案仍有尚待完善的地方,例如实习基地企业类型还欠多样性、实习实训项目内容有待优化、企业对准人才的非技术性能力的培训支持力度不够等,这都将成为实践教学基地群建设问题中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5(2):4-5.

[2] 余肖生,郑悦林,余 梅.面向大数据分析的信息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1):219-222.

[3] 陈园园,时 伟.国外大学实践教学的模式与借鉴[J].煤炭高等教育,2012,30(4):38-40.

[4] 邱艳萍.教师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政府视角[J].教育评论,2013 (4):45-47.

[5] 谷 钰,李 辉,牛汝良,等.推动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J].实验室科学,2010,13(1):170-172.

[6] 刘 影.高等工科院校实习基地建设的新视野[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1(3):62-64.

[7] 杨世芳,祝媛媛,王治国,等.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J].广东化工,2013,40(2):128-129.

[8] 杨艳秋,李伟凯.地方高校实习基地建设机制与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 (7):157-160.

[9] 易洪雷,薛 元,张彩云,等.基于校企合作联盟模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39-141.

[10] 李远会,张晓燕,向嵩,等.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提高实习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150-151.

[11] 邱悦颜,徐庆军,田英翠.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6):58-59.

[12] 王梅源,郑双怡,张劲松,等.基于ERP的信管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421-423.

[13] 郭名静.实习基地拉动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价值工程,2014,33(7):228.

[14] 苗雨君,李喜云.基于ERP实验平台的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2012 (1):119-120.

[15] 夏玉林, 付云强.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唐山学院学报,2009,22(5):89-92.

[16] 郭名静, 曾立庆.造血计划背景下信息管理专业ERP人才培养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1):72-74.

AResearchandPracticeonDevelopmentSchemeofPracticeBaseGroupBasedon“1+3”ModeintheSpecialtyofInformationManagement

GUOMingjing1,2,FENGGuoli1,XIONGXin1,LIULun2

(1.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vy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Wuhan 430033, China;2. College of Scienc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13, China)

Aimed at the present issues on the positioning about the target and role of the existing practice base, the way to connect the practice programs with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actice and employment about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s in the specialty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 solution for constructing practice base group based on “1+3” mode is proposed to make up of a teaching practice base in school as the center joining with several off-campus practice bases as platforms. The three steps of formulating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 the school teaching practice base and off-campus practice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rough the data contrast, the achievement of four years in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is introduced, these reflect the training targe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cialty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is research c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unction on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general institutes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practical teaching; practice base; “1+3” mod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alent education

G 642.0

A

1006-7167(2017)09-0216-05

2016-09-08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10-8-19);东华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2012年)

郭名静(1981-),女,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系副主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专业教育与位置服务。Tel.:13517915481; E-mail:gmj117@163.com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书评)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的基地我的连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如何做好QC小组活动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面向Web的BIM三维浏览与信息管理